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研究

2018-02-23李亚丽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有效运用初中地理

李亚丽

摘 要:初中地理课堂在学习实践及运用过程中,学生的质疑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小组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基本都喜欢“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尤其是设疑自探和解疑合探两个环节,但有的学生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有的学生参与程度不够。教师在课堂上过于追求形式化,没有让学生充分地思考问题。另外,教师对一节课的时间很难把握,拖堂现象比较普遍。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适时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使“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有效地加以运用,以便能够更好地体现时代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三疑三探”;初中地理;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1-0085-04

一、问题的提出

在现代的教学理念中,“满堂灌”和以讲授法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早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教学模式本身的作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成为更高效的学习者[1]。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尝试创新的教育理论,做到教、学、做合一,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今教学体制改革的风向标。“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实行及推广,使一线教师真实感受到了课改的好处,学生也从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三疑三探”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几个主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但是就整个课堂操作步骤来说,还应该包括对知识的运用拓展环节,所以用八个字更能全面地涵盖这一教学模式的全部过程,即“三疑三探,运用拓展”。

新野县从2014年11月开始学习西峡“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由于这一模式是从课堂必须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怎样去培养这个关键性问题出发,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而不是被动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而不是被动解决问题;让学生“会学”而不是单纯的“学会”,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由单一接受到发展创新的根本转变,实现了教师由知识的传承者到创新人才的催生者的角色换位,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如何促使教学模式从以往仅仅重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教学,逐步转向既重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又重视“知识的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的教学,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重要任务[2]。初中地理课堂在这一年的学习实践及运用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的质疑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小组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本课题致力于找出实际课堂中教师及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果。

二、研究的内容

听取全县初中地理教师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进行的课堂教学,找出教师在运用“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中值得学习的地方及存在的问题。主要通过课堂观察及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城乡学生对待“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兴趣及在课堂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调查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针对具体的、不同的课堂实际,探讨有效运用“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法,致力于解决以下主要问题:

1.如何有效运用“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更好地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在地理课堂运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针对学生不会质疑、合作探究形式化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探究,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对初中地理课堂产生兴趣,学到对生活有用及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2.在有效运用“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无论是学习还是研究,作为一种工具,地图对于地理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训练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任务。受教学硬件设施的限制,初中地理课堂中学生的读图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本课题致力于研究在有效运用“三疑三探”模式的课堂上,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整体统计的结果与分析

从整个问卷统计的结果来看,被调查的总人数为161人,非常喜欢“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人数占20.5%,比较喜欢的占36%,选择一般的占39.1%,不喜欢的占4.4%。在“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中,喜欢第二个环节即解疑合探的人数最多,占38.5%。在设疑自探环节,68.3%的学生表示有时能提出问题,有时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9.3%的人选择不能提出问题;有12.4%的学生表示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课本,独立解决问题。在解疑合探环节,有61.5%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88.8%的学生表示能够有新的收获;但有19.9%的学生从来没有帮助别人的体验。在合探中,72%的学生能够吸收各位同伴的观点,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有49.1%的学生和小组内的成员进行过与课堂问题无关的闲谈。在质疑再探环节,只有7.5%的学生选择能够针对本节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有51.6%的学生不能对本节所学的新知,围绕学习目标,尝试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或拓展性习题;有68.9%的学生选择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地理成绩比以往有所提高。

结果表明:学生大部分都喜欢“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尤其是设疑自探和解疑合探两个环节,但很多学生有时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甚至有部分学生根本不能提出问题。学生在“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下,大多能够积极参与,形成自己的见解,但有几乎一半的学生有时在合探过程中进行与课堂问题无关的谈话,这一点需要教师及时进行引导。

(二)根據性别、年龄、所在地区不同统计的结果与分析

1.从性别角度进行的分析

结果显示: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三疑三探”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在自探环节,女生比男生更能提出问题,有40.7%的女生表示有充分的时间阅读课本,独立解决问题,而男生只占28%。表示在倾听别人的见解时,有新收获的男生占81.3%,而女生占95.3%。在质疑再探环节,不能针对本节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疑难问题的男生占38.7%,女生占18.6%。由此可见,男生和女生在对待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时有显著的不同,教师也需要区别对待,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方法。endprint

2.根据年龄不同统计的结果与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被调查的学生大部分年龄在12岁至15岁之间,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能对本节所学的新知,围绕学习目标,尝试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或拓展性习题。年龄小于12岁的学生不太喜欢“三疑三探”这种课堂教学模式。

3.根据所在地区不同统计的结果与分析

从地区差异来看,有56.3%的乡镇学生对“三疑三探”这种教学模式表示感情一般,而表示一般的县城学生为18.9%,这说明县城的学生比乡镇的学生更喜欢这种教学模式。在设疑自探中,能够提出一些自探问题的县城学生占40.5%,而乡镇学生只占6.9%。在质疑再探环节,不能针对本节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的县城学生占13.5%,而乡镇学生占40.2%。从各项数据来看,乡镇学生与县城学生的差异比较明显,县城学生的能力明显优于乡镇的学生,这就需要乡镇的教师在实施“三疑三探”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时付出更多的努力。

四、讨论与建议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我们发现,学生基本都喜欢“三疑三探”这种教学模式,尤其是设疑自探和解疑合探两个环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有一种轻松、和谐、享受的感觉。课堂合作探究是学生实现思维时空拓展的主要平台[3]。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内容,找出自己的疑问并提出来,疑难问题并在同伴互相帮助中得以解决。同时,在合作中,一方面有疑问的学生认真倾听同伴间不同的见解,看到自己的难题被他们解决,感到很崇拜他们;另一方面,能够解决问题的学生感觉到其他同学崇拜的目光,内心里获得了极大的满足。这样,促使有疑问的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在课外广泛查阅资料,希望自己在课堂上也能得到同学们崇拜的目光,而提供帮助的同学则会更加努力,以免自己在下节课上落后。这也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以便培养学生的组织、表达、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思考、探索、创新、快乐。总之,“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主要通过疑探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学会合作探究,能够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真正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学习的快乐,全面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改变。真正践行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的责任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这一伟大的教育思想,这也集中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是“一个有力而脆弱的工具”[4],世上不存在一种适用任何教学情境的教学模式,通过分析问卷调查并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

1.在设疑自探的过程中,有9.3%的学生不能提出疑问,有的同学能提出疑问但所提出的疑问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关联不紧密,甚至毫无关联。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课题组分析认为,不同的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难免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适时引导,同时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后要结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来提问,因为每节课的学习目标都含有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相当于一节课的“眼睛”,这样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提不出问题,或者提出的问题毫无关联这一问题。例如,在《人口与人种》第一课时中,让学生阅读课文,结合学习目标,即:(1)运用资料说出人口增长的特点及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2)运用人口分布图归纳人口分布的特点,了解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那这四个自探问题便不难提出,即: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什么?世界人口增长有什么地区差异?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此外,在设疑自探的过程中,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过于追求形式化,有12.4%的学生表示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课文,思考问题。这还是在于教师没有完全放手,仍然执着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变“苦”学为“乐”学,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果。

2.在解疑合探的过程中,尤其在小组合探中,一方面存在有的学生参与程度不够的问题,另一方面存在小组合探过程过于形式化的问题。在调查问卷中显示有49.1%的学生和小组内的成员进行过与课堂问题无关的闲谈。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们课题组认为,每名学生都希望得到同伴或教師的认可、鼓励,所以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适时地监督并且给予一定的鼓励,另一方面,不仅小组与小组间进行评比,小组内各成员之间也要进行评比,构建竞争机制,因为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同时,要求小组内成员来解决问题时,要用所涉及的地图来讲解知识、答案,这样,不仅增加了问题的难度,调动了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让学生把课本的文字语言用地图语言来表示。

3.在调查中发现,有些一线教师,在课堂中运用“三疑三探”模式进行教学时,一节课的时间很难把控,往往会出现拖堂的现象。另外,在拓展运用环节,51.6%的学生提出不会编写练习题,编写练习题时间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课题组研究讨论,在课堂教学中,取消学生编写练习题这一环节,改为课后编写练习题,在辅导时间与同学交流。这样既解决了上课完不成教学任务的问题,又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编写练习题。

4.在初中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初中地理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基础,没有高中阶段那样深奥。在现阶段,采用考试来评估学生的大形势下,我们认为要求学生某种程度的识记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因此,在质疑再探环节之后,又增加了识记过程,让学生根据自探提示快速记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时间大概为5分钟,这样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巩固的过程,然后再进行拓展运用。通过对四个实验班的调查,我们发现,学生的成绩大多能够有所提升,有68.9%的学生也表示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地理成绩有所提高。

五、结论endprint

(一)学生方面

1.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增强了。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到积极参与、主动研究。

2.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識明显增强。诚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所言:“发现,当然不局限于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动,而是包括用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5]学生养成了课堂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不再放弃,会在同伴间的合作下共同探究,如果仍然不会,再去向教师寻求帮助,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3.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教师方面

1.实现了教学理念的转变。任何教学改革,教师始终是改革成败的核心与关键[6]。教师由过去的掌控者变成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真正提高、真正发展。

2.提高了教学科研能力。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我们真正体会到:教学科研就在我们身边,教学科研就是为了解决我们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同时我们也更深刻地了解到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反思

在当下的教育世界中,日新月异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环境、新课程不断地对原有模式产生冲击、产生挑战,更需不断反思[7]。本次课题研究的确实现了一些转变,教师的理念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了,师生关系也更和谐了……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我们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一些方法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还有,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并与“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更好地相融合,如何将课本上的活动题更好地融入到“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中……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Joyce B., Well M., Calhoun E. Models of Teaching(Ninth Edition)[M].New York: Pearson Education, 2014.

[2]田爱丽.转变教学模式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J].教育研究,2016(10).

[3]王建芹.谈地理核心素养中综合思维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5).

[4]Bruce Joyce, Emity Cathoun.归纳教学模式[M].赵健,译.赵中建,审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5.

[5]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12.

[6]田爱丽,吴志宏.翻转课堂的特征及有效实施——以理科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4(8).

[7]程岭.教学模式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J].教育研究,2016(9).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效运用初中地理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对初中地理教材中“活动”教学内容探析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