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作文充满诗情与哲理
2018-02-23
我的学生申奥2017年高考以706分的成绩摘取安徽省理科状元桂冠。语文成绩是126分。请看他2017年高考考场作文片断:
中国的传统美食是留给这个世界最美的记号。是蒸煮,就用最淡雅的清水化开一份清香;是煎炸,就用最欢乐的油滴唤醒一份渴望。或许我们没有你们西方“薯条”的金黄,没有你们“炸鸡”的灿亮;或许我们没有你们的节奏和效率,但是我们有自己难忘的情怀。中华美食的魅力之旅,有舌尖下的江浙,有味蕾上的川湘,有茶意里的江南,有风味中的故乡;有口腹之物,有四方食事,有历史典故;有菜中味,有酒中趣,有茶中情;味道的厚薄,人情的冷暖,文化的传承,自在其中。
长城,更是中华民族的印记,有道是“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不仅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更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无论是蒙恬统率万军的戎马英姿,还是孟姜女感天动地的哭泣,都给长城留下了最美的记号。每一个不了解中国的人都应该登上长城,在群山隐约的苍茫林海中感受它的秀美,在刀光剑影的身躯上品味它的苍凉,站在长城的脊梁上,静静的感受它静默的诉说。长城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份记忆,更是整个民族的灵魂寄托、整个民族的精神象征。
这是诗情与哲理交融的文字。诗情者,字里行间洋溢的民族自豪之情仿佛从心中流淌的清泉,一路欢歌,灵动多姿,让人爱而怜之;哲理者,传统美食的文化传承,长城的民族灵魂寄托,使文字承载着厚重深刻的思想,启迪心扉。
显然,申奥同学的考场作文是一类文。但是谁曾想到,该生在升入我校高一时,语文竟是他的瘸腿学科。尤其是他的作文,语言呆板,思想肤浅,严重制约他的发展。如何炼成申奥同学的作文呢?我采用的方法是:将诗情与哲理交融。
一、理道——思想先导:诗情与哲理的哲学基础
方法论很关键,得理则通。我首先让申奥同学了解认识诗情与哲理的高大深厚之处,让诗情与哲理灌注在他的灵魂之中,以此打下他思想的底子。中国古代儒道并存,各独树一帜,影响华夏文明几千年,老庄哲学的“出世”情怀,孔孟思想的“入世”精神,正是诗情与哲理的精华。老庄于乱世中“诗意地栖居”,孔孟为传经布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正是“诗情”与“哲理”的最本色践行。虽然他们因时代局限各有偏颇,但他们面对挫折的潇洒情怀和对事业的执着态度结合在一起必将成为启迪人类智慧和思想的巨大正能量。此乃天地间之大情大理,自然让人喜爱憧憬,继而追求践行,成为日后作文的思想灵魂。
二、人道——极品人生:做一个兼具诗情与哲理的人
为进一步打通关节,开启闸门,需要建起诗情与哲理通向为文的桥梁——人道,以做人启发为文。理性昭示人们:做人要守规矩、有底线、讲道德、求真善;要有梦想、有追求,能不畏艰险,知难而上。人生一世,纵然是流星,也要尽量留点痕迹。诗情引领人们:一方面追求智慧人生,真有过不去的坎,咱就绕道走,绕道走不过,干脆就放弃;一方面追求阳光人生,失败了不沮丧,不痛苦,不气馁,甚至乐观笑对。做人果能臻其境,高矣,善矣,美矣。此番“人道”,就是要人们做一个有情有理之人,这样的人生才达观而通亮、厚实而意足。理解而追求这样的人生能不钟情追求情理兼具的文字吗?
三、文道——为文上乘:写出诗情与哲理交融的文字
人道即文道,文如其人。诗情与哲理交融的文字,才是文章的上品。诗情的文字让人愿读、乐读,读起来是一种享受,这也是文学的审美功能要求。我用毛泽东同志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来阐明这一观点。主席在展望中国革命的高潮时深情地写到:“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多么富有情趣,天才的政治家把革命的激情融入到文章中,使原本就富有思想的字符灌注了浓郁的诗意。
理性的文字能使人启迪,获得社会、人生的感悟,这同样是文学的教育功能需要。我用朱自清的《春》来支撑这一观点。《春》本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但同样蕴含哲理,文章结尾写到: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天充满生机、美好、力量,启迪人们喜爱春天、热爱生活,用意颇为深长。
四、合道——取法为上:诗情与哲理交融的途径
(一)从宏观上讲,反常合道,对立统一是不同文体写作中达到诗情与哲理交融的有效手段。以议论文体和记叙文体来讲,就是议论文中求情趣,记叙文中有理趣,以此使文章情理兼具。
先看议论文体。议论文重在“议论说理”,理性是其基本特点和要求。但只有议论风生、诗情洋溢的文章,才能称之为上乘。请看2017年考场作文《大国气度,文明高贵》中的一个片断:
一个国度的真正高贵,不仅仅局限于经济的日新月异,而更是在其发达的经济背后有多么强大的文化支撑。京剧,作为中国古老而独特的剧种,是一枚无与伦比的中国印章。青天白日下谁复清唱 “走马上任轻装便,装得黎民在心间”的清廉?谁在轻吟“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哀怨?又见得,哪位风云将军的英姿飒爽,又听得,哪位薄命女子的浅咏低唱……京剧,一个人,一段词,一个信仰,一种极致!
犹记当年乾隆皇帝召名角入宫演奏,华丽唱腔与精美妆容交融贯通,成就如今名满世界的伟大剧种,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阅卷组在点评时写到:诗化的语言,富有画面感又饱含深情,化抽象为具体,给人以丰富的审美享受,论证活泼,表达了对大国气度、文明底气的荣光与骄傲。
再看记叙文体。记叙类文章讲究形象生动,重记叙、描写、抒情,这种表达上的特点使记叙类文章容易写出诗情,但如果缺乏理性,文章便失却了厚重与深度,无法上档次。所以叙事类文章要着眼于事件所蕴含的思想和给人产生的启迪;写人的文章,要着眼于人物思想品质和精神世界的发掘。高考作文的命题意图就侧重于考查考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因此,即使是想像类记叙文,想像也必须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1999年全国新课标卷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最能说明这个问题。请看1999年7月21日《中国青年报》刊登的山东大学张树峥教授对选送的山东省两篇优秀作文的评语:“最终的关怀还是落在地球之上,表现了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忧虑。”(《火星拯救行动》评语)“反映了作者对记忆的实质有着比较准确的理解,对记忆移植的想像有着冷静的思索。”(《爱因斯坦复活之后》评语)想像类的文章都如此看重理性的思考,何况其他类记叙文?
(二)从微观上进行技术操作,反常合道,同样可以使文章达到诗情与哲理的交融。
叙述、描写、抒情是记叙类文章必要的表达手段,但要升华文章主旨,深化主题思想,实现叙中的“理趣”,采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最为便捷有效。2017年有篇《老家》的考场作文,在叙述了在回老家吃饭、散步的情形之后,在文章的结尾写到: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秉承着自然,我会记着老家的味道,美食味儿,也是人情味儿。承接着时代,我也会尊重着自然,传出中华美食的味儿,也传出我美丽乡村的正宗乡土味儿!那也是中国的味儿!
阅卷组在点评此文时说:“思想深刻。如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句不仅体现了老庄思想,而且暗含了人与大自然要和谐相处的意思。”由此可见,“议”之于“叙”的效果。
反之,在议论类文章中,使用恰当的铺叙、描写等手段自然可以使议论走向活泼,实现理中有情。如上引《大国气度,文明高贵》一文的片断,就采用了铺叙、描写的方式,达到了诗情与哲理交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