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设计“三性”探讨
2018-02-23
一道试题,一份试卷,都体现了命题者对课程理念的理解,对课程标准的认识,对考试说明的把握,对教材内容的驾驭,以及对学科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性的思考。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为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从2016年秋季开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统一用教育部统编的《道德与法治》教材,这一改变主要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型,通过价值观引领、生活化取材、开放性设计架构了完整的课程体系,道德与法治教育承袭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性质,特别强调学习的过程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试题设计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更要重视涵养道德教育,给予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引导,体现时代性、生活性、开放性。本文试以2018年泉州市各地中考模拟试卷有关试题为例,对试题设计如何体现“三性”谈一点初步的设想。
一、紧扣时政热点,担当德育使命,体现导向性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时事政治热点、时政模拟题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考查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思想品德学科试题的命制应紧密联系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学习先进人物,学会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2018年泉州市各地中考模拟试卷以年度时政为素材,着重考查“学习感动中国人物、党的十九大精神、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宪法修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等重要内容,把一年来国际国内重大时政与教材知识、学生实际有机联系,传递德育正能量,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育人方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实现人生理想,增强立志报国的使命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以2018年泉州市洛江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第28题为例,本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向宪法宣誓为背景,与重大时政紧密结合,使试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并结合教材知识设置问题引导考生掌握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树立宪法意识,做合格公民;又如2018年泉州市惠安县初中学业质量检查第26题,本题以2017年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之一——杨科璋为救一名约两岁的孩子坠楼身亡,献出年仅27岁生命的感人事迹作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让他们知晓什么样的生命才是有价值的,这些试题不仅考查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和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充分体现了思想品德课引导考生明理、践行的学科特点,切实担负起立德树人的职责。
二、坚持以生为本,注重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
思想品德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命题时要注意从初中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尤其在学业考试的命题上更要严格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打通试题与社会实际及学生生活之间联系的屏障,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把握情况,尊重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考查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杜绝设置偏题、怪题。内容选材要联系“孝老敬亲”“直面挫折”“自立自强”“自我保护”“维护权益”“合理消费”“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做坚定爱国者”“树立公民意识”“落实生态文明”“享受健康网络交往”“学会用恰当方式与异性交往”等问题,使试题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问题设计上要依据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尽量符合他们的思维习惯,引导他们独立自主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实现自我发展。
以2018年泉州市洛江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第27题为例,本题以学生围绕“直面挫折·精彩生活”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为背景,走进学生实际,充分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特色,考查的知识点跨度大,覆盖面广,符合学生实际和认知规律。本题旨在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理解、运用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直面挫折,实现生命的价值以及培养“坚毅这颗人生最好的种子”,有效地把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机统一起来。
又如2018年泉州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第29题,本题以习近平总书记牵妈妈的手的图片为背景,第2问“请你与大家分享日常生活中敬重和爱戴父母的做法”,赋予试题浓厚的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通过这样的试题设计,让学生感受到国家主席陪伴母亲的做法,再联系自身,懂得在日常生活中爱父母、关心父母、为父母分忧,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回报父母,从而真正实现自我教育。
三、关注核心素养,凸显能力立意,体现开放性
思想品德学科试题的命制加大了学科内跨年级知识的整合以及学科间知识的渗透、迁移,注重知识内在联系的考查,着眼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中考命题,改革方向更加明确:不仅强调从不同角度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社会生活,联系经济生活,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强调学生灵活地把握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希望在考查监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问题设计上呈现开放性的题目,设问有梯度;让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
以2018年泉州晋江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第26题为例,本题以传统文化的弘扬这个热点问题为载体,是“我与国家社会”这个领域的知识,考查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分析),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目标要求。本题的设置以新闻点评的方式呈现,用以考核学生的评价能力,也集中反映了“一点四面”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第二三问考查了自信、自强的表现(理解),增强自信心的方法(应用),培育自强不息的品质的途径(应用)等能力目标,以及树立不怕困难的生活态度和追求自强不息的精神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本题考查了成长中的“我”的领域知识,贴近学生自身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明理导行,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本题的设置跨知识领域,设问有一定的开放性,增加试题的覆盖面,同时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符合人文性、基础性、综合性等原则。
综上所述,思想品德学科试题的设计应充分体现学科的课程理念、育人目的和价值引领,发挥“正导向”作用,弘扬时代主旋律。在命题中,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从帮助和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的高度来把握命题的正确方向,从而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