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正能量,塑造好师风
2018-02-23海南省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潘华莉
□ 海南省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 潘华莉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也要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学子们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师风不是简单说教就能形成的,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更需要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提出了 “四点希望”:“爱岗敬业,关心学习;刻苦钻研,严谨治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这是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总要求,也是我校建设好学风校风的动力和目标。为此,我校紧紧围绕落实一项根本任务——立德树人,重抓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支队伍——团结、敬业、勤业、精业、尚德的班主任队伍;狠抓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培养举止文明、注重礼节、心理健康、富有创新的滨海九小小学生。
一、崇尚师德,铸造师魂
崇尚师德,铸造师魂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既是一所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力所在,唯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落实好立德树人,担当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因此,我校在抓落实、见实效上下功夫,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师德师风培训,将营造全员育人氛围列为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认真组织广大教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学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法律法规,使每一位教师都有积极参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并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不忘初心、全员育人、重抓师德师风建设”的氛围,树立“人人都做师德师风建设者”的意识,促进和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我校教师不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渗透教育,从领导到教师都有明确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任务,并共同参与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研究。
1.依规矩定方圆。建立了《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实施细则 (试行)》《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放学清校制度》等系列师德师风制度,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管理,严禁有违师德的行为发生。以制度来规范行为,以制度来保障团队的先进性。我校三年内未有重大违法犯罪事件发生。
2.设论坛引思考。为建立师德师风建设品牌,学校每年召开一次全员的立德树人论坛,至今已经举办了九届。论坛聚焦师德师风、德育管理、德育育人等内容为中心讨论点,全员参与、全员发言,并以论坛核心论点为题,开展论文评比。此项活动的开展,让全体教师意识到师德师风、德育管理的重要性,并使之努力内化为自觉行动。
3.抓培训促学习。每学期开学初,滨海九小德育处都要做《崇尚师德,无愧于“教师”的称号》专题培训讲座。组织全体教师一起重温师德规范,引导教师树立高尚的师德情操,认真投入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师德培训,使教师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岗敬业,乐于奉献,铸就良好的师德师风,提高依法施教能力。教师开学第一课——师德培训,已成滨海九小的优良传统。学校每学期还邀请省内外专家及一线教师,多次为老师们传经送宝。如安徽名师杨和平老师、心理咨询师刘娟老师、侨中汤成慧老师等都来校做过师德师风培训,老师们受益良多。
4.促活动诗意化。新时代,新气象,为了响应十九大的号召,传唱师德高尚者的敬业精神,我校力求师德师风活动特色化,以朗诵会、读书会等形式把师德师风活动诗意化,更赋予师德美的意义,并通过共读《燃灯者》等经典师德师风书籍,促使教师获得“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感悟和启发。
二、典型宣讲,引领启迪
聚焦正能量,塑造好师风是教师发展的需要。树立教师优秀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是我校师德建设工作中的常规做法,努力打造名校要有名师,名师成就名校的品牌。
1.几年来,我校坚持举办优秀班主任事迹宣讲:一是请校级优秀班主任——黄丽娟老师、莫晓霖老师做个人事迹宣讲;二是邀海南省“2014我最喜爱班主任”——梁胜娟,2015年海南最美教师候选人——刘莎宁分别做个人事迹宣讲;同时开展优秀年级组和谐团队展示,各个年级组收集教师中的感人瞬间、优秀经验,在大会上展示;每年还有教师节表彰“十佳师德标兵”活动,发挥榜样示范等,肯定先进,聚集正能量,弘扬正能量。通过推广典型经验,让名师高尚的师德和人品亮起来,让先进站起来,让正气活起来,充分发挥“优秀教师鼓舞人、先进事迹感染人”的教育引导作用,树立教师身边的出彩教师榜样,激励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让学生爱戴,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争做“出彩滨海九小人”。
2.借助平台,传递美德。首先是利用微信平台传递正能量。学校建立工作微信群、年级长、班主任工作微信群、党员活动微信群等微信服务平台,及时将教师优秀典型用微文的形式公布,大家看微文、学榜样、扬正气,并将学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群里提意见和建议,以问题的解决提升团队协同作战精神和获得感。其次是每学期都开展网上师德师风交流活动。谈体会,谈认识,谈打算,提建议,提升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组织全体教师围绕“热爱事业、忠于职守”“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等主题,结合学习内容,撰写心得体会,并在“教师个人博客”或“师德建设网上交流平台”发帖交流。
三、优化队伍,提升水平
爱是教育的源泉,事业心是师德师风形成的核心和精华。选择了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而且要把这种责任融入平凡、细微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去。我们认为最能体现教师职业厚重底蕴的是班主任工作。有人说,学校可以一日无校长,但不可以一日无班主任。这句话虽然有失偏颇,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班主任的重要性。我校就是以促进班主任师德师风建设和专业化建设为先导,创新班主任机制,努力打造一支团结、敬业、勤业、精业、尚德的班主任队伍。
1.分享智慧,博学养德,创建“专业班主任团队”,通过各种途径提升班主任立德树人的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比如,开展班主任智慧分享系列活动,强调班主任的管理水平要均衡发展,“智慧分享”以班主任师德与专业建设、班级常规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为重点,聚焦问题落微、落细,杜绝假大空。
2.启动“名班主任”培养工程。实施“名班主任”培养工程,建设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优秀班主任队伍。班主任的专业成长,需要一批引领人。每学期班主任除共学先进师德事迹外,还共读专业书籍,如研究学习《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使得班主任借鉴、收获管理的真谛。培养方式主要是出省跟班培训、在岗研修、辅导年轻班主任等。通过系列主题活动,如《创建特色班级,营造成长乐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为海口添光彩》等营造“一班一品牌”,以特色班级文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以规范的班级管理促进师生文明素养的提高,激发师生爱班、爱校之情,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成长的乐园。
四、立德树人,不忘初心
“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根本。教师的工作就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正确的理想信念才是教书育人、播撒未来,引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人格高尚的指路明灯。随着我校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开展,尊重学生性格秉性、兴趣爱好的个性差异,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坚信所有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理念深入人心,也推动了德育进课堂、德育进活动等立德树人教育系统化,狠抓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培养举止文明、注重礼节、心理健康、富有创新的滨海九小小学生。
1.法治(常规)教育活动课程化。每年新生入学,全校都开展法治讲座,并结合宪法日开展宪法主题班队会、宪法演讲、宪法主题征文、宪法主题国旗下讲话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能力。
2.安全教育活动课程化。安全重于泰山,为了让孩子们将安全意识时刻放在心里,学校多方位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住宿安全”“防溺水安全”等系列安全教育活动,不仅有班队形式,更有消防演习等实地操练活动方式。
3.习惯养成活动课程化。习惯养成管理课程主要体现在文明礼仪教育、午餐午休管理、文明课间管理、卫生管理、路队管理等方面。我们将春秋游活动分年级、分类别、有序化,使之成为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培养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课程;把学雷锋活动,贯穿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如组织爱心义卖、走进敬老院、走进孤儿院等活动;坚持开展让学生为父母倒杯热水、捶捶背洗洗脚、说体贴父母的话、做让父母放心欣慰的事等教育活动常态化。
4.禁毒教育活动课程化。我们一直将禁毒教育紧抓不放,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如举办禁毒主题班队会、禁毒征文和绘画比赛,参观禁毒教育基地等,对禁毒评比活动中获奖的学生进行隆重表彰,让禁毒意识在孩子们心中逐渐扎根。
五、荣誉丰硕,且行且思
师德的本质是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育人情怀。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把加强师风建设作为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习总书记指出师者为师亦为范,德高为师,学高为范。育人之本,重在立德铸魂。近三年,我校立德树人,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被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授予“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被海口市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获得“海南省文明校园”“海口市文明校园”荣誉称号;荣获市教育局颁发的“禁毒三年大会战先进集体”称号,2011-2015年海口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海口市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称号,全国童眼观生态--全国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体验活动优秀组织奖,优秀班主任心理健康调教课一等奖……数百名学生荣获省市级各类比赛好成绩及各项荣誉称号。
聚焦正能量,塑造好师风,我们在路上:愿高尚的师魂铸就教师靓丽的职业生涯,让靓丽的教师队伍成就美好的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