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研究

2018-02-23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28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自学学会

(蓝田县九间房镇张家坪初级中学 陕西西安 710504)

一、开展课前预习的意义

预习就是学生在课前对新知识的进行自学。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选择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使自己对新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标记自己不会的难点和疑问,也可以请教其他同学或者等待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师生共同探讨,也可以小组合作解决。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也提升学习的效率,还能给学生更充分的探讨时间,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为掌握新知识做好课前准备。数学这门学科有其特殊性,在于数学知识是互相联系的,成螺旋上升状,新知与旧知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所以说课前预习是十分必要的。预习是课前的准备阶段,只要我们认真做好课前预习,有效的利用课前预习,就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变得高效起来,学生也能爱上数学。学生进入初中以后,学习的知识内容逐渐坚强,逻辑性变强,课堂教学也越来越紧促,教师也是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着学习内容知识的加深,学生学习起来就相对不容易。所以对学生的课前预习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预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课前预习也可以对没有掌握好的知识进行及时复习。学生在预习地过程中就会发现没学会的知识,这些知识很有可能是由于相关旧知识掌握的不够好,它可以及时地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薄弱之处,在上课前及时弥补自己在这块的知识欠缺,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和理解新知识时就比较容易进行。

2.预习可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预习时,要独立地思考问题,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才能理解新知识。通过这些步骤,学生的自学能力会渐渐提高。如果学生学习知识全靠老师讲解,那这个学生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只有自学能力强的学生才能取得好的成绩。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课前预习就是自学的一种表现形式,使学生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并且增强了自学的自主能力。

3.有效提升课堂的效率。学生对新知识有了充分的了解,对哪些知识点学会了,哪些知识点没学会做到了如指掌。在课堂上把自己没学会的知识着重的去学习。让盲目的听课变为有目的性的去听课。对于预习中已经学会的知识点经过教师的讲解,自己会理解的更透彻。没有学会的知识点在教师的帮助下被消灭。这样就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大大的提高了。使得高效课堂更容易实现。

4.预习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好的学习方法加上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事半功倍。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如何运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去帮助自己学习。对学生的自我能力提升有更多的帮助。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让学生有获得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就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预习兴趣培养

学生只有对预习有兴趣,才能使预习活动成为学生自觉地行动。所以预习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兴趣的培养要掌握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中学生普遍好奇心比较重,所以预习时要注重设置问题新奇性,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知识时也要注重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都能自主进行预习,逐步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预习的兴趣。

四、预习内容设计

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积累来确定预习提纲的设计。设计中要对知识进行分析,切合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预习教师应了解学生已经掌握地方,和那些未掌握的地方,以及还有哪些疑问,提高预习的有效针对性。设计预习目标一定要明确。对一些重点知识要提出明确要求。对学生预习习惯和兴趣的养成也要作出明确要求。教师要给学生预习进行目标设定,让学生结合已学到的方法去进行预习,这样有效性地培养预习能力和习惯能力。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预习的方法进行学习。也要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的预习。概念型公式类内容可采用笔记标注方法进行预习,计算方法类内容可采用目标练习的方法进行预习。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就要侧重于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思维考察。对待初中学生尤其要注重数学思维训练,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的训练。

五、初中数学有效性预习的方法

1.做笔记的预习方法。可将自己会的,不会的,有疑问的用特殊符号标记起来,学生将重要的数学定理、概念进行摘录。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设置任务目标法。设置任务,在预习过程中去完成一个个任务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预习主动性,是预习的效果更加有

3.做题法。这种方法主要针对计算类型的题。通过做练习检测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数学学科有别于其它学科,通过做题能快速的进行查漏补缺也可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

4.复习法。在预习过程中,可以先复习上节课所学,并且通过不断复习进行知识的巩固,找出要学习新知和旧知的联系,然后去尝试理解新知识,找出疑难问题,并想办法解决,从而达到预习的目的。

六、对学生进行预习效果评价

课前预习是学生个人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学习知识的一个阶段。在预习中,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认知和感悟。所以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知识解答讨论平台,并且给予学生能够展示的机会。教师通过表扬,点赞方法鼓励学生。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并使学生预习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

通过课前预习,可以对知识进行提前学习,从而给自己留下了大量思考时间,这样对知识的理解相对来说比较透彻,也能激活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同时引发出对一些新问题的思考。课堂上教师再对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从而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自学学会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新课标下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
学会分享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做好课前预习
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