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课堂中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应用

2018-02-23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鲍树青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分组探究同学

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 鲍树青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教学目标已经转变为应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主体而进行的意识挖掘,以培养学生作为自我学习主体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为目的,并为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思想而不断努力。

一、根据地理课堂教学需要进行合理分组

地理课堂教学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进行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基础。教师应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有比较整体的把握,以此为依据,结合不同课程的教学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

例如,在进行人文地理的教学中,高中地理教师可以把对人文地理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的同学和人文地理知识比较薄弱的同学分在同一组,让基础好的同学帮助基础弱的同学学习地理知识。为了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可以把团队合作意识比较强的同学和团队合作意识相对缺乏的同学分在同一组,使意识强的同学对意识弱的同学产生积极影响。

二、有效组织课堂小组合作

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时,学生会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学习效率,同时也会增强参与感和提升思考能力,这些都是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的优点。但是,如果教师不能掌控好课堂的节奏与纪律,就会导致课堂纪律混乱,从而导致学习效果差的情况。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教师需要有效组织课堂小组合作。教师要维持好教室的纪律及答疑解惑,对学生各种各样的意见,特别是有创意的方法,对学生表示肯定并引导学生学习。

例如,要求学生在上课讨论时每组派出代表作答,引发学生思考和进一步探究,以防学生把课堂讨论时间变成课堂闲话时间。在教学课堂上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保持课堂纪律,并协调学生的意见避免冲突的产生。

三、及时做好学生反馈工作

老师对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要进行定期跟进和指导。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做好学生反馈和询问指导是高中地理教师应完成的任务。在高中地理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时,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很有可能偏离课堂主题,这时需要教师及时地引导学生。

比如,笔者在讲解《全球气候变化》这一章节时,学生在地理课堂上也许会对全球环境中的气候变暖产生极大的兴趣,进而使课堂讨论的方向朝着自然环境的更替和变化靠拢;学生也有可能对人类在全球环境中不合理开发自然环境造成的后果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总的来说,这些探究学习都是有益的,可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但是如果学生执着于全球气候变化而产生的经济影响,就显然偏离了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方向。教师虽然需要对学生的发散思维给予一定的肯定,但还是要及时引导学生回到地理课堂的学习中。

四、结语

本文在了解当前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的三个方面进行了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的探究。经过这三个方面的研究,不难发现,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对提高课堂效率的效果十分明显,但是,由于存在一些可能的突发情况,要想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的优势,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分组探究同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分组搭配
帮助同学
奇怪的新同学
怎么分组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