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2018-02-23张明春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课堂

张明春

(深圳市宝安区坪洲小学 广东深圳 518000)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信息化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将成为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工具和必备技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需要站得高,看得远,想学生所想,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己任,全面完成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1]

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共同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整个生命体得到真实的进步和成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合理运用教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信息技术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性地使用信息技术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2]

一、掌握学情、吃透教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了解学生,掌握学情。教师要了解、掌握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情况,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各阶段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知识基础、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等因素考虑进去,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人。[3]

2.吃透教材,优化教学设计。教师对教材的教学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旧知识的迁移程度、新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都要了如指掌,吃透知识在各单元、章节乃至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教学工作开展起来教师才能胸有成竹,融会贯通。 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依照课程目标设计活动,利用现代工具挖掘每一节课的课程资源,努力贴近学生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空间。教学过程的预设不能过于精细,否则会成为学生思维和想象的桎梏,严重扼杀课堂生成。例如:《信息及其特征》一课如果以《关于宣传2008奥运会》为实例,对于已经过期的新闻学生根本没有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寻找新的、贴近现实的学习项目,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在合作和研究型学习中充分发挥想象力、自学能力,达到教学目标。[4]

二、与生为友、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课堂上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关爱的动作,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生的动力。课堂上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善于设身处地地体会学生的需要,善于让学生谈自己的苦恼、忧虑和渴望,并逐步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学生就会对老师拥有高度的认同,从而真正用心投入信息技术学科学习。课堂上的严格,课后的平等交流,使学生体会到被尊重,形成向上的动力,下课时和学生们聊聊天,询问知识是不是掌握了,在平时是不是会用到这些知识,甚至还会聊聊网络游戏,学生们兴趣都很高,通过交流,也让我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而且学生们在课堂上也越加认真和活跃。形成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

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讲使用Frontpage软件制页制作时,为了不让学生的思维受到示范效果的影响,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独创性,不给学生统一的素材和效果,而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题材,然后从互联网上下载素材资料,并根据素材进行设计。在课堂上,老师只把学生制作方面存在困难的知识,加以适当的修正和补充,使学生的操作更加规范,作品更加完美。[5]

三、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1.结合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①趣味激情,激发兴趣。趣味性的知识学生较为敏感,在小学阶段,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低年级开设的信息技术课就以指法练习以及一些教学游戏这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为主要内容。这样做,不仅符合儿童现阶段的认知结构,以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赋予的新事物,并且易于培养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的能力。因此,利用“烤肉”(一种锻炼鼠标操作能力的游戏)等游戏方法,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同时在课堂上还充分运用一些有趣的软件,如“金山画王”、“画图”等。让学生自己作一些美丽的图画,可以自己画,也可以利用里面现成的一些图片进行组合和加工,形成一幅好看的图画。[6]

②创设氛围,激发兴趣。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上课前跟同学们讲个笑话,或者猜个谜语,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创设一种合适的情境再讲课。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时,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点,合理选择情境素材;要以激活知识、技能为支点,精心设计情境过程;要以积淀学生信息素养为重点作为创设情境的目标。例如:在文字处理教学时,首先通过网络教室软件在学生屏幕上展示事先准备好的“电子报”,由于版面设计独特、新颖,文字、插图、背景非常漂亮,学生被深深吸引住了,在这种情况下就趁机插入:“同学们,这些电子作品都是我校学生通过电脑做出来的。做出它们其实并不难,只要你们认真学习,你们也能做出漂亮的电子报。”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被抓住,顺理成章地开展新课教学活动,并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练习制作贺卡、专题报刊等。

2.取材于生活,活用于生活。设计任务时教师必须先分析学生当前的生活、学习特征,找那些和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及学生感兴趣的素材,然后将教学的知识点融合进去。例如上《数据的筛选和排序》课时,学校刚进行过期中考,学生对自己成绩在班级排名比较关注。抓住这个“磁性效应”。我采用一些效果的制作技术要点,然后要求学生完成任务,对于一些属性的设置基本上要求学生自己完成:并且要求学生将所有的效果按自已的审美观合理的排版。

3.分层次,协助性学习。因为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一个班里学生的起点各不相同,“一视同仁”将导致水平高的学生无事可做。水平低的学生做不出来,于是会出现“会的学生玩游戏,不会的学生也玩游戏”的局面。因此,我们在设计任务时要有难易不同程度或同一任务对各层次同学设不同要求。例如:在学习《EXCELL排序及建图表》这一节课的重点是如何根据需要将表格数据转化为相应的图表信息,难点是如何将EXCELL数据转换成图表。在教学中会碰到学生会排序,但是排序后创建图表总是不正确的情况。所以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考虑到这一点:基础差的就让他完成排序,基础好的让他完成创建图表。这样,所有的学生如果都完成任务,都会有成就感,从而达到因材施教之目的。

四、合理进行课堂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信息技术课上对于学生实践的过程性评价中应以肯定性评价为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无论是在操作技巧还是作品的颜色搭配等方面。评价的首要原则是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作为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作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评价中尽量不用直接否定方式,即使有错误在批评性语言的选择上要委婉,让学生更乐意去接受。

评价的语言要有针对性,要多样性,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亮点。例如:在《旅游计划》一课中,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地区,有些外地农村学生以前没用过电脑,学生很自卑,很盲目。针对这一类差异较大的问题,老师要表扬他选择的主题很好,肯定他的优点,首先让他获得自信,然后与他单独交流鼓励他向周围学生请教;有些学生操作技巧很熟练,但在作品的颜色搭配方面不是很美,首先表扬他的操作技巧,让后让他观察其他同学作品,委婉的提出如果这样修改,他的作品会更好。

总之,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在效果、效率、效用与效益,有效教学的着重点在课堂,有效教学的生长点在教师的专业成长。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提出教学目标,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要准确,要符合学生实际,不可贪多求全。教师要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依据,坚持课程改革和创新精神,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力争一课一得,让学生收获颇丰,把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为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对信息技术课堂的研究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

[1]肖成全等.编著有效教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艺.信息技术课堂纪律问题及解决对策.

[3]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

[4]樊志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初探.

[5]刘璇.培养信息能力推进素质教育.(中小学电教2002-4).

[6]史晓宇.试论信息素养及其培养.(电化教育研究2003-1).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美在课堂花开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