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耐久跑训练实施策略研究
2018-02-23
在体育达标项目中,耐久跑是极为重要的一项,亦是学生体育达标测试的重难点。如何在体育课40分钟内进行耐久跑锻炼,使学生耐久跑成绩提升的同时,又使学生在耐久跑锻炼中获得运动的乐趣,是体育教师开展耐久跑教学所面临的难题。本文探究提升耐久跑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锻炼兴趣、提高耐久跑成绩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
耐力素质是保障肌体与疲劳长期斗争的一种能力,在锻炼过程中对抗疲劳感是耐久跑项目最突出的特征。激发学生兴趣对耐久跑的练习极为重要。
1.营造耐久跑氛围。“接龙跑”游戏中,班级所有学生排成纵队,沿着跑道慢跑。教师负责吹哨,听到哨声时,队列最后一位同学快速跑到队首,后转为慢跑,后续环节以此类推,队列经过多次改变后回到最初排序则代表游戏结束。这一游戏营造一种集体氛围,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以确保学生在奔跑过程中不掉队、紧跟队列,通过营造积极的耐久跑锻炼氛围,避免学生中间出现半路停下、转跑为走等情况。在“接龙跑”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领跑的同学应当保持中等偏低速度,避免速度过快出现脱节,或速度过慢影响锻炼效果;(2)队列最后一位同学听到哨声后,应当迅速从队伍外圈超出,以自身最快奔跑速度向前跑到队首;(3)队列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不应拉开太大距离。在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的氛围中,部分意志力、耐力不足的同学也能够坚持锻炼,最终达到较好的耐久跑练习效果。
2.转移学生注意力。田径场中有单双杠、足球门、云梯、篮球架等多种体育设施,在练习耐久跑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设施开展障碍跑,班级同学排成纵列,从这些设施中穿过、绕过,增加耐久跑的趣味性,抓住学生练习的兴趣,使耐久跑练习更高效。同时,教师亦可在跑道中利用跨栏、体操垫等为学生设置障碍,如连续跳过体操垫、钻过栏架、跨越橡皮筋等。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情况选择障碍的难度,防止学生出现畏难心理。在越过障碍的过程中,学生注意力被适当转移到障碍物上,可以抵抗练习疲劳,且设置障碍物后,学生产生征服障碍物的挑战心理,耐久跑兴趣得到进一步激发。
3.提升耐久跑趣味性。校园中有各式各样的小径、林间小路、走廊、台阶等不同地形,进行耐久跑锻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环境,为学生设置情境“越野奔跑”,脱离传统的跑道,在校园中训练耐久跑。在奔跑过程中,学生受到环境影响,对疲劳的注意力有所分散,奔跑过程中感受到更多乐趣,学生的完成度随之提高。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身心舒畅,跑道对学生造成的压力随之消失,故而学生中途暂停、跑步转为散步的现象减少乃至消失,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耐久跑任务。在自然地面中奔跑,难度更低,时间较长,在阶梯、转弯过程中,学生由慢跑转为变速跑,锻炼效果优于跑道上的匀速奔跑。应注意的是,在校园耐久跑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做好监督工作,防止出现跑步时说笑打闹、不注意路面、翻越栏杆、践踏草地等行为,并做好安全预警,在水池边等区域注意规范学生行为,防止推搡。
二、应用“不对等”模式进行耐久跑练习
将“不对等”模式应用到耐久跑练习中,能够使能力突出的学生树立新竞争目标,唤起学生的拼搏精神,对能力较差学生而言,能够为其提供获得胜利的平台,使其重振信心,再次唤醒拼搏意识。
1.起跑线“不对等”。将耐久跑能力较为突出的学生排在队伍后半部分,能力较弱者排到前面,起跑线拉开差距,但终点相同,造成起跑线“不对等”情况,如此一来,学生的竞争意识有所增强,练习时更为认真。但亦有可能出现下述情况:学生耐久跑能力较差,当被后面同学超过后,可能出现泄气心态,进而放弃比赛。为避免此种情况,教师在设计起跑线时,应当注意起跑线差距,尽量保证学生能够同时抵达终点。为此,教师应当对授课班级各位同学的情况有所了解,尽量保证学生在耐久跑过程中的积极性。
2.终点线“不对等”。终点线不对等表现为:起跑线一致,但终点线有近有远,相互区别。这样的设置能够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领先时不敢过分放松,落后时,亦能坚持跑步。但这一模式给体育结果的判断造成一定困扰,教师需多设置几个裁判。
3.接力赛“不对等”。在采取接力赛的模式开展耐久跑练习时,可以“接力”帮助学生树立团结协作、一致对外的合作、竞争意识。但是,部分学生在接力过程中如遇到对方队伍速度过快,可能产生放弃心理。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少数对抗多数的接力中,教师可以在人数少的队伍内增加耐久跑素质较弱的学生,而在人数多的队伍内增加实力较强的学生,使双方实力相当,以帮助学生树立拼搏意识,增强对练习的兴趣。
三、善于运用“木桶原理”实施耐久跑训练
木桶原理认为,木桶中可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木桶最短的模板。人体犹如一个木桶,四肢、器官、躯干的发展各不相同,往往存在人体各方面能力有弱有强的现象。若仅对擅长的能力进行锻炼,当抵达一定高度后,就可能进入瓶颈期,导致能力止步不前。找到制约能力发展中的短板,并进行恰当训练,往往能够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耐久跑锻炼中,体育教师应当注意寻找学生的短板,强化短板训练,使学生充分发挥长处,进而提升耐久跑能力。同时,耐久跑能力有所提高,学生获得满足感,学习兴趣也将提升。
笔者在担任体育教师过程中发现,某班有1位同学在每年的校运会400、800米中始终排位第二,难以超越排在第一位的同学。经细心观察发现,该学生在起跑时往往处于领先,但在最后冲刺时,常被对方超越。学生内心十分苦闷,希望在即将到来的运动会中超越对方,找到笔者寻求帮助。经仔细分析,笔者为其制定相应锻炼计划:第一阶段,注重训练学生的绝对速度。①提升腿部力量:每周为学生制定多级跳、蹲起跳、提踵训练,3次/周;②频率锻炼:每日练习跳短绳,姿势为跑跳绳,20s/次,间隔1min后再次训练,每日5组;③锻炼绝对速度:每周进行快速跑练习(30米),3次/周,5组/次,间隔3min。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步幅、步频更为协调,腿部力量得到强化,锻炼后绝对速度有了显著性提升。第二阶段,注重锻炼学生的冲击速度,保证学生在疲劳状态下能够保持一定的速度,锻炼强度为中等偏上。在学生跑步中,达到500~600米以后,开始进行全力冲刺,以提高学生的绝对速度,增强其信心。冲刺训练过程中,该学生的拼搏意识有所提高,能够坚持不懈直至抵达终点。第三阶段,为赛前训练阶段,赛前与学生讨论战术,最后确定“跟跑”策略。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该学生在800米赛跑过程中发挥了强大的冲刺力,最后战胜曾经的第一名,摘下桂冠。笔者关注其后续比赛发现,他在其他比赛中亦取得一定突破。可见,学生的短处得到改善,其长处也有所提高,最终实现突破瓶颈,在耐力得到增强的同时,对训练的兴趣也不断提高,信心有所增强。
耐久跑的锻炼方式很多,如间歇跑、变速跑、重复跑、负重跑、往返跑、上下坡跑等,各种锻炼方式均可达到提高耐力素质的效果,教师应当注重锻炼的强度,合理安排锻炼,以学生可接受的强度,循序渐进地开展锻炼。同时,锻炼中应关注学生情绪、能力的改变,调节运动负荷量,注意保持学生对锻炼的兴趣,在耐久跑锻炼中融入生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