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以曲水县中学为例

2018-02-23张明敏张晓花

西藏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愿景班集体成员

◆张明敏 张晓花

初中生的年龄阶段普遍是在13至16岁之间。他们开始进入青春期,逻辑思维能力显著增强,富有朝气,精力充沛,充满幻想,世界观初步形成。因此,班主任有意识地带领全班学生营造一种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将有利于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全体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班集体的灵魂在于班级文化。它的塑造与建设源于班集体全体成员的齐心协力和献策献智,源于班集体全体成员的长久坚持和持续优化,源于班主任的整体设计和全力推动。

一、班级文化的内涵

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的视角来认识班级文化,进而就有了不同的定义。本文在参考了部分学者(卢妍宇,2005;吴慧昕,2008;纪鹏,2009)的文献后,对班级文化做出以下的定义:班级文化是在受社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影响下,教师们和孩子们有目地、有计划地创造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与自身发展需要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深深地打上了学校自身的印迹。同时,班级文化需要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与文化观,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丰富与充实其内涵。

通常,多数人对班级文化的理解限于教室的布置及其体现出来的文化,即物质文化,实际上,班级文化的内涵更广,班级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且以精神文化为核心。

二、班级文化的功能

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的精神文化以及与之相应的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孩子。[1]班级文化对班集体的发展及学生的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班级文化通常具有以下功能:

1.教育功能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形的教育力量,深深地影响着班级的每位成员。班级文化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田,陶冶着孩子们的情操,塑造着孩子们的灵魂。[2]

2.规范功能

班级文化中的规范体系,制约着每一位成员的言行。每个人的言行需与班级的主流文化相符,进而被班集体所接纳。班级文化所蕴含的规范与不成文的规则,“柔性”管理着每一名学生,使他们自愿践行班级的规章制度与道德规范,进而形成心理相容、和谐有序的班级氛围。

3.凝聚功能

班级文化把个人的成长与班级的发展紧紧地连在一起,形成“命运共同体”。班级文化是所有成员共同创造的集体文化,寄托着他们共同的理想与追求,体现着他们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而这会激发他们对班级目标、规范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成员的自豪感、归属感,进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班集体意识。[3]

4.激励功能

每个成员对班集体的归属和认同,激励着他们为班集体的荣誉、为班集体的发展积极主动地贡献自己的“正能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班集体的自豪感、认同感进一步增强,进而继续激励他们为班集体献言献策、贡献自我的才智。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原则

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规范功能、凝聚功能和激励功能有效地保障了班集体的发展及学生的健康成长。班级文化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与时俱进,凸显学校特色

班级文化的建设是在社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影响下展开的。班级文化的建设一方面需要与时俱进、符合社会发展的主流文化,另一方面需要与学校自身的发展定位及特色匹配。

2.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

初中生处在青春期的初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与知识积累,所以班级文化建设需要符合他们的年龄阶段和已有的知识积累。

3.突出民族优秀文化,尊重民族风俗习惯

班级文化中需要融入藏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耳濡目染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提高审美能力和强化对优秀藏民族文化的感知能力与认同感。

4.全员参与、集思广益,重点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融合每个成员的智慧与才艺,需要大家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逐步完善,逐步成熟。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老师们和孩子们要发挥所长,为班级文化建设添砖加瓦,不断优化,逐步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加深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了解,发现彼此的优点,加速班集体的融合。有条件的班级,还可以发动家长踊跃参与其中,让家长、老师都奔着孩子的发展这个共同目标前行。家长们的参与,一方面会使孩子们的虚荣心得到满足并倍加珍惜班级的荣誉,另一方面无疑会促进班级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此外,班主任要与每位班干部沟通,了解他们的优点与不足,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扬长避短;同时,班主任也应该注重培养班干部的自信心,并给予他们更多平台,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让他们发挥“领头羊”的作用;班主任更要让班干部明白他们自身对班集体的重要性和示范性,使他们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

四、班级文化建设的措施

班级文化的建设涉及物质文化的建设、制度文化的建设、行为文化的建设和精神文化的建设,且以精神文化的建设为核心。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总结出:班级文化建设是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以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为载体,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的路径展开的。

1.物质文化的建设

物质文化的建设涉及教室四周墙壁(含黑板)的布置、前后门的利用、桌凳的摆放、民族饰品的挂设、班级个性化物品的摆设及板报的设计等。其中,教室整体的布置及各物件的材质、颜色等都是需要认真思考和设计的;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还需要结合当前社会中流行的且有“正能量”的元素来综合布置。

班徽的设计、班旗的定制以及班歌的甑选也是需要班级全体成员用心来做的。其中,班徽的设计需要考虑形象性、激励性、美观性与创新性;其设计可能需要反复分析比较才能得到多数成员的认同并最终确定。而它一旦确定,就需要强化其在班级中的存在与作用。班歌的甑选需要兼顾激励性与内涵性,在经大家协商一致后得以确定和传唱。

在2016届4班的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在教室进门的左后方墙上张贴孩子们自己进校以来的作品和成长集。它们既展示了孩子们在曲中成长的轨迹、某个精彩的瞬间,更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对班集体的归属感。同时,我们在教室靠窗户的位置种植了多盆绿植。它们既给教室增添些许绿意和生气,也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此外,在班歌的选择上,我利用班会多次与孩子们交流讨论;最后我们选择了《我的梦》作为班歌并利用两节班会课来使大家唱会班歌。从此,“一直地一直地往前走,……”的歌声就成了班级的符号,激励着每个孩子在求学的路上志存高远、勇往直前。

总之,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宗旨,教室里每件物品的选择与摆设都是力图构建一个阳光、积极、绿色、有序的生活学习环境,让孩子们乐意在教室里学习成长。教室里的每件物品及其摆设都是教育的一个符号;班徽、班旗及班歌等班级个性化元素也无不彰显出集体的劳动与智慧,强化着成员对班级的归属感与班级意识。

2.制度文化的建设

班级制度应兼顾人文性、公开性和平等性。墙壁上所张贴的班级公约及其他规章制度是经过班级多数成员协商所形成的规范,它约束着每个学生的言行,保障着班级正常的教学秩序及促使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班级制度的核心在于有力执行,要让所有成员明白谁违反班规等就要受到惩戒,就会被疏远;而遵守班规等就能被认同,进而让大家自觉遵守班规。

3.行为文化的建设

无活动不成班级。在各类活动中,成员之间的了解加深,彼此配合的更加娴熟和默契。在奔着共同目标努力的过程中,孩子们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荣誉感逐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也逐步提升。在活动中,班主任抓好时机及时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强化孩子们的规则意识、集体意识,教给孩子们应对成败的态度及学会心理的适应性调整。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孩子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意识不断强化,逐渐自觉维护班级体的荣誉及自觉遵守班集体的规章制度,使班级变得越来越好。

4.精神文化的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作为班级潜在的、隐形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班级的每一位成员。班级精神文化的塑造包括班级共同愿景的建立、班级舆论的引导以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培养。[4]

在班级共同愿景的塑造方面,班主任首先要鼓励学生自身良好愿景的达成,其次要引导学生提炼并形成共同愿景,最后要促成并主动维护共同愿景;班级共同愿景是班级精神文化的核心,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驱动力和创造力,磁吸着每个成员;班级共同愿景,需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愿景。班主任以身作则,积极促成愿景的达成,给孩子们做好示范与榜样,这样就会事半功倍。[5]

在班级舆论的引导方面,班主任首先需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让他们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其次,要求班干部自己先做好,注重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与影响力;再次,对事不对人,实事求是地对班级中的好人好事和不良现象进行表扬与批评,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个同学;最后,利用好黑板报、班会课等引领班级的舆论方向。

在班级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方面,班主任致力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需要真诚地关心每个孩子,信任每个孩子,相信他们会变得更好;班主任需要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认真研究每一个孩子,分析他们的优点与不足,多与他们沟通,努力走进他们的心里;班主任不因孩子的成绩、品行而有所偏向,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个孩子,做到对事不对人。而良好的生生关系,班主任需要引导孩子们积极交流与沟通,让彼此在沟通中消除误会;班主任要引导孩子们形成团结协作的氛围。班集体在参加各类比赛活动中,成员之间的了解加深并发现各自的优点,孩子们就更容易相处。

总之,班级文化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真心实意地投入,并融合每个成员的智慧、才艺和努力,逐步建设民主、开放、有生命力的班级文化。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步融入班级,自觉维护班级的荣誉,并在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中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愿景班集体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共绘中国与东盟合作愿景
我爱我的班集体
传承中国女排精神:加强大学生班集体建设
立足班集体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