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特色探究
2018-02-23
“部编本”教材是全新一版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由教育部审定,温儒敏先生担任总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历时近5年倾力编制而成,全称是“教育部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部编本”,本文研究对象限定为初中阶段语文教材。
“助读系统是指为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材料。”[1]比如单元导语、课文导读、注释、插图等。中学语文教材由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助读系统和练习系统四大系统构成,助读系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它不仅彰显教材编辑意图,而且便“教”利“学”,可以说是连接作者、编者、老师、学生的一个中心点。“部编本”教材是在总结多年来的课程改革和教材编写成果基础上,汲取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编制而成,在编写理念和思路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本文选择其助读系统的特色进行探究,以期对一线教学活动有所启示和帮助。
一、较强的整体意识,使各系统更加融合
“部编本”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介绍新教材是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的基本思路进行编制,整体意识可以说是“部编本”助读系统的一个显著特色。新教材助读系统无论是从整本书还是单元、单篇课文视角来看,都渗透着这一特点。
首先,从每册书整体布局意图来看,都依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呈现出完整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系统性。整册书是各个单元的有机构成,每一个单元都有教学任务分布,这些在助读材料的单元导语中都有所体现,并且操作性较强。比如七年级上册各单元目标阅读方法的训练提示,从中可以看出,这些阅读训练不是散漫无序的,与选文系统关联性极强,在宏观上受整本阅读教学目标的支配,依据一定的内在逻辑,构建出较为完整的阅读教学模块,整体功能的发挥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提升。
其次,单元内各助读构成也讲究一定的整体性。“部编本”单元导语分为内容主题介绍和学法指导两个部分,单元内教读课文的预习提示、自读课文的旁批和阅读提示,都围绕单元的整体要求逐步推进落实,并且在目标实施过程中注重完整性。比如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主题是展开想象,单元重点学习快速阅读,提高阅读速度。该单元选文《皇帝的新装》预习提示第一段文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第二段文字指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快速阅读,并进行自我测评。选文《诗两首》的预习提示都是有关想象这一主题的。自读课文《女娲造人》阅读提示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想象思考,这些不同层面的引导训练,使学生打开丰富的想象空间,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
单篇课文的助读构成更是浑然一体,每处设计彼此相互匹配,除了与选文的阅读密切联系外,与知识系统、练习系统也更加融合。主要体现在导读提示语与文本紧密关联,注释与插图的互相借助呈现,针对练习系统的注释,课后补白资料对知识系统的补充呈现等。此外,“部编本”的插图以单色彩图和黑白图为主,整体以中国画风为主风格,整体步调一致,展现和谐美感。通过助读系统,语文教材的四大系统更加的融合,四位一体展现教材理想的效果。
二、针对不同课型,设置不同的助读系统
“部编本”教材选文分为教读和自读两种不同的课型,编者通过设置不同形式的助读材料,来加大两种课型的区分。教读课文助读材料由预习、注释、插图、读读写写、补充资料构成,自读课文助读材料由旁批、课后阅读提示、插图、注释、读读写写、补充资料构成。
结合教材助读系统,教读课文要求教师重点讲授,助读材料中有明确的语文能力训练目标,并适时点拨激起学生顺利进入课文,自主合作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明确的详细指导,致力各训练点达成,为学生的阅读学习起到示范引路的作用。自读课文的助读系统则使学生处于半自学的状态,教师只需给学生提纲挈领地指导,因此助读内容更加丰富,旁批的设置层层引导学生自主深入理解课文,课后阅读提示不仅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和扩展,而且对学生提出了一些阅读的建议,是向课外阅读延伸的一个重要桥梁。这两种课型助读材料相配合,给两种课型进行了明显的区分,既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指导,又针对学生逐步训练掌握阅读方法,通过支架辅助,培养课内外自学能力,适用性很强。
三、注重语言文字运用,夯实语文基础
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叶圣陶曾说,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语文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工具,“部编本”教材助读系统十分注重语言文字运用。首先表现在重视阅读,在七年级语文上、下册的单元导语中,第二段文字基本都有阅读训练的目标和不同读法技巧指导,并讲究一定的序列性。其次是重视积累语言材料。以课后补充资料为例,“部编本”七年级上、下册的课后补充资料基本是语法修辞知识,这些基本的语文知识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以这种形式附在单篇课文后面,利于教师安排日常教学计划,也有利于这些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落实,实现“一课一得”。此外,这些知识的编辑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其含义,而且有助于领会它的用法,有效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比如介绍副词的资料,先结合上册学过的课文《春》一文的副词来进行示例,通过语言环境引导学生理解建构语言的学习,然后引导品味副词的作用,再介绍副词的概念,示例常用副词,最后再结合新课的副词进行语言实践。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知识和运用语言的方法,达到能够灵活运用的效果。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是语言文字运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标点符号的标注位置不同,对语句的理解影响很大。“部编本”助读系统十分重视标点符号的语用价值,关注规范使用标点符号对于学生的意义,比如课文《〈论语〉十二章》关于“者”的注释,在人教版注释(代词,……的人)基础上修改为“部编本”(代词,“……的人”),规范省略号与前后标点的用法,该字的释义用引号标识,表明着重强调的内容。当然,“部编本”助读系统的语用价值还不止这些,足以为教师和学生打开充分认识语言文字运用的一扇窗。
四、重视语文素养的落实,尤其是核心素养的渗透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关于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表述中指出语文课程要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3]。关于“语文素养”,温儒敏先生也有说明:“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4]。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和关键内容,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5]。随着课程改革,教材的选文几乎都是以人文内容为主题组元,偏重人文性,却对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训练不够重视,从“人教版”的知识体系序列也可以看出这一不足。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和谐发展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落实。
“部编本”教材结构是“双线组元”,一条是“内容主题”,一条是“语文素养”的各个基本要素。这些“语文素养要素”在新教材的助读系统中都有明显的体现,一定程度上承担着语文的工具性功能。比如,在“部编本”单元导语中有本单元的学习训练目标,在补白资料里重建科学合理性的知识系统等,这些都通过教材的渗透,助力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日常学习中逐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不仅是语文教学,在语文教材中的呈现同样非常重要。“部编本”教材不仅重视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也注重以教材预习提示、旁批启发点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训练思维能力。读读写写部分通过欣赏名家的书法作品、采用田字格的形式规范书写引导,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同时注重语文课程的实践性。阅读提示和注释以及插图部分均有许多关于传统文化的补充介绍,尤其是文言文详尽扼要的注释,也是对选文系统传承文化的一个重要补充。“部编本”教材将这些知识能力的散点分布在教材中,不仅重视语文素养的落实,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整体上构建了切实有用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
五、强化“主体”意识,注重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材对学法的指导是一项关键性的工作,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自我探究、建构个体知识经验的一个过程,是他人无法代替的。教材的引导和教师的指导是必要的,但是这些最终都要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通过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成为使用教材的主人。助读系统是编者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培养、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而提供的一系列材料。“部编本”教材助读系统的编辑立足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凭借,但不是唯一的凭借,在各部分助读构成的编写上都努力遵照这一理念,注重学法的指导。我们看“部编本”教材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不仅有阅读目标要求,而且有具体学法的指导。这一理念不仅在单元导语中,在预习提示语、旁批、阅读提示中均有体现。课文注释部分也增加了学法的指导,比如《春》一课,对课后习题中“重音”和“停连”的注释,使学生的学习有“法”可依。科学合理的辅助系统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搭建了合理的支架,使学生的无意识学习变成有意识的自主探究学习,成功的学习体验有助于个体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和能力逐渐提高。
六、讲究序列化,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
“序列”是按照某种顺序依次排列。任何教材的编排都要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简至繁、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语文教材更是如此[6]。中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材需要编入的基本知识应有助于语文关键素养的提高,而这些知识量大且零碎,有文体知识、语法知识、听说读写知识等,相互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比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修辞知识的编辑单调不成序列,这些知识能力点需要独具匠心的编者按照科学的逻辑顺序组织起来,才能发挥出整体功能,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至于“断节”,语文素养才能循序渐进地提高。
从“部编本”语文教材助读构成来看,无论是知识点建构,还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前后之间都显示出一定序列,比如课后补充资料的编写系统鲜明,结合课文,由词到短语……,知识连贯有序,既利于教师安排教学,也有利于学生自学和串连。“部编本”每一单元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也体现出一定的序列,由介绍朗读,到默读、速读、精读、略读等等,默读有利于速读,因此在训练速读之前,“部编本”教材有意进行一定程度的默读方法训练。这种序列安排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既方便结合课文学习,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训练。“部编本”助读系统这一特色对于当前教学避免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何更生:《语文教学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57页。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页。
[3]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及使用建议》,《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第11期。
[4]郑昀、徐林祥:《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学科教学目标评述》,《课程·教材·教法》2017年第10期。
[5]王相文、韩雪屏:《语文教材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33页。
[6]王相文、韩雪屏:《语文教材研究》,高等教学出版社1999年,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