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018-02-23石乔
石 乔
(云南大学 云南昆明 650091)
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教书育人的一个过程,教育者将自己的文化知识,或者直接或间接的人生体验,以言传身教的方式解读给学习者。
童话般的天真浪漫是孩童时期特有的天性,这种天性一旦失去很难再找回。在绘画过程中早已经被固定思维化的孩子,追本溯源在启蒙阶段就早已经被影响。人的一生要经历三大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对于现阶段的小孩子来说更多的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家长正是孩子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从出生到上学前,家庭教育几乎是孩子的全部教育,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影响者孩子,人们常说:“孩子就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家庭教育是伴随着孩子的一生。为了保持孩子的独立人格,使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要做好第一道防线,为孩子的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天课后听到来接孩子的家长朋友对于自己孩子的绘画作品做评价。一位家长对自己孩子说:宝贝你这是画的什么呀,怎么一点都不像啊?眼见孩子有点不太开心,另一位家长见状后忙说:宝贝画的很漂亮,想象力很丰富,非常不错。孩子觉得自己的作品被理解和肯定露出了笑容,同时那位家长转过头来还不忘鼓励和肯定自己的孩子。孩子也迫不及待想要和妈妈分享他的创作理念。脑海中突然闪现出两个孩子的课堂表现。终于明白那个学生在课堂上为什么总问:老师我可以开始画了吗,老师我画的像吗,老师我你看看我这个颜色可以吗,或者呆呆的坐着不知如何是好。不懂就问是好习惯,可毫无自己的思想主见,以别人的要求为自己的标准实在不是一件好的选择。而另一个学生总能很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尽情的表达自己。两种显然不同的教育方式,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一种是以成人的视角来规划孩子思路,潜移默化将自己的思想和理念灌输给孩子。相反我们允许孩子独立思考,努力走进孩子的世界,相信他们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而不是粘贴复制后的另一个你。如果力求培养出另一个自己,那一定是不会是成功的教育。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不仅是是给学生传授道理、交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也是学生人生道路上重要的朋友,更是学生自信心,自尊心的忠实守护者。作为一名人名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倾注真诚,满足孩子们的不同发展需求。随着观念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如今大家越来注重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美术方面也更加重视了,美术教育不仅是传授一些简单的美术创作技法,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欣赏,如何创作。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教授过程中张弛有度,在教授技法的同时更多的将如何转化成自己所能接受的语言,还能保持真自我。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独立个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待我们正确引导,细心发掘。孩子在幼年时期对世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积极性极高,精力极度旺盛,迫切渴望融入世界。孩子思想纯净还未受到过多来自社会的影响和干扰,天性善良,想象力丰富,表现欲强,但是又苦于无法准确的表达自己。这种情况下孩子很容易视家长、老师、周围小火伴的思想见解为最好的自我诠释。限制了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限制了孩子的独立人格的成长。在绘画课堂上这种情况凸显的尤为明显,在引导过程中我们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会开发各种有趣的课题,为了让孩子们能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课题对象,会在备课阶段查阅各种资料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知识,当然也会为孩子准备一些参考图片近距离观察对象,在课堂上会有适当的示范动作。一堂课后聚齐所有孩子的绘画作品,会发现有些孩子的画面像极了老师的引导,像极了参考图片。看到这个画面时大多数人会称赞孩子的观察力极好,学习态度非常认真,当然这是一种学习方向,认真的态度我们应该表扬。作为教育者我应该感到很开心,我的学生学习态度如此之严谨认真。可我总觉得这样像是一堂数学课,仿佛在告诉孩子一加一就等于二,而不是一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课。想这一定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已经形成的固定思维,极其可惜。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多的是引导孩子,教授孩子表达自己的自己方法,力求保持孩子的自主能力,和天性为原则。保持天性在艺术创作中非常有必要,促进艺术创作的推进,著名艺术家毕加索曾说过:“我再很小的时候画得就像拉斐尔,可是我终其一生希望画得像个孩子。”
众所周知我们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主管我们的逻辑推理和语言表达,右脑主管我们的进行空间和形象思维,二者不可分割相互促进。孩子幼年时期形象思维非常好,模仿能力强,而艺术活动正是对孩子形象思维的培养。现代 “应试教育”恰恰对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种束缚。如果只重视其中的一种,就是不健全、不全面,制约一个人的全面发展。著名画家达芬奇即是博物学家、又是建筑师、解剖学者、数学家、发明家等。各个领域发展的都很好,各个方面相互融合,有机联系,相互促进,他的智慧与科学远远跨越了他所处的时代。他能有如此成就,离不开他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高质量、高素质的健全的思维。
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我们都应该力求做一个好的引导者、守护者,给予孩子渔而非鱼。让其更好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