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2018-11-16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期刊社谭苗苗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道德法治核心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期刊社 谭苗苗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与知识社会的来临,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建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强调: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要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因此,提升课程教育的育人功能,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这已成为新课程改革需要思考和面对的主要问题。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校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要尊重儿童发展的规律,尊重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和延伸活动中向学生渗透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面对如此内容繁多庞杂的核心素养体系,如何真正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到实处,确实是教育实践中的一个难题。而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依然存在将教学重点放在道德说教和法治理念灌输上,教学形式仍然以传统的讲授为主,小组学习、活动性课堂、探究式体验等在许多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上还难得一见,只是口号喊得响,在实践中难以真正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那么,如何在当前教育发展形势下,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呢?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科学制订教学计划,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科学制订教学计划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步骤推进,不会在培养能力和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脱离既定教育轨迹。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内容有机结合,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合在教学计划中,合理确定教学目标,事先摸透学生认知情况。在设计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先了解学生的已有相关经验,将核心素养内容体现于活动计划中,教师在备课做计划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做好预习,请学生提前准备好课堂活动所需的材料,查阅相关资料,以便核心素养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渗透。

2.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活动性课程,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承载着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应以儿童的生活和经验为基础,引导儿童学会生活;以品德教育为主线,引导儿童学会做人;尊重儿童的权利和学习方式,引导儿童学会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符合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渗透核心素养教育。教师多选取跟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加深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理解。例如,在小学低年段开展培养规则意识的教学时,一般都从学校生活中的规则和日常生活中的交通规则切入。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学校制定的各项规则(如课间活动不得追逐猛跑,上下楼梯要右侧按顺序通行等),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规则,如果不按规则行动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视频或图片资料给学生呈现生活中不遵守交通规则导致的惨痛教训,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耳闻目睹的案例,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整合多种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的内容不能局限在课本上,要联系儿童的生活,把儿童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堂。教学形式要由单纯的“灌输”式转向组织开展丰富的活动,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教学空间也不必限制在封闭的教室,还可以扩展到校园、社区、家庭等儿童活动的各个空间;教学语言要由枯燥乏味的说教式语言,转变为富有强烈的情感,具有时代气息的生活式语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生活的环境,注意观察自然与社会现象,拉近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优化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尊重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综合性活动性等独特属性,在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已有认知能力水平的基础上设计优化课堂内容,将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整合学校、家庭、社区等多种教学资源,利用博物馆、纪念馆、话剧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等将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在多种教学资源的合力作用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

4.转变教学方式,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丰富多样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了课题教学之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本就是一门综合性的活动课程,运用多媒体等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更能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手段更加多元化,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富有生机。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需要学生掌握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和抽象化的内容,但品德教育本身应当归回儿童本性,回归真实生活,更应当强调学生将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因此,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和真切地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意义所在,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有多种,例如,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幻灯片、影视作品、卡通漫画、音乐等。在课堂上采用此类方式,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从听觉、视觉的冲击来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及应用,更能凝聚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与专注度,让学生对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更有积极性。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研究”的负责人林崇德先生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是教育目的的具体体现, 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及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也是建构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及推进教育问责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核心素养集学生核心能力、知识和素养为一体,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既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路径,也是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面临的挑战。当教育指向核心素养,那么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自然也面临着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一系列深度变革的挑战。因此,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开展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同时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素质,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增强社会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道德法治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