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家庭、社会和学校层面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2018-02-23颜佳俊

关键词:体育设施体育运动体育锻炼

颜佳俊

(成都市少城小学 四川成都 610000)

梁启超先生在《中国少年说》中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其体质状况反映出该国家的健康水平,关系到国家及民族的可持续性发展。从2000年到目前从大规模的学生体质测试数据来看,学生的体质状况从整体上出现下降的趋势,尽管近几年似乎有所好转,但结果还不近人意。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家庭、社会和学校层面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试图找出解决影响小学生从事体育锻炼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为促进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服务提供一些积极可行的方案。[1]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专家访谈法,以成都市少城小学1--6年级的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2]

二、家庭层面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从研究调查中得知,从家庭层面来说,影响着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资金投入情况、父母对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以及父母是否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以及父母是否愿意在空闲时间与孩子一起参加体育锻炼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如果其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呈现积极的态度,认为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那么就会对孩子参加体育锻炼进行投资,会让孩子参加各种付费体育运动,这种家庭的孩子由于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培训班,使得孩子的运动能力相对于一般的孩子要强,从而使得孩子的身心变得更加健康,孩子健康的身心状况会促使他们在文化学习中具有充沛的精力,从而使得他们的文化成绩也好,让孩子更有自信心,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亲看到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带来的这种良性影响,就会从内心中感到体育锻炼的好处,从而支持孩子从事体育锻炼,这种家庭的孩子体育锻炼的动机就强。而那些尽管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小学生,由于有些父母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足,认为体育锻炼对孩子来说是可有可无的,有的则认为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会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这样家庭中的小学生,其体育锻炼的意识相对来说比较消极。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小学生,由于家庭的经济因素,一般不愿意参加一些收费项目的体育运动项目,对于这样一些小学生。他们对一些需要专门培训才能学好的运动项目参与的积极性明显不高,他们一般从事一些不需要付费的体育锻炼项目。无论是经济状况好还是不好的家庭,父母是否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以及父母是否愿意在空闲时间与孩子一起参加体育锻炼对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非常的明显,那些在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父母,特别是那些愿意在空闲时间与孩子一起参加体育锻炼的家庭中的小学生,其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很强大,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特别是父母是良师益友,小学生在与家长一起进行体育锻炼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运动动机。这种运动动机或许要比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培训班受到的影响还要大。

三、社会层面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社会层面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大致受到小学生生活的周围环境的影响,有如下几个因素:小学生家庭居住社区体育锻炼的氛围、公共体育设施是否完善、体育文化的宣传和组织力度、社会对小学生体育锻炼的资金投入等因素。从调查和访谈中了解到,少城小学周边的体育锻炼气氛相对来说比较浓厚,在社区的公共体育锻炼场所馆都有小学生参与,小学生除了在学校上体育课以及在公共免费的健身场所参加体育锻炼外,还参加一些付费性质的体育培训班。在那些体育文化宣传好以及组织力度大的社区,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也比较高,同时,社区周边的体育设施也影响着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那些体育设施相对完善的地区,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也就多,因此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高。

尽管在目前国家和各级政府都重视体育运动,各种体育设施的建设也处于完善之中,但是,有很多体育设施的配置是面向成年人的,这些体育设施适用于成年人或者高中生甚至是初中生,但是不适合于小学生,而适合于小学生的体育设施的配置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积极性,应该考虑到体育设施的配置上向小学生群体倾斜。[3]

四、学校层面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学校层面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小学生的学习压力的影响,小学生在体育锻炼时是否能够方便地及时得到老师的指导,小学生所在的学校组织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小学生所在学校体育锻炼的氛围等因素。

由于受到传统的思维的影响,有些学校重视文化而轻视体育锻炼,小学生受到这种环境的影响,势必会导致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下降,其表现为高年级的学生要比低年级的学生要明显,小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就有相当高的比例的学生参加奥数、英语等课外培训,当文化课培训与体育运动训练的时间出现冲突时,学生往往会选择放弃体育锻炼。

学校可以通过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对家长和学生宣传体育锻炼的好处的方法来改变学生和家长对体育锻炼的传统观念。使其了解只有自己的身体健康,才能更有效地学习文化知识。此外,学校也应该通过体育文化氛围的构建来提高小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体育类游戏、各种体育运动比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最终帮助其形成终生锻炼的意识。

结语

从主观方面来提高小学生体质健康,需要从家庭、社会和学校等层面来提高小学生体育锻炼的愿望,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以及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使其认识到体育锻炼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小学生的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从客观上来讲,各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该重视适合小学生锻炼的体育设施的建设,使其具有适合自己的体育设施。家庭在经济许可的条件下,给自己的孩子提供一定的费用用于参加各种体育运动的培训,不要一味把教育投资投向奥数、英语等文化课,要让孩子全面健康地成长。

[1]邱贵凤.基于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小学体育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9):197.

[2]高海娟.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才智,2017,(24):158.

[3]刘凌云.广州市小学生亲子体育运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8(S1):223-225.

猜你喜欢

体育设施体育运动体育锻炼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体育运动小常识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呆呆和朵朵(13)
住宅小区体育设施规划与建设研究
中原经济区农村体育设施专项资金的审计思考
我国青少年体育设施现状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