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英语APP提高艺术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效率
2018-02-23吕少洁
吕少洁
(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 广东佛山 528200)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运用英语APP提高艺术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有益教学探索。[1]
一、艺术学生的特点
艺术专业学生的的思维非常活跃,模仿能力强,性格普遍比较活泼,个性张扬,自我意识非常强烈。艺术专业学生大部分对专业训练和学习的兴趣比较大,学习热情也比较高,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比较多;但是,大多数学生的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缺乏主动性。[2]
二、遗忘曲线的特点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制约,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学生最先遗忘的是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兴趣、不需要的材料。不熟悉的比熟悉的遗忘的要早。[3]
三、二外习得理论
在二外研究中,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D. Krashen)提出了著名的“i+1”公式,“i” 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1”代表略高
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他认为语言学习是有意识的学习、记忆、练习外语的过程,而且最佳语言输入的特点是: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有趣又有关(interesting and relevant),非语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以及足够输入量。
四、英语APP的特点
随着无线网络和手机4G的全面覆盖,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等方面不可或缺的工具。英语APP依托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现代移动终端设备,使用方便,在形式上结合当下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模式,因此,引导学生学习使用英语APP学习软件可以让手机成为促进学生学习,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初衷。[4]
1.基于艾宾浩斯遗忘规律
遵循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对所学知识应该及时进行复习和自测。一般情况下,学习新知识点在一个小时后就会遗忘;所以在一个小时内回想可以帮助忘记;最好在一天之后,三天之后及时复习巩固。
艺术专业学生由于专业训练和实践活动的原因,在英语学习方面往往仅限于短暂的课堂学习,教师很难再组织学生进行系统的复习巩固。所以,大部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基本上浅尝即止,程度好的学生则存在学习的饥饿感。
英语APP学习软件可以设置学习时间提醒,并对用户的学习情况进行智能管理,方便用户查漏补缺,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2.基于二外习得理论
英语APP学习软件的设计符合“i+1”公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自行设置和调整学习计划。在学习词汇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有声例句、词根词缀助记法、近义词辨析、中英释义等多种方式帮助记忆,进而理解语言使用的各种情景。
英语APP学习软件设置了打卡任务或闯关任务,学生完成既定目标之后,系统会自行辨识,登记打卡成功或者通关完成。在学习之后,软件还会设计复习任务检测学习的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乐趣,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据 LOCKET调查数据显示,一个人平均每天要查看手机(包括解锁和点击屏幕)110次,平均每小时9次。英语APP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时间,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将玩手机的时间转化为学习时间,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和效率。通过英语APP 学习软件,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和检测所学知识,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3.鼓励自主探究学习
英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传统教学只能通过教师领读和讲解进行,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地域口音差异影响了学生的个体学习。英语 APP 学习软件往往设置了英音和美音,可以切换英美发音,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标准示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性进行练习纠正发音,激发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和效率。[5]
结语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运用英语APP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有益教学探索。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习近平提出: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英语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学习英语有利于学生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加学生的职业竞争力。艺术专业学生由于专业学习的特殊性,在英语学习上往往存在无力感。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过程。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学习运用现代化的手段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敢于钻石的精神,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克服英语学习的畏难心理,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1]鲍松彬.融合移动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 (04): 144-177.
[2]艾宾浩斯(德)著,曹日昌译.记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钟小艳.英语词汇学习APP对比分析[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 5.
[4]叶成林,徐福荫,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12-19.
[5]殷永贵,尹发利,程安国.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5(33):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