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研究
2018-02-24陈毅敏
陈毅敏
(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广东 广州)
在数学教育理论研究领域,数学课堂教学始终是非常受关注的一个课题。数学课题将学科细分为若干数学活动,其核心要素为课堂教学行为,各教学行为在特定的关系基础上共同形成了有机整体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由此可知,在课堂教学工作中,课堂教学行为将产生显著影响,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梳理总结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我发现教师教学行为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作用更加显著。但是由于教师的教师行为缺乏规范与标准,在习惯性行为和经验主义的影响下,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不够科学,学生的课堂学习相对被动,导致课堂教学效果较差。如何优化和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于现阶段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将极为重要,是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框架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框架包括如下四个部分:
(一)讲述行为
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的讲述语言是基本工具之一,是教师讲解知识的主要方法。讲述语言呈现学科化、简明化、个性化等主要特点,同时也存在以下特征:
1.目的性:课堂教学的目的性决定了教师讲解的目标性。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当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对讲述语言进行科学编排,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2.科学性:为了确保数学课堂教学的科学性,讲述语言也必须科学,要能够准确、系统地对数学知识进行讲解。
3.感染力:兴趣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只有确保讲述语言的感染力,才能够确保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为数学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4.清晰性: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概括性特征,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理解难、运用难的问题,因此,明确、清晰地讲解数学知识,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二)导入行为
“导入”是课堂教学开始环节的主要工作,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积极有效的“导入”工作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目前比较科学的导入行为主要包括:
1.直接讲授式:将课堂教学内容简洁、明确地向学生讲解,帮助学生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目标。
2.由已学知识导入:具体在对已学知识的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知识点,明确课堂教学内容同已学知识的内在关联,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
3.生活实例导入:对日常现象进行讲解并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数学理念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
4.数学典故导入:针对特定的数学知识,将与之相关的典故进行讲述,对数学知识的发展和演变进行讲述,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效果。
5.问题引诱导入:通过对生活素材的加工和提炼,借助抽象的数学问题对其进行理解,从而引导学生用数学观念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三)提问行为
在课堂教学环节,提问行为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科学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从而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题对课堂提问行为做出以下分类:
1.识记式提问: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回顾,让学生对已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回忆并加深理解。
2.理解启发式提问: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理解,以自己的思维和语言对数学知识进行讲述,以此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3.应用式提问:属于更加高级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现实问题的分析和处理。
4.推理式:这种提问方式主要是指,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形式,多数是以推理方式得出,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紧紧跟随教师,从而对问题进行合理的推断、归纳与演绎,最终得出正确的结果。
5.创造式:这种模式能够将课本的固有知识壁垒打破,提高问题的创造性价值。
(四)反馈行为
数学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等待学生回答,其实就是等待一种反馈,从而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判断其对教学内容接受的程度,教师给出的进一步引导可以随着学生状态的不同而出现不同形式。一般来说,学生回答问题的反馈结果可以总结为如下几种模式:(1)快速正确回答;(2)正确但犹疑;(3)粗心导致答案错误;(4)不懂导致回答不出。简单地可以划分为答对和答错两个情况。教师由此也要形成两种继续教育形式:一是采纳并肯定学生答案,二是否定并纠正答案。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策略
根据上述教学行为的不同形式,通过问卷、访谈以及课堂观察的方式,对学生具体的接受情况进行分析。从调查结果来看,数学课堂上的四种教学行为存在明显缺陷,我将尝试性地给出调查结论,并以此来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
(一)讲述行为优化策略
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语言固然是重要的传播形式之一,但是由于教师的情况不同,语言的感染力、解释清晰程度都各不相同,根据这些问题本文认为,教师可以改进的课堂讲述方式,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增加对学习策略与方法的传授
学习能力培养方式有:(1)在数学课堂上,教师的讲述应该以方法、策略为主要渗透方式,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处理能力,通过创造精神、实践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学会利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2)讲解习题时,教师要注重解题步骤,让学生了解知识结构间的关系,由此给出解题策略,而不是简单记录答案。
2.教师讲授的情绪要热情、生动
主要改善方式包括:(1)讲述的语言要浅显易懂,利用简单易懂的方式,由浅入深地将数学知识清晰地传达给学生,只有学生真正明白,才能够获得真正的知识;(2)按照不同活动方式,增加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杜威提出,要将活动作为教学核心,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行为获得更扎实的知识,通过直接经验的吸收和自我总结的方式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3.知识联系实际
教师讲述方式发展方式为:(1)课堂讲述时应该多使用生活案例,通过学生实际生活中接触的案例对数学知识进行总结;(2)利用建模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实现抽象概括能力的进一步训练。
(二)导入行为优化策略
我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将教师具体的导入行为分为“已学知识导入”和“问题引诱导入”,以学生能够接受并喜欢的方式导入。但是大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无法给出预期的教学效果。我认为优化方式可以按照如下几点来完成:
1.将新旧知识联系结合到一起
教师具体可以做到如下几点:(1)通过对知识背景的深度挖掘,将新知识与学生已经掌握的旧知识结合到一起,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这种知识变化过程,并系统性地掌握知识内容;(2)通过知识结构的整合与梳理,让学生构建稳定有序的知识系统体系,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增强情境创设效果,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课堂情境创设应该包括:(1)利用“问题引诱导入”方式将问题情境设置出来,通过问题本身的创设将学生带入到课堂情境创设中,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从而能够轻松地学习新知识;(2)情境创设应该包括学生必须学习的知识内容,引发学生对新知识主动学习的欲望。
3.提高教学文化功能,对学生情感体验有关注
教师主要运用“数学典故导入”和“生活实例导入”两种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通过营造课堂文化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体验数学文化魅力,同时能够将实际生活与理论联系起来,这类方式符合新课改中的基本要求,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目标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进一步提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三)提问行为优化策略
经过调查显示,我们认为教师提问行为主要问题在于:(1)过于简单;(2)方式不当。可以优化的策略包括:
1.增强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强化问题内涵
教师素质增强的主要方面包括:(1)教师通过专业知识结构脉络、数学知识发展过程的提升,可以增强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这是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2)教师教学应该从考试成绩转移到学生个体的具体发展,关注学生个性能力发展过程,通过对学生创新精神的激发,让学生的实践获得更好的效果;(3)教师应该通过学生学习能力的区分,提高学生的能力,完成自己引导者的角色,实现高水平的教学引导行为。
2.教学面向全体学生,重点关注学困生
具体对策包括:(1)应该将学困生作为特定引导群体,提问难度要适中、有效,多以暗示性问题为提问内容;(2)对于不爱主动回答的学生,有可能是性格内向,有可能是不会,这部分学生应该多鼓励、多引导,让他们对课堂教学有主动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自信心。
(四)反馈行为优化策略
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的反馈结果,我认为可以通过行为方式来实现进一步优化,主要策略就是将教学课堂按照符合学生能力的方式来不断充实。优化策略包括:(1)如果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答案是正确的,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2)教师通过启发方式来引导学生,利用某个学生的观点作为诱导问题,让其他学生随着问题不断深入思考;(3)如果学生回答的不对,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答案错误的原因,通过对错误答案反复分析,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可以实现教学知识的进一步渗透;(4)如果学生完全不知道应该怎样回答,那么教师应该将问题进行调整,重新探索学生学习的切入点,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具体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自我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