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8-02-24俞玥
俞 玥
(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江苏 苏州)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课程,主要突出课程能力目标去向。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各种能力,并将其视之为课程实施的核心。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显得非常重要。思维能力作为课程实施的基础内容和关键,需要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更需要教师重新认识,重点培养。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创新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思维中的一些常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思维兴趣的目的。思维并不是可感的,而是抽象的,学生摸不着,更感受不到。对于心理和生理发育都还不成熟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可能会比较困难。但是小学阶段学生对外界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1]。对不知道的事物都喜欢说为什么。从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很喜欢模仿,但是并不善于突破与创新;还有一部分学生记忆力非常好,但是并不擅长归纳总结。其实,这些状况的存在都是学生思维能力低下的表现。思维是人类认识的最高级阶段,是人的大脑将外界事物的客观感知转化为一种抽象性的思维。比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不会的问题,总是需要想一想,其实这个“想一想”的过程就是思维能力动态演化的过程。而思维能力是有效解决问题,概括、比较和具体化问题的过程[2]。因此,简单的“想一想”是“思维”,但是并不是“思维能力”。在指导学生认识“思维”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向他们直接展示视频和图片,让学生对地位有初步的了解,此外还可以通过智力竞赛活动让学生了解思维的常态,感受思维活动带来的乐趣,积极主动开动脑筋去思考。
二、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措施
(一)课前利用问题进行引导
许多小学生对外界的许多事物都充满着十分好奇的心理,因此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可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利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提出问题,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而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3]。例如:笔者设计了一个《巧吹肥皂泡》的实践活动项目,几乎所有学生都有过吹肥皂泡的经历,因此在开展该项活动时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为了能够在活动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锻炼和培养,在课前我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如:如何配置能够吹出肥皂泡的溶液?我们家中有哪些常见的东西可以制作吹出肥皂泡的溶液?采用怎样的方式才能够吹出更大的肥皂泡?由于学生对肥皂泡都较为熟悉,因此在我提出这些问题之后,学生对这些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对培养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二)课上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打破思维定势
课堂上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提升思维能力的主要渠道。但是要想帮助学生形成更强的思维能力,教师必须以课堂综合实践活动为基础,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4]。例如:在课堂上我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让学生利用我提供的肥皂水、洗衣液、洗洁精等自行制作出最适合吹出肥皂泡的溶液。最后让学生派出代表利用制作出来的肥皂水进行比赛,比赛谁吹出来的肥皂泡更大。在开展过程中我对学生进行了一定的引导,让学生思考肥皂泡吹出大小的影响因素。首先,在活动中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兴趣,都积极地投入到其中,然后学生开动自己的大脑思考肥皂泡吹出大小的影响因素,思考采取怎样的方式来进行相关因素的控制,从而让自己获得比赛的胜利。在此过程中,笔者并没有过多参与其中,只是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行对相关问题展开思考和探索,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课后拓展延伸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活动”,活动之外是思维训练,因此,在实际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首先需要保证活动具有较高的趣味性,以便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其次,在课堂中进行有效引导,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有限,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做出进一步的延伸。为此,在《巧吹肥皂泡》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后,我让学生自行思考如何吹出不同形状的肥皂泡?如何同时吹出多个肥皂泡?让学生进一步开发自己的思维。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应该学会利用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改变思维模式,转变学习态度,也让教师真正了解学生,让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