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探析
2018-02-23
当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鉴于思想政治课理论知识的枯燥性,传统灌输式教学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效率相对低下。在新课改背景下,积极探索新型有效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目的,运用典型案例,创设良好的特定环境和情景,以案例分析为切入口,使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评判和讨论,最后总结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1]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苏格拉底的“问答式”教学法,被看作是案例教学的雏形。1870年,法学院首次将案例引入法学教育,这种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随后被应用到商业教育领域。1970年以后,案例教学法才应用于普通教育学。案例教学法在我国的萌芽时期可以追溯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中“罕譬而喻”的教学思想,就是通过讲解、分析例子让学生明白道理。随着改革开放,中美两国加强了各个领域的合作,中美双方教师组成案例研发小组,写了首批用于教学的83篇中国管理案例,并编写了《案例教学法介绍》一书,这可以看作中国案例教学法的开端。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案例教学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越来越深入,但是在应试教育之下,案例教学法还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本文对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此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不仅转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还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相符合。案例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启发性、民主性和互动性。
1.启发性。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思想政治课内容多是枯燥的理论知识,案例的选择要贴近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具有启发性。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案例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能让学生“跳一跳,摘个桃”,不要太难或者太简单,启发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积极思考,帮助学生轻松地寻求答案,学到知识。
2.民主性。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2]全面发展的教学观要求教学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思想和情感。在对案例进行讨论和发表意见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民主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乐于学习,体会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同时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3.互动性。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是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3]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阅读案例、思考案例、体会案例角色、分析讨论案例,在这过程中不仅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还有学生与案例的互动。学生根据课本中的知识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合作下,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学生课堂参与性和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教学效果也能更好地实现。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孔子在《论语》里提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4]思想政治课本身是理论性高、实践性强的科目,概念和理论都是抽象枯燥的内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讲重点、学生划重点,学生并不是对政治课感兴趣,上课通常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学效果也不好。案例教学法就是根据课本内容选取真实生动的案例,并用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呈现案例,一方面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去学习,从而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
例如,在讲到“价格变动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假如你去超市买牛奶,本来要买特仑苏,但是特仑苏涨价到71.9元一箱,而金典68.9元一箱,这时候你会选择哪一个?继续买特仑苏,还是用金典来替代?牛奶的案例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采用此案例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高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给学生提供了时间和机会,他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地学习知识,采用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式探究问题。由于问题的答案是开放的、发展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观点,集思广益,扩大知识面。在学生分析讨论案例时,其合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尽量采用激励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这样可以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促使知识和能力完成由外化到内化的转变。
例如,在讲到“意识的本质”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要学生根据看过的电影《忠犬八公》思考问题:第一,忠犬八公有没有意识?第二,你如何理解忠犬八公的感觉和心理与人的意识之间的关系?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比如,有学生认为动物是有意识的,就算现在没有,若干年后也会进化为有意识。学生在思考分析案例、交流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自身的综合能力。
3.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且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案例的选择、编写、呈现等方面都要有较高的素养。案例的选择、编写,要求教师有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能够选取和课本知识紧密联系的案例;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吸取各个学科的精华;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结构,选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案例。案例的呈现,要求教师有准确、清晰、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适时地控制课堂,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在沟通交流中实现教学相长。
例如,在讲到“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这一知识点时,为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教师组织辩论会(正方:人工智能拥有意识;反方:人工智能没有意识),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激烈的课堂辩论。在选择主题、调控课堂、及时总结、适时控制课堂等方面,都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步骤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将教学目标进行了整合,提出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即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与公共参与,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渗透到四大学科核心素养中。[5]
1.选择和呈现案例。案例的选择是更好地实施这一方法的前提,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精心选择适合的案例,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法制意识。案例的选择要有针对性,符合学生的特点;有新颖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真实性,能提高案例的说服力;有可探讨性,一般情况下,一个完整的案例后面都会设置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案例的呈现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口头叙述,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可以印刷到纸上,提前发给学生;可以运用多媒体呈现,更直观明了;可以通过学生表演的形式,比如小品、辩论,等等。
2.分析讨论案例。分析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关键。首先,学生自己阅读并思考案例,对案例及设置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小组讨论,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负责观察学生讨论的氛围和内容,如果气氛低沉或者高涨,教师要及时调动或者控制课堂气氛,同时对讨论的主题和内容要进行正确引导;小组讨论结束后,组内选一名成员,代表小组发表观点,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反驳或者补充。全班学生集思广益,听取其他人的观点。分析讨论案例时,要体现每一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和学习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总结和评价。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发表的观点进行总结和评价。首先,教师对学生集思广益后的观点进行归纳,对学生的观点进行鼓励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对于一些不正确、跑题的观点不要打击批评,而要在适时引导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好奇心的保护,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然后,回归课本,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促使学生深刻地学习理论知识。最后,教师做补充,指出学生分析案例时应考虑的方向和范围、发表的观点,以及应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根据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合时合理的期望会使学生朝向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要给予期望和鼓励,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
总之,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了枯燥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促进教学更好地发展。案例教学法的选择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也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更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也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