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大学教育的创新发展之我见

2018-02-23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28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大学发展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4)

纵观我国近30多年来的大学教育,一直在改革的路上,截今为止,仍没有完全摆脱“教育以教师为中心,教授知识填鸭式灌输,作业批改手工操作”的教学模式。如何推动大学教育的创新发展,更好地发挥教师在大学教育的职能作用;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更多地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端应用、复合型人才,是我们这代青年教师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破解这个课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开拓视野,着力做到“两个加强”

对于国内大部分高等院校而言,其办学宗旨和教育总体目标是为国家培养高端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在这个宗旨和总体目标的指导下,高等院校的管理者必须开拓视野,着力做到“两个加强”:首先,要加强党建引领。加强党建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理念,在教学改革和管理中始终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的一致,全面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在学校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在教学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要加强教学改革。在目前的大学教育中,仅沿用老的一套教学办法是远远不够的,各高等院校,应根据学校类型和专业的特点,积极开展教研和教改活动,不断拓展思路,努力研究、探索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教学工作发现的规律性问题入手,对各类不同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系统的规划和改革,使教学方法与手段实施,能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思路决定出路”,只有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条件下,全面推进教育改革深入发展,才能使大学教育工作稳步推进、健康发展。

二、丰富形式,努力强化“三个措施”

教学的最佳状态就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为追求这个最佳的教学效果,应从以下三方面添措施:一是要强化互动式教学。课堂上,不是老师一个人说了算,而是在授课时,学生和老师都能把与所学知识有关的问题提出来,老师再针对问题再进行讲解,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相关问题以及解决路径,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知悉、了解、掌握并运用相关知识。二是要强化案例式教学。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深入实际部门和单位搜集、整理相关案例,课前将案例发给学生。然后组织课堂讨论,由学生先进行案例分析,针对案例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措施,讨论在结束后,老师再汇总讨论情况,进行案例总结和点评。三是要强化多媒体教学。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网络媒体及相关软件的快速发展,学校应增加资金投入,在教室增设多媒体设施,使教师将相关知识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丰富,更便于学生记忆。

三、务求实效,全面增强教学效果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因此,在传授知识时,一定不要让理论与实践脱节;在教学过程中,切忌从理论到理论,要坚持实行“开门办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更好地接触社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一方面,将各行业的精英、模范人物、工作能手请到学校里来讲授经验,让学生从别人的经验中吸取养份;另一方面,要有目的、有计划、经常性地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把学到的理论及时用到实践当中去,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毕业后能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

四、创新思路,积极融入人工智能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开辟广阔的前景。作为大学教育,必须站在高科技的前沿,牢牢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制高点、核心点,发挥科研育人在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一是要加强人工智能方面的学科建设。积极融入人工智能,为教育变革提供新方式。加强人工智能及相关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突破,在学科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经济发展培育新动能。二是要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要不断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发挥科研育人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高质量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升国家自主创新水平,构筑持续创新发展的优势,加强对人工智能应用型和研究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大学成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技术应用示范的教育基地;使高校成为建设人工智能创新的核心力量和引领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三是要实现教学与科研相互融合。要围绕人工智能领域基础理论、核心关键共性技术和公共支撑平台等方面需求,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基地,以交叉前沿突破和国家区域发展等重大需求为导向,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建设新型科研组织机构,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方面的跨学科研究。四是通过人工智能的应用,提升大学教育质量和效率。针对目前大学教育中存在的刻板、老套、“填鸭式教学”等问题和阅卷、批改作业人工操作效率低下、等问题,要加快人工智能在教育管理中的创新应用,要利用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感知计算、混合增强智能、群体智能、自主协同控制与优化决策、高级机器学习、类脑智能计算和量子智能计算等基础理论和智能技术,支撑教学方法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构建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实现大学教育真正实现现代化。

总之,高等院校应按照十九大以来国家关于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安排部署,推动大学教育的创新、改革和发展,及时根据大学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出新思路、新对策,全面落实新措施、新办法,应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教育和教学理念,努力推动大学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建设培养更多的、更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大学发展
“留白”是个大学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数读人工智能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