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研究

2018-02-23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学生

谢 楠

(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英语系 天津 300270)

由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越来越重视。随着我国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以社会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高校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整体综合发展,学生首先要学会与人沟通交流,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满足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1]。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群体,他们的个性鲜明,思想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可以对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解,发挥出高等教育的最大优势。

一、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概念

1.开放性与封闭性

由于网络信息的不断进步发展,学生的沟通交往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班级、学校,而是逐渐扩散到城市、国家,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学生的就业问题带来了很大压力,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展示自己的优势,学生都在利用网络加大自己的社交范围,积极主动联系不同职业、不同层次的社会人物,将社会交往关系开放化,形成一种特殊的交往关系,例如“兼职”“志愿者服务”等,通过建立多层次的人际关系,寻求就业范围和机会。但是,由于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受到家庭的过分溺爱,自我中心意识明显,包容他人能力较低,当遇到问题时,以自己的主观感受和需求为出发点,很少顾及他人的想法,很容易引发不必要的冲突[2]。同时,当代大学生的自尊心过强,渴望得到肯定,渴望找到互相了解的人,但又不轻易相信他人,将与他人的人际交往进行封闭,产生独来独往的孤僻感。

2.现实性与虚拟性

随着科技信息的进步发展,高校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及时利用网络技术积极开展越来越多的教学活动。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较活跃前卫,其交往活动内容和形式也呈现出多元化,学校要积极为学生的社交需求创造机会和空间,通过参加学习、生活、服务等社交活动,例如,高校的兴趣社团、联谊会、勤工助学等社交活动,在现实生活与人进行沟通交往,增加学生的社交范围,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学生在学习和就业问题中人际交往存在着很大压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其人际交往成本也在不断加大,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成为人际交往的关键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但是有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聊天,而忽略了人际交往关系的根本意义,导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变少,只是利用网络上的语言相互沟通,使现实生活中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减弱。

3.功利性和互益性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64%的人认为人与人的社交关系是互相受益的关系,32%的人认为存在责任关系,4%的人认为存在利害关系。在社会大力提倡人人平等、互相帮助的背景下,学生对人际交往的概念意义还不明确,其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同学之间应该在交往中保持距离。学生在进行人际交往中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标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甚至有同学为了拥有好成绩和好工作,与老师套近乎,违背人际交往的根本意义,功利性为人际交往的主要意义[3]。

二、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

1.对人际交往不真诚

目前来看,当代大部分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受到家庭的过度宠爱,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成长,由于长期处于一帆风顺且温暖的成长环境,学生缺少接受挫折、明确现实状况的能力,学生从小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定位受到局限有关,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自身需求为出发点,对他人的接受容纳能力较低,导致人际关系的发展受到阻碍。在现实学习和生活中,他们渴望找到互相了解的朋友,但在交往实际生活中又表现为缺少自信,不敢主动与人交往;还有的学生拥有受挫折的经历,给心理思维模式造成一定影响,在交往中遇到类似情况时,会使学生回忆起不成功的经历,保持与人的交往距离,表现出猜疑心里,防止在交往中再次受到伤害,他们会设置交往防线,不会真诚对待人际交往,过分注重自我保护,使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友爱关系形成受到影响[4]。

2.人际交往中融入经济因素

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中,大多数以经济交往为前提。比如,在同学过生日或者得到奖学金时,都要主动请客吃饭,在单纯的人机交往中融入了更多的经济因素,使其越来越呈现世俗化。在多样化的大学生活,大学生的社会阅历越来越丰富,心智也在不断成熟,在人际交往中,很少有学生是出于情感需求和志同道合进行交友,而是从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将交友务实性,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关系保持人际关系的远近深浅。同时,人际交往内容的也渐渐世俗化,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在人际交往中缺少心灵的沟通交流,大学生们缺少智慧的交流和思想的传递,使其人际交往能力发展受到阻碍。

3.对人际交往对象抱有理想化

大部分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常常幻想自己的人际交往对象,想象其各方面具有完美性,对人际交往抱有很大期望,在进入大学之后,学生常常使用自己的理想化与现实做对比,很难接受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对校园中复杂的人际关系缺少心理准备,在与学生的人际交往中产生矛盾和冲突时,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强大落差,导致学生产生失望不满的情绪。人际交往过于理想化使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环境,把交往中正常的矛盾冲突视为异常,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不足认为是人际交往关系的复杂化。由于大学生对人际关系过于理想化,造成想象与现实的落差,使学生很难正确认识人际交往关系。

三、高校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策略

1.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质,面对学生在交往过程中的冲突,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处理。在帮助大学生构建和谐人际关系过程中,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同时要注重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渠道等具有丰富性、广泛性、新颖性,将教学重点放在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中[5]。例如,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设置话题讨论,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使学生能够尽情自由发言,对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高校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面对人际交往过程出现的新情况,不断探索新的解决途径,增强学生的吸引力,发挥出教育工作的最大优势。同时,面对学生不同的成长环境、心理特征,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分类,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进行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减少经济、家庭、生理等因素对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2.将人际关系渗透到课堂教育

课堂教育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高校可以将人际关系的培养渗透到课堂教育中,通过开设“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掌握人际交往必备的理论知识和技巧,确保高校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交际的态度原则,积极主动与身边的同学、老师和父母以及社会成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高校要根据社会发展的方向,将人际交往关系与课本教材知识相结合,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要依靠课堂课本教育和专业辅导的长期配合,教师要在人际交往方面给学生起到带头表率作用,在言谈举止、处事态度、仪容仪表等方面都可以间接影响学生[6]。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与学生进行正式交往,还要重视非正式的交往,与学生自由主动的分享心事,从不同的角度关爱学生,与学生做到相互尊重、相互鼓励,通过自身的真诚和友爱感染身边的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与老师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需要学校的教育,还需要社会、家庭的多方面配合,由于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不真诚、在交往中融入经济因素、对人际交往对象抱有理想化等问题,高校必须积极开展政治教育工作,将人际关系渗透到课堂教育中,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

[1]杨思燕.浅谈辅导员与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11(4):168-169.

[2]桂莉娜, 周树海.团体辅导在构建大学生宿舍和谐人际关系中的运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 36(1):182-183.

[3]曹艳, 徐满.高校大学生和谐寝室人际关系研究——以“90后”大学生为视角[J].现代职业教育, 2015(24):71-71.

[4]许雅斐.孔子仁爱思想对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构建的现代价值[J].教育:文摘版, 2016(3):00049-00050.

[5]秦琳.和谐的人际关系在高校学生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4(18).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