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纳·致远”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018-02-24王振华

现代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海纳课程体系素养

■ 王振华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理想的学校教育,是从不同学校走出来的孩子,身上都带着不同学校的印迹。我们认为,这种“印迹”必须通过创建具有学校特质的课程体系才能给予孩子。近几年来,牟平区宁海街道中心小学在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孜孜以求,积极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具有学校特质的人才的梯次发展。

一、“海纳·致远”学校课程体系构建的背景

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和史无前例的知识更新速度表明,学生如果只会被动接受课本中的知识,那就将被这个时代淘汰。未来社会需要的是有强烈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广泛兴趣爱好、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新时代探索者。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学必须从“一本书”的框架中走出来,打破学校围墙,引领学生走向更加广阔的学习领域。《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颁布,更彰显了国家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那就是不仅仅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更要关注人的和谐发展和持续发展。在现实情况中,尽管根据教体局的总体工作部署,我们学校在学生健康思维的培养方面已经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仍然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分科,轻综合;重课堂,轻实践”的现象,导致我们培养的人才还是无法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求。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基于学生个体的生命成长需求、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和学校的实际,我们决定构建“海纳·致远”学校课程体系。

二、“海纳·致远”学校课程体系的内涵及内容

(一) “海纳·致远”学校课程体系的内涵

“海纳·致远”学校课程主要通过“海纳”课程和“致远”课程的扎实实施,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海纳”课程主要指基于对学生生命成长需求构建的“关爱生命—关心生活—关注社会”三维度课程,指向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提升;“致远”课程主要指致力于学生学科素养提升的学科课程和致力于学生德行成长的德育课程。“致远”课程是“海纳”课程的基础,“海纳”课程是“致远”课程的延展,两个课程体系共同指向于未来社会的人才发展需求,共同指向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二) “海纳·致远”学校课程体系的内容

1.确立学校核心素养体系

我们将儿童置于课程的中央,确立了学校核心素养体系的基本结构。体系分设五个领域,分别是运动与健康、习惯与德行、学识与学力、担当与毅力、视野与兴趣。其中,运动与健康主要指儿童珍视生命、认识自我、发展身心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习惯与德行主要指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正确处理与他人(家庭) 、集体、社会、自然的关系等;学识与学力主要指儿童在人文积淀、自主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法选择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担当与毅力主要指儿童的国家与社会责任意识,在劳动与各项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志力、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视野与兴趣主要指儿童应具有全球意识与开放心态、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艺术感受力与表现力等。

2.构建课程结构

为了让“海纳·致远”课程在学校真正落地,我们建立起了“五三X”课程结构。“五”指的是五大课程目标,与五大学校核心素养领域相对应,分别是健康的体魄、儒雅的气度、广博的学识、果敢的担当、创新的思维。“三”指的是三种课程实施类型,分别是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特色性课程。其中,基础性课程主要指学科课程,指向学生学科素养的丰厚;拓展性课程主要指基于对学生生命成长需求构建的“关爱生命—关心生活—关注社会”三维度课程,指向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提升;特色性课程主要指德育课程,指向学生德行的成长。“X”指的是开设的具体课程门类。这样的课程目标及结构,是指向国家核心素养的,同时彰显的是我们学校的特质,是关于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

3.创新课程形态

我们的课程形态主要分三种:一是必修课程,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二是选修课程,旨在培养亲近自然、热爱生活、有责任心的宁小学子。三是主题课程,主要是根据各领域学习的需要,在平日学习或者假期中进行的丰富多彩的专题性活动。

与这些课程形态相对应,我们分别设置了时间跨度不同的三类课时。第一类是常规课;第二类是大课,安排在每周二下午和周五下午一节课以后;第三类是超大课。丰富的课程形态与灵活的课时安排,为课程的扎实实施提供了保障。

三、“海纳·致远”学校课程体系的具体实施

(一)构建有效对话环境,体现课程学习的宽容性

我们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引导教师与文本进行对话,运用“教研训”一体的校本培训方式,引导教师个人、教师团队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为课堂上的有效对话奠定基础。二是训练并指导学生运用“画思维导图” “查阅资料”等方式与文本进行个性化的对话,为课堂上的思维交锋做好充分准备。三是创建多维互动的课堂对话方式,努力将课堂从“教师—学生”的单向线性对话状态,转向“教师—学生” “学生—学生” “学生—教师”之间多维互动的网状对话状态,着力创建“交响乐团式”的课堂。

(二)推行全学科阅读,体现课程学习的综合性

我们主要采取两种方式推进全学科阅读:一是引“水”入“塘”,拓宽学生学科智力背景。运用强化训练式、拓展补充式、语言情境式、激趣探究式、品读鉴赏式、合作分享式六种基本范式,引领各学科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拓展阅读。二是开“渠”出“塘”,架构综合立体阅读模式。主要采取三种方式:①进行立体化阅读。突破场所、形式、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实现阅读方式的“立体化”。②实现学科跨界融合阅读。围绕一个主题,通过学习策略的跨学科融合,在充分发掘文本的内涵和外延价值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全方位的精神成长。③开展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针对大自然、家庭生活或社会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综合性专题学习,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思维方式的超越,也实现其学科素养的稳步提升。

(三)实施体验式学习模式,体现课程学习的实践性

不管在“海纳”课程还是“致远”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都要求教师实施体验式学习模式。学生们在合作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团队的力量;在参与《生活课》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到文明礼仪、自理自立对一个人修养的重要作用;在研究“蚕莫名其妙死去的原因” “蚕到底有没有眼睛”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在进行团体对抗赛的过程中,对“只有全神贯注才能做好事情” “没有齐心协力就没有团队的成功”等观点有了切肤之痛的深刻体验,对“责任和担当”有了更鲜活的理解……这样的学习,充满了生命的意味,听得到生命拔节的声音。

(四)创建多元评价体系,体现课程学习的延续性

“海纳·致远”课程评价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我们主要采取两种评价方式:一是持续性评价。根据课程目标,我们构建了“五彩海娃”评价体系。评价采取“周总结、月表彰”的形式,根据学生在班级评价表上记录的平日课程学习情况,每月进行逐级汇总,学校统一进行奖励表彰。这样,学生每月就会得到不同颜色的“海娃奖章”,每学期就会获得不同颜色的“小海娃”;五年小学生活结束,获得25个不同颜色的“小海娃”后即可换取“大海娃”,也就标志着成为了一名具有学校特质的“宁小娃”。二是即时性评价。我们还会根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即时奖励他们不同面额的校园币。有了校园币,孩子们可以在“乐购吧”买到自己需要的学习用品,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手工艺品或书画作品,还可以在每学年一次的课程成果展览会上体验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与此同时,我们还印制了“校长奖章”,专门用来奖励在各课程领域表现特别突出的孩子。小小的校园币和“校长奖章”点燃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注入了鲜活动力。

四、“海纳·致远”学校课程体系实施取得的成效

两年多的课程实施已初见成效。教师们基本树立起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实施理念,在基础性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在拓展性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能充分考虑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努力开发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课程;学生们学习视野逐步开阔,学习能力日益增强,学习兴趣日渐浓厚,思维品质日益提高,“海纳·致远”课程内容正在融入他们的生命,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办学特色日益凸显,愈来愈受到家长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五、反思与展望

要想使课程体系在学校更加扎实地实施,还需要在以下三方面发力:一是加强培训,提高教师们的课程实施能力;二是强化评价,提高教师们的课堂实施效果;三是整合资源,寻求更丰厚的专家理论支撑和课程资金投入。“海纳·致远”课程,为学生铺设了一条通往全人发展的康庄大道,更为学校打开了一扇朝向特色发展的金色大门。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具有宁海中心小学特质的孩子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属于他们的“海纳百川·宁静致远”的人生新时代。

猜你喜欢

海纳课程体系素养
北京中农金海纳
北京中农金海纳
20年花都强势出圈,海纳英才打造核心竞争力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海纳光电:从创新中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