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有效读写”课程的开发与实施①
——基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2018-02-24姜曰美

现代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读书思维

■ 姜曰美

一、“有效读写”课程的开发缘由

实施小学生“有效读写”的实验与研究,是源于在学生发展方面我们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常规的阅读教学大多为任务驱动,教师先提出阅读要求,学生往往就是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阅读,没有阅读的主动性,也没有真正掌握阅读的方法。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布置什么就做什么,仅仅是为完成任务而学习,缺乏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二是读写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是人发展的重要素养,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不能做到有机整合,“为读而读” “为写而写”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自2013年开始,我校以“有效读写课堂转型”为突破点,开展了基于现实问题的实打实的课堂教学研究。我们首先从语文学科开始,然后逐步辐射到数学、英语等学科,构建了以“学生习惯和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思维课堂模式。在此基础上,又逐步构建了“读讲写行”系列课程体系。

二、“有效读写”课程的基本内涵及内容

“有效读写”课程从广义上讲,实际是一种立足学生习惯和能力培养的有效学习方式。它以语文有效读写为突破口,辐射到其他学科的课堂转型中,提高学习的品质和效果,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需要强调的是,有效读写不是狭义的阅读与写作,它是指一种有效的、能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本质含义是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学生爱动脑、会动脑,在科学的学习方式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灵活思维、完形思维。在“有效读写”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立足于引导学生充分动脑,充分感悟,不同学科,不同内容,只是相当于使用的工具不同,但是要达到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引导学生对其智力资源进行充分开发,使其各种能力得到充分培养。

三、“有效读写”课程的具体实施

(一)重构“有效读写”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有效读写”研究的着眼点是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终身读者”。我们构建了“读讲写行”四大课程体系,做到读讲结合、读写结合、读行结合,具体开发了项目阅读、读书讲坛等十类课程。

1.阅读体系吸纳思考

全学科阅读课程让所有教师的目光都聚焦到引领学生阅读,提升学科素养上;项目阅读课程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一个主题,主动走进阅览室、图书馆、书店,展开大量的研究性阅读与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图书是学问,搜集信息是学问,整理资料也是学问,一次阅读之旅,就是一次研究之旅。这一开放、自主的阅读方式,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阅读时间与空间,使他们逐渐走向深度阅读。

2.演讲体系倾吐表达

为了将阅读引向深入,从2013年开始,我们建立了“学生读书讲坛”,向全校学生开放,人人都可以随时拿起话筒发表演讲。这种常态化的读书演讲课程,培养了学生在众人面前敢说话、会表达的能力和自信。随着学生演讲水平的提高,2015年,我们又开发了个人讲坛课程,给在某一方面有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了平台。曲文新讲清史,徐竟博讲军事,王星懿讲体育,李明东讲节气……为期一周的个人讲坛的开辟,将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不同的领域。

3.写作(书写)体系思考运用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敏感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对作业进行了大胆改革,每天的语文家庭作业就是课外阅读和写日记。日记课程的实施,让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更加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学校的“体育器材超市” “失物招领处”都是根据学生在日记中提的建议设立的。为了提高学生书写质量,我们开设常态书写课程,让学生树立“写字即练字、练字即写字”的意识。

4.实践体系体验践行

为了克服学生“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问题,我们开发了《跟着节气走》校本课程。在诵读节气谚语、节气诗词的基础上,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学经典的导行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我们开发了《国学就是生活——跬步之行》校本课程。当我们发现学生的桌洞、书包里东西乱摆乱放时,便开设了整理课程,结合《跬步之行》中的“习惯导航”教给学生整理桌洞、自主管理垃圾的方法,从而打造了“无垃圾桶校园”,从根本上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

(二)重组“有效读写”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叶圣陶先生曾提出“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是我们进行有效读写项目研究的真正目的。我们曾实打实地上过这方面的研究课:课堂上,教师没提任何问题,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果,有的学生东张西望,有的读完一遍就停了下来,书上没有任何思考的痕迹。我们当堂采访了几位学生,学生这样回答:“老师没有布置任务,也没有提出让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不知道干什么。”真实的课例触动了教师的思考:没有了问题的牵引,学生就不会阅读;没有了任务的驱动,学生就不会学习。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课堂转型势在必行!

我们把课堂转型研究的重点放在常态课堂上,目的是探索出让所有教师都能科学实施的、所有学生都能受益的一种方式。为了努力提高常态课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通过研磨常态课堂,解决常态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细节问题,探索形成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等各学科单元系列课型,并在实践的基础上编写了《“有效读写”课堂教学思路》和《“有效读写”习惯培养目标及教学策略》 。

其中“聊书课”是语文学科的一个典型课型,主要有以下几大变化:一是变“问题牵引”为“自由阅读”。课堂上没有教师喋喋不休地提要求、提问题,局限学生的思维,而是大胆放手,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二是变“教师一言堂”为“学生畅所欲言”。课堂上,教师们摒弃了话语霸权,学生自主读书后盘点自己的读书收获。三是变“知识总结”为“方法梳理”。每节课的总结环节,不再是教师和学生一味地梳理知识,而是学习方式方法的总结与提炼。

(三)重建“有效读写”保障体系,提高常态教研实效

我们把“在理念上提升,在方法上转型”作为引领教师发展的重点,从根源上找问题,确立了教师读书、有效备课两个突破点。

1.教师阅读为“有效读写研究”夯实理论根基

学校建立了每周学科教师共读日制度,定期开展教师读书沙龙活动,成立班主任读书社团、青年教师读书社团,发挥团队的引领作用,让教师在阅读中享受工作,享受生活。 《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百读不厌、常读常新的经典教育书籍,我们倡导教师都把这本书作为“看家书” “必备书”反复阅读,深入思考。《静悄悄的革命》 《请相信孩子》等书籍都对教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说议讲评”推动“有效读写研究”持续深入

我们认为最有效的备课是用心用脑琢磨课,引领教师树立这样的理念:备课即教研,上课即教研。我们采取教研组集体说课议课的方式,克服了形式主义,让教师有静心思考的时间。集体备课前,每位教师自己要先研读教材,梳理观点。然后以教研组为单位,碰撞观点,集思广益。最后,组员分工准备课件、拓展材料等教学资源。这种智慧共享、资源共享的深度备课方式,真正达到了“山背山,山扛山,你背我扛摸到天”的合作共赢的境界。

四、“有效读写”课程的成效与反思

有效读写研究在前期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是课堂转型经验对区域产生了带动作用。牟平区教体局先后六批次派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等到校观摩学习;内蒙、贵州、临沂等省内外学校先后多次到校参观学习;《山东教育》 《大众日报》 《中国教育报》等分别对有效读写的做法进行过相关报道。二是学生读写能力明显提升。学生升入五年级后,读写能力更加明显;学习《将相和》一课,学生能当堂用这样一首诗总结全文:“完璧归赵首立功,渑池相会显威风。相封上卿将不服,负荆请罪将相和。”每堂课上都有这样展现学生独特思维的精彩。三是“读讲写行”系列课程体系在省、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学校先后三次承担省、市现场会,并先后多次在省、市会议上交流“有效读写”课程经验。

反思前期的实践,“有效读写”课程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继续探究:一是“有效读写”课程体系还有待于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二是通过“读讲写行”四大体系课程扎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需要深入探究。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读书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