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藏本土化资源在学前教育课程中的开发和运用
2018-02-23陈丹
◆陈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充分运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实践证明,越是挖掘更多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常见感性的本土资源,加强幼儿与周围世界的联系、建构真实的生活经验,就越有利于他们拓展知识和能力,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西藏被誉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平均海拔高达4000多米,自然环境独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高原特色产品丰富,是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和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以布达拉宫为代表的古代建筑享誉世界,藏语言文字运用广泛,藏医藏药疗效显著,壁画、唐卡、金铜造像等传统工艺美仑美奂,民俗节日丰富多彩,民间歌舞形式多样,民族服饰独具特色,藏餐美食回味无穷,大量的史诗、儿歌、谚语至今深入人心,历史遗迹、展馆陵园教育意义深远。
本文就此进行分析、归纳,提出建议,以期促进西藏区域内学前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一、西藏本土化教育资源开发运用现状
随着西藏自治区学前教育的普及、保教质量的普遍提升和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幼儿园从一味模仿和追赶内地学前教育模式转变为进一步开发运用本土化资源充实幼儿园课程,丰富课程内容。
(一)环境创设。将藏族经典儿童歌谣在入园、早操、离园、起床、户外活动等环节中播放;在幼儿园建筑或装修中充分运用藏式绘画、雕刻,藏式建筑的门廊、柱梁设计理念;部分城市幼儿园更是将平常少见的农牧区生产生活用具搬进了幼儿园陈列展示;将幼儿设计的藏戏面具、民族服饰等用来装饰环境;将“娃娃家”布置成藏式家庭环境;营造浓浓的藏式特色环境。
(二)创编早操。藏民族是一个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的民族,部分幼儿园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在早操活动中融入藏族歌舞,比如锅庄、踢踏舞等,让幼儿掌握简单的上肢动作、原地旋转和队形变换等。
(三)感受礼仪。幼儿园春季开学,藏历新年未结束时在园内摆放切玛迎接小朋友,在幼儿过生日、毕业典礼献哈达,都是必不可少的仪式;许多幼儿园增加户外体验,让幼儿充分感受和参与望果节、赛马节等民族节日。在节庆日时,让孩子们穿上民族盛装,或开展民族服饰表演等。增强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四)集体教学。许多幼儿园将藏族儿歌、歌曲、谚语、故事融入到集体教学活动中,积极挖掘身边常见的本土文化元素,创造条件给幼儿开展生动的集体活动课,认识、了解藏区特有的动植物、生活用具、传统食物,如:认识虫草、牦牛,动手制作传统美食等。
(五)区域游戏。区域活动满足幼儿游戏和学习、生活的需要,幼儿在材料丰富的区域游戏中自主学习、合作交往、探索发现、自我完善。有的幼儿园结合区域活动特点,有机融合“阿久、藏棋、巴拉秀”等民间游戏;有的幼儿园在区域游戏中设计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甜茶馆”“特产商店”,延展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强生活体验。
(六)实践活动。部分幼儿园开动脑筋,调动社区教育资源,组织幼儿参观、体验春耕播种、水磨糌粑、秋收、氆氇(卡垫)编织,户外写生等,丰富幼儿园课程,让幼儿走近传统生活。
二、本土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目前,虽然各幼儿园已经开始尝试本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和运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内容和形式上看,还存在活动内容涉及民族文化的内容多、运用地域环境的内容少;活动形式较为单一;课程研发能力较弱,系统性研究力度不大,幼儿园之间交流研讨少;分领域活动多,主题整合活动少;与家庭、社区合作不密切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就本土课程开发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贴近实际,合理选择课程内容
本土化教育资源内容丰富,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主要以成人的生活和审美取向为主导,与幼儿生活远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体现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原则。”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筛选、改造、加工、整理,选择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健康、适合幼儿发展的内容开发为幼儿园课程。
1.自然环境。《纲要》要求,“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山川河流、泥土沙石、花草苗木、气象气候、地质条件都是可运用资源。西藏地处青藏高原,有独特的高原气候,有地球“物种基因库”之称;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江等名山、江河、湖泊众多;太阳能、风能、水能资源丰富。可以结合幼儿园和幼儿实际,聚焦自然资源,合理选择内容,开阔幼儿眼界,使他们认识和适应自然,培养审美、想象和创造能力,拓展地理常识,提升环保意识,萌生出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名胜古迹。西藏本土著名景点、特色建筑、城堡遗址甚多,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等世界文化遗产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拉萨市、山南市、江孜县等城市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烈士陵园、博物馆、纪念碑等红色教育资源丰富,可以让幼儿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也可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新旧西藏对比教育、感党恩教育素材。
3.民俗文化。西藏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如:敬献哈达、切玛等风俗礼仪,巴拉秀、藏棋、打牛角等民间游戏,糌粑、酥油茶、风干肉等藏餐文化,雪顿节、藏历新年、望果节等民族节日,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帐篷等特色民居,吉祥四瑞、《阿古顿巴》等传说故事、《格萨尔王传》大型史诗以及俗语,锅庄、热巴舞、牧歌、扎年弹唱、藏戏等歌舞、戏曲。值得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进一步了解和感受。
4.民族工艺。藏族手工艺历史悠久,如藏纸、风筝、藏香、牛皮船、木碗、银器制作,卡垫、氆氇、邦典编织,陶艺、水磨糌粑工艺等。贴近幼儿生活,易被幼儿接受,是很好的教育资源。
5.社会生活。幼儿园周边的组织机构、职业分布、交通工具、生产生活、道路桥梁隧道、城乡新变化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本土化教育资源,是向幼儿进行教育的活教材。这些资源的开发,不仅可以增长知识,丰富生活和社会经验,也可以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二)筑牢基础,确保本土化课程质量
本土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最终要以园本课程的开发形式呈现,这对幼儿园园长课程能力、园所管理、师资队伍专业素质、教研能力等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深刻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提升课程建设的理论水平;借助课题研究,园本教研等形式,加大本土化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系统研究力度;利用幼儿园之间携手合作,开展本土化资源开发运用的片区教研,集思广益,促进园际交流、共同发展,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寻求高校学前专业专家、学前教研人员的指导和支持,把握正确方向,保证课程开发运用顺利进行。
(三)建构目标,精心设计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是幼儿园课程中的主要活动,从幼儿经验和兴趣出发,具有知识全面性、系统性、领域整合、幼儿为本的特点,能有效保证课程质量。比如:预设主题活动《藏餐好吃(大班)》,可以将主题目标确定为“对藏族美食文化感兴趣;能用藏汉双语介绍藏族美食;愿意给其他小朋友分享品尝藏餐后的感受和见闻;了解藏餐的制作过程,乐意参与各种藏餐小吃制作,体验制作和品尝的乐趣;巩固和提高搓、揉、捏等动作技能;了解藏餐小吃的主材料;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主动使用礼貌用语;提高制作餐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不挑食、不浪费”。通过预设和生成一系列活动将语言、健康、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有机整合,还能充分调动教师、家长、社区共同参与。
也可以根据本土资源种类设立“家乡物产”“家乡风俗”“传统游戏”“家乡山水”“家乡美食”“家乡歌舞”“家乡手作”等篇章或主题框架。然而,每一个主题网络内容都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抽丝剥茧、披沙拣金,提炼精髓、突出主体,既要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热爱本民族的观念,更要培养幼儿形成全球视野和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意识;既要关注传统文化,也要关心家乡发生的新变化。
(四)打造环境,促进环境与课程相融合
环境要真正与课程相融合,与幼儿的生活学习密切联系,与主题活动、区域活动、一日生活结合起来,加大幼儿参与力度。如:师幼共同收集小石子、种子、树叶、羊毛等许多本土的资源,搜集家乡美丽的图片、照片,通过画、描、粘贴、编织等多种手段,大家齐思考、共动手创设环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结合本地生活情景,打造户外活动、锻炼幼儿体能和生活体验的外部环境。园内的山坡、草地、山地、树林、弯曲的小路、沙水区、种植区、养殖区都是户外运动、游戏和体验生活的最好场所,与幼儿园课程相辅相成,还可以提高幼儿对当地环境、气候的适应能力和野外生存生活能力,培养幼儿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五)幼儿为本,丰富课程活动形式
《指南》指出,“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本土化课程开发要以幼儿为本,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丰富活动形式,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园内外活动相结合,集体活动与区域活动相结合,动与静相结合。除了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参观、体验,参加园外的活动,还应建立手工坊、美食屋等园内实践活动基地;除了幼儿园教师组织幼儿活动,还可以聘请园外民间手工艺人来园传经送宝,与他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请经历和见证新西藏发展的爷爷奶奶来给幼儿讲故事;除了设计集体教育活动,还应开展民族区域活动,可以将“阿久、巴拉秀、藏棋”融入区域活动的益智区,将“藏餐馆、特产店”融入到角色扮演区,将“编织屋”融入到手工区,创设让幼儿表演和表现的“小舞台、故事屋”等,将集体活动延伸到区域活动当中。
(六)家园共育,打造立体的教育环境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应积极发挥家庭、社区的作用,让幼儿园课程变得更加丰富、更加立体,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关心学前教育的环境和氛围。如:开展亲子民间游戏活动,亲子传统手工制作、美食制作,家长助教,发动家长搜集材料等。
本土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运用,要以育人为指针,消除宗教消极影响色彩和元素,最大限度发挥本土化教育资源的育人功能;与时俱进,处处体现国家对学前教育的要求,在内容上坚持时代旋律,在形式上开拓创新,不断给已有的本土化课程资源赋予新的内涵和精神;根据当地所处地域环境,突显幼儿园特色,选择性开发,形成园所特色文化;将“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贯彻始终,把本土化资源运用到教学、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并在其中落实幼儿发展的目标;本土化课程资源丰富,内容繁多,作为幼儿园课程的补充,要避免与现有课程顾此失彼,须兼顾课程的全面性和连续性。
三、结束语
总之,本土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是对区内幼儿园现有课程的有力补充,符合当前我区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幼儿发展需要,特别是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传承和发扬本地文化、民族文化,增强幼儿的民族认同和区域文化认同,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地区特色的学前教育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