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校园欺凌

2018-02-23刘长铭

中小学管理 2017年4期
关键词:同情成年人冲突

刘长铭

最近,校园欺凌成为一个热词。坦率地讲,我不贊成把欺凌的概念泛化,尤其不赞成将孩子之间的冲突矛盾简单定义为欺凌。从某种意义上讲,打闹是孩子相处的方式之一。这是人在完成社会化构建之前,其动物性的一种自然表现。这与我们常看到的幼小动物之间不停打闹玩耍的情景是一样的。1864年,法国画家布格罗用他的画笔生动描述了两个可爱的小天使争抢一个苹果而尽情打闹的情景,据说创作灵感来自罗马诗人奥维德“爱神的节日”中的故事。我相信,这更来自于艺术家对孩子行为及内心世界细腻的观察。

我们不要总用成年人的价值观来评判孩子相处的方式,不要轻易上纲上线。但是,孩子间的冲突毕竟是存在的,甚至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对于那些长期倚强凌弱,对他人的确造成严重伤害,甚至触犯法律的行为,自有法律人士评价,笔者此处不再评议,只谈那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欺凌”行为。怎样客观面对和理性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实现教育目的,这是我们应当思考的。

先谈受委屈的孩子。作为成年人——老师和家长,我们要充分同情和理解孩子心中的委屈,更要尽量化解其委屈,尽快帮他们走出心理阴影。如果我们表达同情的方式不当,客观上会加重孩子的心理阴影,同情就可能变成了“拱火”。我不赞成轻易地将事情变成“媒体事件”,因为媒体上一些不负责任言论的作用常是“拱火”。对孩子来讲,经历不会忘记,但委屈可以化解,怨恨可以放弃。随着岁月的流逝,昔日充满怨恨的对头可能已成为无话不谈的挚友,年幼时觉得天大的事情,成年后都不足挂齿,或成为笑谈。美国罗恩·克拉克学校执行校长金·比尔登曾讲述她女儿小时候的故事:女儿小时候总说考特尼对她太刻薄了,让她“过得很惨”……去年夏天,两个22岁的女孩坐在客厅里,咯咯地笑着,回忆着过去那些事情。比尔登最后说:“孩子们总是特别善于忘记痛苦,放弃怨恨,迅速原谅他人,忘记不快。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再谈受委屈孩子的家长。有情况表明,家长心中的委屈常甚于孩子本人。有些家长发誓要给孩子讨回公道,其实这种想法并不十分可取。要让孩子恢复平静,家长首先要平静,尤其不要被“拱火式同情”所激怒。在处理冲突时,我们常纠缠于谁先动手动口,谁占理谁不占理,谁吃亏谁占便宜,其实这不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冲突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下。为孩子讨回公道是可以的,但更重要的是,不能让讨公道的过程变成对孩子的二次伤害。有时候,大人坚持让孩子道歉甚至公开道歉,这也不是必须的。孩子有他们自己表达歉意的方式——伸手拉一下对方,拍一下肩膀,把零食或玩具送给对方,邀请对方一起游戏玩耍等。非要让孩子当众鞠躬道歉说“对不起”,是成年人的处理方式。我们要告诉孩子,委屈不是天大的事情,一切都会过去,明天又会阳光灿烂。必要时,家长可以带孩子旅游、远足、聚会、看电影或演出,用孩子喜欢的事情帮其舒缓情绪,转移注意力。实际上,这也是教育孩子学会宽容的绝佳时机。孩子对他人的每一次宽恕和原谅,都是一次精神的长高,胸襟的拓广,境界的提升,人格的成熟。担心孩子从此变得性格懦弱,并没有多少道理。在国家政治生活极不正常的年代里,那些处于政治底层的人的遭遇众所周知。一些人因此放弃了生命,然而有更多的人坚强地走过来。苦难和委屈成为他们的人生财富。

再说欺负他人的孩子及其家长。如果孩子欺负了别人,则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高度关注孩子的行为倾向。如果发现孩子有暴力倾向,那么家长要对自己的行为和平日的家庭教育进行认真反思,必要时要向专业人士咨询。家长千万不要认为别人冤枉了孩子而找各种借口进行辩解,要和学校保持一致,积极配合。即使真的有些冤枉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家长要教育孩子敢于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主动向对方表达重建友谊的愿望,如邀请对方参加活动、聚会、游戏、分享礼物或零食,等等。双方家长都不要过于顾及面子。有时本来事情并不严重,但因好面子而变得复杂而尖锐。家长要主动向对方示好,释放友谊信号。家长间因孩子冲突而成为朋友的事例并不少见。

学校处理事情的态度和方法十分关键。搞清谁是谁非谁对谁错,有时是必要且可能的,有时没有必要或没有可能。更关键的是作为专业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把生活中发生的每件事情都变成教育契机。从原则上讲,学校要做五件事:缓解双方情绪,建立沟通桥梁,把控谈话氛围,教育当事孩子,维护好平静和谐的校园生活。

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矛盾,而这离不开成年人正确的建议和指导。孩子长大就意味着要经历各种事情,经历越丰富,成长和成熟的速度就会越快。我们有责任让孩子懂得,不论什么经历,包括失败、委屈、冤枉、误解甚至被伤害,都可以变成精神财富,使人变得更成熟、健全和坚强。

(编辑 孙金鑫)endprint

猜你喜欢

同情成年人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回避冲突不如直面冲突
没有一个成年人,能笑着看完体检报告
成年人爆笑日常
冲突管理
不该有的同情
成年人的辛苦
Apologizing
同情
全面冲突管理的构建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