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有效性探析
2018-02-23
课堂评价语言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判断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而使用的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的一种反馈性语言。课堂评价语言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课堂。借助于课堂评价语言的有效运用,教师不但可以明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收获和遇到的困难,引导学生自我认识,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还可以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在中学课堂中,运用课堂评价语言能够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与情感体验,有利于创设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
一、中学课堂评价语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过于重视答案的统一。课堂教学在一定意义上是教师按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实施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统一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主要通过课堂提问来收集学生学习的信息,有效的提问则是师生交流的桥梁。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或充分肯定激励,或指出不足并提出期望。但有些教师为了流畅自然地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在提问时往往过于追求答案的统一,不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评价语言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没有得到体现。笔者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对识记背诵知识提问多,拓展延伸知识提问少;答案唯一的问题提问多,开放性的问题提问少。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抛给学生的问题没有意义,一问一答,表面热热闹闹,实质上流于形式,只重数量,不重质量。有些教师提问只关注预设结果,却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常表现为教师提出问题后,一个接一个点学生回答,一直到回答对为止。这种课堂提问模式过于强调答案的正确性,只以获取正确答案为目标,忽视了课堂提问最有价值的部分——从学生回答问题反馈的信息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这就导致教师在课堂评价语言的使用上往往偏重于答案本身,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不能真实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没有接收到准确有效的反馈,这种评价语言既不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也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无法灵活驾驭课堂评价语言。课堂评价语言的有效运用影响着学生对自我学习的审视,也反映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和课堂掌控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教师使用课堂评价语言时问题频现:有些不能清晰表述问题,措词模糊不清且多次重复,传达的评价信息指向不明,学生听了茫然无知,难以理解;有的课堂评价比较随意,评价语言与教学并无联系,无意中误导学生,影响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有的评价语言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常以“很好,请坐”“你说的太棒了”“嗯……嗯”“不对,你听听别人怎么说的”等一些简单的判断性话语来评价学生,学生也不清楚自己哪个地方说得好,哪个地方回答不对。教师的评价语言针对性不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就没有方向,阻碍了学生下一阶段学习的进程。还有极个别教师因为学生基础差,回答不上问题,评价语言冷淡,甚至口出脏话,这种不尊重学生、看不起“学困生”的做法,产生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3.评价语言缺乏准确性。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更加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大多采用肯定性评价,但教师盲目拔高评价语言,忽略了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学习这一最有价值的目的。每当学生完成一次学习活动后,教师就会用“很好”“不错”“你真棒”等一些语言来赞扬学生。面对学生不够全面甚至有严重偏差的回答时,教师不能真实准确规范地对学生评价,也没有提出修改意见。这些言过其实、空洞的夸奖会使评价偏离课堂实际,误导学生,不利于学生全面审视自己,无法引导学生重新思考自己的思维过程。长期大量使用,学生自然会产生听觉疲劳,评价的激励诊断作用也会弱化。
4.评价实践与评价理论存在巨大反差。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选拔性的课堂评价观正逐渐被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观所替代。评价的过程即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宜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但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依然看重的是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社会的期待无形中给学校和教师很大的压力。社会舆论普遍认为,好学校就是升学率高的学校,好老师就是教学成效显著的老师。这势必就迫使学校和教师把学校的升学率和学生的成绩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从而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轻视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教材知识的掌握、轻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面对中考和高考的升学压力,尤其是毕业年级,教师更多的是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评判,而不是对学生发展提供有效建议,导致课堂评价语言在课堂评价中的激励启发作用被忽视,教师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发展和思维技能的培养关注不足,造成学生片面发展。部分教师在备课时钻研教材多,研究学生少,教师主要依据教材和参考资料来设计教学,没有从学情出发找到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学、评存在脱节现象。
5.评价操作技术水平较低。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推进,对教师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因此,教师更应以学习者的角色不断提高自己的评价语言水平。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绝非朝夕之功,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复进行打磨、改进、反思才能逐渐提高。教师在运用课堂语言评价时,容易忽视以下一些基本原则:一是教育性原则,即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评价语言必须注重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各学科课程的独特优势。二是差异性原则,即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经验、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给予灵活多样的评价,让他们都有获得感。三是明确性原则,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指向明确、内容具体、可靠有效,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笼统含糊、概括抽象的语言。四是启发性原则,即课堂评价要正面引导,适时启发,教师可在教学关键处点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五是情感性原则,即教师要用充满情感的评价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打动学生的心灵,不仅要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六是艺术性原则,即评价语言要生动丰富、幽默诙谐、充满睿智。
另外,教师还必须要弄明白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评价?即评价目的。课堂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评价目的是要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那么教师的评价就不能单纯追求答案结果的统一,评价语言的使用更要以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二是评什么?即评价目标。课堂评价的目标就是学习目标,教师要借助评价语言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状况,明确自己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让学生有意识地思考改进的方法和途径,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支持。三是怎么评?即评价方法。评价要收集相关的信息,收集信息就需要一定的方法,教师要在备课时要提前考虑问题如何设计,哪些知识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是教师刚教过的,哪些知识是需要拓展延伸的。还要考虑课堂上要对哪些学生进行评价,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还是“中等生”,评价语言自然而然就会“因材施评”。
二、优化中学课堂评价语言的策略
1.提升教师的语言素养。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教师要作出有效的评价必须要有理论的支撑。但是长期以来,一线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大多以自身的经验为基础,缺失科学的评价理论。其实近些年来,一方面国家大量介绍国外教育评价和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我国的教育专家和学者也开展了大量的课堂评价研究。一线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坚持终身学习的发展原则,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关于教学评价语言的理论学习,开阔评价视野;分解细化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指导课堂评价;多阅读一些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课堂心理;积极参加各种教育培训,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多向名优教师学习课堂评价的方式方法,积极参加连片教研活动和异地教学活动,提高运用评价语言的能力;在各种优质课、公开课活动中,多与同事沟通了解,加强交流学习,丰富评价语言内容。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从每一节课开始,注重锻炼自己的语言评价能力,激励学生学习,向学生提出恰当的、有效的赞扬与反馈,逐步掌握必要的课堂评价技能。
2.课堂教学前充分准备。要使课堂评价语言有效,教师要特别关注教材和学生,注重教—学—评的有效结合,把教学方法和了解学生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在准备教学设计时,首先要仔细研读课标和教材,分解课标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这样教学和评价才有章可循,评价语言才会有的放矢。教材是落实课标要求的基本载体,教师在研读教材时,除了自己读懂教材外,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解读教材,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阶段,对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出最大限度的预估。评价语言要适合中学生心理阶段,肯定要有激励作用,否定要有启发作用。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问题的设置应围绕学习目标,以知识的建构为出发点,剔出无价值无意义的问题,注重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优化提问质量。另外,教师要善于倾听,不仅要听回答的内容,更要听学生在发言中流露出的想法,捕捉他们思维火花。教师还可以观察学生的行为,在观察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决定或调整自己的评价语言。
3.及时进行课堂教学的反思与研究。教师要把自己在课堂评价语言实践中反映出的问题对照现代教育评价思想和理念加以剖析,思考自己的课堂评价语言是否合理有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评价理论水平,而且能提高语言评价的操作水平。经过深思熟虑,自己才能更加清楚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不当之处,从而明确自身改进的方向,摆脱“自我经验的复制”,从关注自身和教材转向关注学生,获取更多的问题信息。教师可利用学校的录播设备再现自己的教学过程,以听课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评价语言。在信息化的今天,教师也可以在网上论坛、教育博客等平台研讨交流与反思,提升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教师还应养成总结课堂评价语言实践经验的良好习惯,积累原始素材,针对具体问题展开行动研究,对自己的课堂评价语言行为和产生的结果进行反思,不断解决语言低效甚至无效问题,让自己的评价语言充满创新色彩,在课堂语言评价方面获得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