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网络视频教研共同体的构建
——基于培养学生健康思维
2018-02-24董建军孔凡升
■ 董建军 孔凡升
一、网络视频教研共同体的提出
(一)源于城乡教育教学发展的不均衡性
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标志。牟平区共有中小学40多所,通过调研发现,偏远学校教师教育观念相对落后,课堂教学“高耗低效”,城乡学校教学质量差异很大,有些乡镇学校因为规模小,教师群体的教研意识比较薄弱,“只教不研,应付研究”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源于传统教研形式带来的局限性
传统教研活动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受时间、地点、路程、经费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以下弊端:一是参与的人员少,常常只有学校教研组长参加会议,由于教研组长的领悟水平有所差异,出现了教研效率递减的现象;二是参与互动的机会少,受会议时间的限制,教研活动中教师不能展开充分的互动交流,绝大多数参与者缺乏话语权,只是被动倾听,等等。
(三)源于学生健康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促使学生的思维方式由“被动式接受”向“主动式探究”转变。这就需要教研员将听课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学校、教师的好的经验、做法,及时在全区推广,并组织全区同学科教师进行交流、讨论,使之日趋完善。
(四)源于“说议讲评”教研模式的必要性
我区推广的“说议讲评”教研模式对促进课堂转型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需要全体教师参与其中,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存在着不同教师、不同学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需及时对全区的“说议讲评”教研模式进行引领。
(五)源于我区教育网络硬件建设的可实施性
2008年底,我区“班班通”硬件建设已基本结束。“班班通”为实现跨时空的教研活动从而突破传统教研活动的局限性提供了极大可能。目前,城域网日趋完善,更为网络视频教研提供了便利。
二、网络视频教研共同体的内涵及内容
网络视频教研,就是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以网络视频为媒体,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全区面上在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为研究主题,全区相关学段的学校领导和学科教师全员参与,教研室学科教研员组织并与任课教师互动研讨,电教站提供技术支持的一种教研活动模式。
网络视频教研共同体,就是将教研与电教结合,全区同学段、同学科教师通过视频交流对话、沟通协调、互助合作,进行远程教研,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最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构建学习型组织。
网络视频教研共同体,就是以其时空环境的开放性、参与人员的多元性、交流方式的互动性、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在发挥骨干教师引领、突破组织方式、实现全员参与、“说议讲评”反馈等方面形成一整套解决方案,为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供快捷和可能。
网络视频教研,就是立足于校本教研。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一是视频教研主题选择的针对性。所研讨主题是不是全区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否符合教师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二是视频教研过程中教师参与的广泛性。教师能否通过分析自己或其他教师的原生态课堂,进行有价值的思维碰撞,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解决日常教学问题。三是教研员引领的有效性。教研员能否通过真实和典型的案例研讨,来指导教师将自己或他人的教育经验提高到理论的层面去透视和反思,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培养学生健康思维的目的。
三、网络视频教研共同体的构建
在多年的实践探索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了“五轮驱动式”网络视频教研操作模式。
(一)深入一线调研,确定研讨主题
我们要求各学科教研员具有强烈的“发现问题”意识,倾听一线教师的心声,努力发现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难点、热点和具有普适性的问题,并根据教师的关注度高低进行排序整理。同时,要求每次视频教研活动只集中研讨学科教学中某一领域中存在的一个问题,不要贪多求大,所研讨的主题要围绕新课程理念,以培养学生能力尤其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具有针对性,力求把研究的主题谈深谈透,以达到一次教研活动真正解决一个问题,让所有参与者都受益之目的。
(二)针对研讨主题,开展校本研究
网络视频教研活动开始前约一周的时间,教研室将每次活动的时间、研讨主题及相关要求以通知的形式下发至各学校。各学校根据要求,组织教师进行活动前的校本教研,包括理论学习、教学内容解读,每个教师都要写出自己的教学个性化预设等,以便有效地与名师和学科教研员进行思维碰撞,取得良好的教研效果。
(三)名师义务担纲,展现常态课堂
在网络视频教研活动中,我们要求区级以上名师或骨干教师义务担纲,展现自己课堂教学研究的成果。一是所展现的课堂教学必须符合每次视频教研的研讨主题;二是所展现的课堂教学必须是原汁原味的常态课堂教学,教研员在活动前不能进行相关指导;三是要按照教学进度选定教学内容,深入解读教材,精心设计预案,力求为同学科的教师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供理论与经验。
(四)围绕教研主题,实现多维互动
网络视频教研活动分课堂教学展示、互动研讨两个板块。互动研讨,即观摩完课堂教学后,由学科教研员组织全区学科教师互动交流。在这一环节,教研员要努力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创设真实的互动氛围。不提前确定发言教师,采取现场点名的形式,促使所有教师在听课过程中都能认真进行课堂观察,认真思考;二是创设多维互动的交流氛围。教研员要做好活动的组织者与引领者,努力创设自己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思维碰撞的研讨氛围。
(五)利用研训平台,持续专题研讨
网络视频教研活动结束后,各学科教研员都要利用自己在烟台教育博客上建立的学科博客圈和在牟平教体局网站上的学科“文字研训平台”,以论坛跟帖的形式进行后续性的研究,促使每次的研讨主题能够不断深入,更加完善。
四、成效及反思
(一)成效
网络视频教研活动,搭建起教师学习与发展的共同体,极大地促进了全区教师和教研员队伍专业素质的提高。烟台市教育局、教科院多次在我区召开现场观摩会议,推广我区开展网络视频教研活动的经验。
第一,创新了教研方式。网络视频教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借助数字化教学教研平台,拓展教研功能,创新教研方式,构造动态、开放、互动的区域教研、校本教研新模式,实现教研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第二,共享优秀教育资源。网络视频教研进一步汇集优秀教育资源,实现对教师专业发展有效引领和资源支持,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教研能力,把基础教育工作者互动交流平台建成全区教育资源的平台。
第三,形成了区域教研共同体。多层次、多模式、全方位的网络视频教研体系,线下教研使教师能够进行更多的学习交流,发言者、聆听者、评议者、对话者、主持者、作业者的思维碰撞有助于构建对话、合作、反思、共享的研修文化,进一步推进了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构建区域教研组织。
第四,降低了教育成本。网络视频教研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共享,使更多的教师同时获得更多更丰富的信息,学校不必为教师解决食宿交通问题,提高了现有教育资源使用效率,节约了教育成本。
第五,促进了全区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两个学段的教学成绩均呈现出明显的特点:一是校际教学成绩的差距明显缩小;二是原来教学成绩较差的学校均有大幅度提高,甚至涌现出不少后进变先进的典型。
(二)反思
1.研讨主题的针对性还有待加强
教学工作中,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探讨,要想一次解决所有问题是不可能的,只能根据问题存在的普遍性程度依次解决。这就要求教研员独具慧眼,善于寻找发现并确定那些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2.教师研讨的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
具有双向互动功能是网络视频教研系统最为显著的特征,也是其魅力所在。但仅仅让教师们互动起来是不够的,还需进一步提高互动的质量。
3.教研员的引领作用还需进一步加强
对于课堂上出现的一些优点、焦点、疑难问题,需要教研员明确这些优点与问题背后所隐藏的教学理念问题,引导听课教师通过“与讲课教师互动” “与外校听课教师互动” “与教研员互动”等形式进行多角度的深层互动,及时导航,正确引领,为教师提供最新的教改动向与教学策略。
“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了愈加广阔的平台和前景。我们将不断探索教研工作的新形式,不断促进全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