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的策略探究

2018-02-23贡成武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策略

贡成武

【摘   要】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我们要发掘学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本文主要从创设问题情境、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细节、营造讨论氛围等角度阐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策略

应试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一直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教师沦为“说教者”,向学生讲述远离学生认知结构的“假大空”理论。教师独霸课堂的话语权,学生被动接受,气氛变得沉闷。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教师理念、教学形式发生了可喜的改变,散发出一些活力,但教师的一味主导仍有“大市场”,导致师生之间相距愈来愈远。课堂多单向传递少师生对话,多枯燥气氛少活力张扬,多机械被动少自主探学,教学效率低下。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的探索,让学生进行自主而富有个性地自学,能发掘人的智慧潜能,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学生摆脱束缚,能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实践,他们的内在动机得到增强,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品德教育融入学习的心灵,彰显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育人功能。以自主学习替代接受学习,能让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发挥,帮助他们形成创新的精神与创造的才能,使他们能成长为一个完整意义的人。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内在动机

教学过程是学生参与互动,寻求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调查、探究等实践活动,让他们有个性地学习。教者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合作,形成爱学习、愿学习的良好习惯。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新颖,能为课堂注入“活水”,能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促进学生感悟、探索、升华。

如在人教版八上《合理利用网络》一课教学中,教者以多媒体呈现“小军的一天”,他收藏了有趣的天气预报,唐诗宋词、美丽的图片、名人故事还有各科知识,教者提出问题:“小军这一天忙不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教者引导学生分析忙碌的小军,因为缺乏良好的媒介素养,没有学会“节食”,对信息不加辨别,大量无价值的信息令他应接不暇,影响了他的生活。情境的创设要有双向性,要反应学生认知的疑问、情感的困惑,要让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融合,实现双向的传递。引导学生参与辩论,活跃他们的思维,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也能让他们在互动中碰撞智慧,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情境具有灵活性,教师要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如辩论、小组讨论、演讲等,以克服传统教学单调、呆板的模式,让道德与法治课堂真正活跃起来。

二、丰富教学手段,引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促进他们的主动发展。教师可以用图片激趣,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录像让学生感受人物的具体形象,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理性思考。

如在人教版《增强生命的韧性》一课教学中,教者播放贝多芬坎坷一生的视频,提出问题:“双耳失聪的贝多芬能成为不朽的‘乐圣,说明了什么?”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由自主地交流起来,教者对学生进行点拨:我们只有不畏挫折、不屈服于挫折,并积极寻求战胜挫折的办法。我们也可以运用时事热点激趣,将每年国内外发生的新闻、热点事件融入知识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点事件的选择要恰当,不强拉硬拽、机械对号,要发挥促学作用,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激發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以故事激趣,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教育意义,捕捉相关的故事素材,引发学习兴趣,促进品德修养的形成。如在人教版《敬畏生命》一课教学中,教者与学生品读《地震中的父与子》,学生在为父亲的伟大而感动的同时,也对儿子有没有值得尊敬的地方产生思考。

三、优化教学细节,激发自学热情

教学是由一个个细节、片断构成的,教师要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优化细节设计,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更快融入课堂。教师要引领学生对话交流,点亮学生的智慧,活跃课堂的氛围。教学的每个细节都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我们要巧妙设置导语,能将平淡化为新奇,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激活。导入的方式很多,可以用开门见山引发注意,可以用歌曲渲染开始新课,可以以有趣故事启迪智慧,以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融入丰富的情感,将文本中的真挚的内容挖掘出来,以此来感染学生。教师以情感引发学生的讨论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也使师生的关系更融洽。理论是枯燥的,读来索然无味,如果再缺乏新鲜的素材,学生的思维就会处于疲软状态。教师要精心备课,选择一些有哲理性、趣味性的事例,引发学生的真情实感。网络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搜索资源素材,寻找近期值得关注的新闻焦点,引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利用电视、图片、时文等素材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能获得更多的精神享受。

四、营造讨论氛围,实现有效合作

在教师的启发下,经过学生的自主思考,师生之间展开多元的互动,促进知识的掌握、认识的深化、能力的提升。课堂讨论的方法多样,既有生生的自由讨论、组内的讨论交流,也有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中心,教师要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他们创新意识的提升。

如在人教版七上《认识自己》一课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学了解“认识自我”的意义,然后让学生思考:“在每个镜头里,你展现的形象是怎样的?请尝试用几个词语进行描述?你对自己展现出来的形象满意吗?”教者让学生展开交流,让其他同学评价自己,通过对比了解有哪些差别。学生通过讨论,感受到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全面,不能客观地了解自己存在的优缺点,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懂得“人贵自知”。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我们要让学于生,为学生留有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空间,以情境搭建联系的纽带,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促进他们的主动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江英.思想政治课教学呼唤生命色彩[J].教学与管理,2005.

[2]周爱群.让思想品德课堂充满有效互动[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

[3]张兆英.不唯书,不唯师——构建思维灵动的课堂[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策略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