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地区高一化学解决教学难的有效策略
2018-02-24张永林
张永林
(甘肃省积石山县积石中学,甘肃 积石山)
我县是国列、省列的贫困县,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2%。父母大多长期外出打工,影响着子女的成长。高一学生反映化学难学、高一教师反映学生听不懂化学。优质生源外流,县内高中基础差的学生多,且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笔者进行解决教学难问题的策略研究,目的是使学生的化学知识、方法及能力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策略包括:学生方面,调整心态,坚持自信;正确归因,养成好习惯。教师方面,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打造独特教学风格;关爱学生,认可学生;研究有效策略,着力提高效果。下面主要谈解决教学难问题的有效策略,供参考商榷。
一、精彩引入新课,激发求知欲望
精彩引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发学习动机。如学习“原电池”时,可设计实验:一个苹果,接有小灯泡的导线两端分别连一块铜片和铁片,开始时,我说:“我要变魔术了。”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将铁片和铜片分别插入苹果中,学生说:“灯泡亮了,好神奇。”看到同学们很惊奇,明确说这是本节课要研究的“原电池”,如何理解请看书。同学们认真地看课本,说想法,虽然不是很正确,但说明将实验现象与要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学生听课很认真,做练习正确率高。实验课是学生最兴奋的时候,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教学中多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习热情,同时利用实验突破学习难点。教师的精心设计使学生感到有趣,享受到了化难为易的愉悦。
二、合理分层教学,满足缺失需要
促进基础较差学生的转化,可根据学生的实情拟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努力达到要求。如学习醛时,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要求一次性掌握过多的知识,新课学习时只要求记忆银镜反应、氢氧化铜与醛反应的现象,并且意识到具有醛基的物质都能发生类似的反应,产生类似的现象,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可以不要求掌握,以免望而生畏。因材施教,提问时,最基础的知识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答对了表扬,答错了给予指导和鼓励,让他们从开课就参与到学习中来。布置作业时选一些基础题、常规题、能力提升题,鼓励其积极思考能力提升题。基础差的学生需要补差,进行课后辅导,满足缺失需要,尽快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
三、建立帮扶团队,落实全面提高
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拉一把、扶一扶是每个教师考虑的问题,教师抓每个学生是力不从心的。我的做法是学生互助:设一名课代表,六个组长,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课代表负责管理组长,组长抓组员,如对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可安排同学及时给予其帮助;再如记忆,化学识记的内容多,要花时间费精力,每个同学的记忆效果,组长来检查落实,效果不好的督促再记忆。实践证明,这种团队帮扶是基础差的学生转化、缩小学生间差距、大面积提高质量的一种实实在在的有效措施。
四、进行学法指导,做好教学衔接
要重视良好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与指导,如先预习后听课,善于记笔记,课后巩固跟进,专题归纳等。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要宏观调控,力求减少或消除矛盾,解决知识、能力、情感等问题上的障碍。做好初高中衔接,根据多数学生的需要,采取上下对接的方法,寻找方法、能力的对接点,搜集情境素材,强化双基衔接。如“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学习,学生感到困难,难理解为什么“国际上规定,1 mol粒子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 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把6.02×1023mol-1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中要以“0.012kg12C”为标准,让学生回忆初中化学“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背景知识的衔接对解决困难有很大的作用。
五、恰当提示,突破难点,反复反思,深化理解
当关键点不易被学生找到,难点不易被突破时,考虑恰当的提示,缩小解决难点的范围。反复反思,深化理解,反思跟解决问题的程序相反,两者的结合就构成了“特殊—一般—特殊”的矛盾运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种运动中会得到发展。学生对做过的错题印象是深刻的,教学中可有目的地设计一些错题,如“用什么方法检验某物质是稀硫酸”,可设计的错题有:(1)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发现变红就证明是稀硫酸;(2)加入锌粒中,发现有气泡产生就是稀硫酸等。学生发现错误、指明原因,便以愉悦的心境参与到学习中,当然这里关键是让学生意识到要“吃一堑,长一智”,让错误的价值最大化。
总之,帮助高一化学基础差的学生学会学习是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转化“基础差的学生”是教师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愿更多的仁人志士参与,使每个高一的学生能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