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撒贝宁、尼格买提联袂主持

2018-02-23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7年25期
关键词:尼格邮筒渔村

本报讯(记者李雪源)6月27日上午,记者从《加油!向未来》第二季节目的发布会上了解到,这档由央视综合频道和央视创造传媒联合制作的国内首档大型科普节目将由央视名嘴撒贝宁和尼格买提联袂主持,并与中科院等多家国家级专业科学机构进行了深度合作,可谓看点多多。

撒贝宁与尼格买提首度搭档

本季节目,撒贝宁与尼格买提首度搭档,组成“撒贝尼”兄弟组合。发布会现场,两人的化学反应十足:两人不仅一见面就开始了笑料叠出的“互怼”,还和两位科学顾问曹则贤、张双南一起进行了互动——如何用科学的力量让手掌在熊熊大火中毫发无伤。

据了解,在承袭第一季诸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油!向未来》第二季有了全新“玩法”——科学猜想。本季节目将分为十场常规赛和一场总决赛,前十期每期产生—位“科学猜想王”,在第十一期总决赛现场进行PK,最终诞生—位“年度科学清想王”。

“蛟龙号”为节目做深海实验

《加油!向未来》自第一季就得到众多重量级科研和科普领域的专家支持,这种支持在本季节目中得到了延续。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国科大、北京交通大学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12家国家级专业科学机构与节目开展深度合作。

据了解,在国家海洋局的大力支持下,《加油!向未来》第二季将有与蛟龙号合作的内容。带着与节目合作的“特殊任务”,“蛟龙”号将在“挑战者深渊”航段进行第一潜,进行一次史无前例的深海实验。

联手叶永烈推出“新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6次改版,总发行量超过1亿册,是影响最广的科普读物,曾在60后、70后、80后的心里埋下科学的种子。而此次《加油!向未来》将联手《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之一叶永烈,共同开启“新十万个为什么”的问题征集,力求在90后、00后的心里种下科学的种子。

据了解,《加油!向未來》第二季将以“加油向未来,科学一起清”为节目主旨,搭建大众与科学工作者直接互动的平台,让广大观众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就可以发送问题,获得各科学领域专家的解答。

《加油!向未来》第二季将于7月16日起,每周日晚八点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

音乐制作人刘洲:让嘻哈音乐落地

李雪源

他想在“嘻哈”这种音乐形态中,找到一种得到大家认可的音乐模式。

6月24日,大型网络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在爱奇艺火热上线,这档以嘻哈(Hip pop)文化推广为目的的节目不仅有吴亦凡、张震岳&热狗(MC Hotdog)、潘玮柏三组明星制作人强势加盟,还邀请到刘洲作为音乐总监负责整个节目的现场音乐。

作为一个音乐制作人,刘洲大多时候是在幕后默默地进行创作,但是在业内,提到刘洲,许多人会把与他合作过的“大腕”联系在一起,比如韩红、李宇春、谭维维、羽泉等。除了在《花儿朵朵》、《我是歌手》、《盖世英雄》等综艺节目中参与制作,他还写过4部音乐剧、创作过上干首的音乐。对于“80后”的刘洲来说,这份履历已经“厚重”得足以让人惊讶了。

1981年出生的刘洲,1997年便开始接触嘻哈,那时几乎没有人知道这种音乐形式,即便是有一些了解,也对这种“小众”、“非主流”的音乐有着深深的误解。“很多人认为喜欢嘻哈就是不务正业,从事这种音乐形式的人也不好归类,是歌手还是说书人?其实最大的原因是人们对嘻哈音乐在认识上有误区。”刘洲对嘻哈音乐给出了一个较为直观的定义,他认为嘻哈音乐其实是以说为主,音乐为辅,在一个节奏中把歌词内容说出来的一种音乐形式。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人们对音乐的听觉习惯,所以一开始许多人对嘻哈音乐是抗拒的。

近些年来,随着嘻哈音乐的不断发展和延伸,刘洲在一些嘻哈音乐人身上看到了令人可喜的一面。“他们慢慢在寻找我们自己的听感,嘻哈最早是英文的歌词,现在要变成中文的,我们需要时间来把这种音乐落地、变成大众能听懂的嘻哈音乐。”此次节目在音乐制作团队上,刘洲相应做了大量调整,他不仅整合了国内大量优秀的嘻哈音乐制作人,而且从海外邀请了很多知名音乐人共同参与音乐制作。刘洲有一个愿望,他通过这个节目的大制作班底,一定要在嘻哈这种音乐形态中,找到一个属于我们独有并能得到大家认可的一种嘻哈音乐模式。

王伟民:拍戏中经常泪流满面

刘颖

为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电视剧《我的1997》日前登陆CCTV-1黄金档。该剧由王伟民执导,印小天、陈瑾主演,讲述了中国香港回归前20年的岁月变迁中,几个家庭中主要人物的命运沉浮及以主角高建国为代表的一系列小人物的经历,折射出大时代的变化。记者日前专访了该剧导演王伟民,《我的1997》是他继《我的铁血金戈梦》、《彝海结盟》后又一力作。

电视剧《我的1997》以小见大,在展现20年风雨变迁对小人物的影响的同时,融入了很多重大历史事件。但对于王伟民来说,如何展现这段历史难度不小。“《我的1997》的年代跨度有近40年。当年的香港文化对于我们这代人还是有影响的,街头的喇叭裤、蛤蟆镜,年轻人的大波浪头,包括成龙、张国荣、梅艳芳等香港明星,都是那个年代很多内地青年追逐的潮流。”

王伟民告诉记者,为了还原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他们查阅了大量资料,并从中找到了两个突破点——邮筒和渔村。“当年香港街道上邮筒是比较标志性的一景。但是当年的邮筒到底是什么样的,对我们来说完全陌生。我们从画册、老电影等资料中求证,最后复制出了最满意的几个邮筒,摆在了街道上。我希望能原汁原味地把香港当时的环境表现出来。”

另外,渔村也是《我的1997》中的一个主要场景。因为高建国一开始在渔村生活了很长时间,如何还原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的香港渔村就是必需的了。王伟民说:“因为我们查阅资料可以发现城市的模样,但是渔村究竟是什么样,就很难找了。当时的渔村是个鱼龙混杂的地方,来自很多地方的人混在一起。我们为此开了很多次会,查了很多资料,最后确定下来一个方案,基本上还原了当时香港渔村的特征。”

说到该剧最大的亮点,王伟民坦言是其中的人物。“我们的人物太独特了,男主角高建国和母亲从北京来到香港,他们在香港奋斗创业,最终成长为一名叱咤风云的商界精英。他的人物命运跨度非常大,情感的展现也非常饱满。这近20年中,他经历了多次生死离别:心爱的女友因为两地分居而不得不分手,商场上打拼多年饱经沧桑。他的妈妈也一样,她在北京是一位在预审科工作的警察,为了儿子来到了香港。在香港艰苦打拼,从在路边开饺子摊到和儿子一起奋斗,最后开起了饺子酒楼。经过20年的风风雨雨、妻离子散之后,最后一家人终于团圆。陈瑾和印小天这次在剧中都有特别好的表现。我们在现场看他们演绎亲情戏,经常都会泪流满面,太让人感动了,我相信观众一定也会被感动。”endprint

猜你喜欢

尼格邮筒渔村
渔家
孤独的老邮筒
老邮筒
尼格买提家训: 沾地气才能有底气
City of Dreams
尼格爷爷的长胡子
靴子邮筒
最大邮筒
意料之中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