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合一共建育人天地
2018-02-24孟兆花
孟兆花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小学,甘肃 金昌)
“三心”是指互联网心、父母心、师生心。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思维的跳跃式发展为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家校沟通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家访、来访、家长会、电话等交流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随着网络科技的日趋发展,校讯通、QQ、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家校联系方式渐渐被家长所熟知和使用。“互联网+”家校共育,它可以是学生校园生活的“新闻联播”,可以是学生学习难题的“焦点访谈”,可以是学生成长的“非常6+1”,更可以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中国好声音”……怎样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条件,搭建家校共育的桥梁,让互联网释放出强大的教育正能量,作为一线教师,我也在不断的潜心研究。下面谈谈我对“互联网+”家校共育的一些认识。
一、三心合一,为学生的学习保驾护航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学生品格的形成、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都来源家庭教育。而相当一部分家长受知识素养、教育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不知该怎么教育孩子。这种现状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现状我的理念是,教育不仅要在学生教育上下工夫,而且要及时把新思维、新理念及方法传递给家长。
1.“互联网+”家校共育是学生课堂教育的延伸地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这严重影响了家长的教育水平,“家长会”“亲子会”等也不能达到与家长随时随地的沟通。而借助互联网,则很好地规避了人员集中、地点固定、时间持续等问题。可以给家长提供“碎片式”学习和“及时性”沟通,且发现效果明显。
学校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综合发展,而家长则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家长在家辅导学生学习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但由于受自身因素的限制难以解答时,难免会迁怒孩子,有时会误解学校教育。因此,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家长和老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了解、详尽地说明、及时地点拨。
2.“互联网+”家校共育是学生评价教育的主阵地
有句教育名言讲“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所以每位学生都特别注重老师对他的评价,老师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情绪和学习状况。我在教学中发现如果对某个学生学习评价较好,该生就会春风得意,勤学好进,各方面表现也比较积极;反之,就会灰心丧气,学习就不太积极。因此教师就必须做到正确评价合理的评价每一个学生,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评价学生应该多元化。而今“互联网+家校共育”的学生评价方式就能做到多元化。
“互联网+”家校共育的学生评价方式是老师通过互联网,把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日常表现、考勤情况等信息直接出递给家长,家长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学校教师进行互动,主动参与学生的各项学业考评。
二、三心合一,为学生的成长搭建港湾。
《孙子兵法》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是一条至高无上兵法原则,也是一切家校共育的核心思想。只有家校沟通从心灵上达成共识,才能使沟通“表里如一”。在此过程中,作为“互联网+”家校共育方式不仅可以及时地将老师爱的表达传递给学生,而且使教师学生生家长沟通达到“零距离”,也就是心灵“零距离”。
1.“互联网+”家校共育是进入学生心灵驿站的“直通车”
因为代际关系、身份原因等,学生在与家长、老师当面沟通时,往往不愿意表达内心的真实所想。而学生更热衷于在QQ、微信、微博等新兴社交平台毫不隐瞒地将内心的苦闷、困惑、喜悦等与虚拟知音分享,并希望得到欣赏和关注。据国外心理研究人员证实,利用互联网媒体等交流方式,通过语言文字给“情绪贴标签”,能启动大脑情绪自我控制功能,进而调节情绪,释放压力。孩子有心事,与同龄“知己”聊天,烦躁郁闷的心情会得到缓解。
我们教师和家长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家校共育的有利因素,让孩子及时“给情绪贴标签”。如烦闷或紧张时给同学或老师发微信、发微博、视频聊天等,当学生把情绪注入语言时,就在给情绪反应“踩刹车”。
2.“互联网+”家校共育是学生个性张扬的演播室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互联网+”家校共育时代,我们要教会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为自己点一盏心灯。我们除了借助互联网展示学生的学业成绩、课堂学习成果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打开家校间的壁垒,让家庭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为每个孩子搭建个性展示的平台。例如通过班级微信群,让孩子进行评书播讲,学生就不会照本宣科,而是改编分析,这样,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就会逐渐提高。网络上不间断地学习和展示,让班级的每个孩子都有了“上镜”的机会,从而调动了家长参与班级建设及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性。
现今,家校沟通已步入了“互联网+”家校共育时代,给家校教育带来了便捷。但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同样需要教师科学管理,真诚沟通。这样,网络才能真正释放出教育的正能量,使育人效果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