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有温度的海中教师
2018-02-23海南省海南中学马向阳
□ 海南省海南中学 马向阳
优质教育归根结底是优质教师进行的教育,素质教育归根结底是高素质教师进行的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明确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高素质的教师是指职业道德、教育理念、知识、能力、个性品质或人格特质达到较高水平的教师。其素质结构特征为:全面性、和谐性、动态性和开放性。全面性是指高素质的教师不仅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方面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同时在专业伦理(包括教师完善自身人格以及履行外部职责时所需要的各种优良品质)等方面也具有很高的发展水平;和谐性是指高素质教师的各方面素质发展程度达到一种均衡、和谐的状态;动态性和开放性是指高素质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每一个特定的时代和社会都有自己所定义的高素质教师。
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新时代如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提出了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为我们培养高素质的教师指明了方向。以“四有”为标准,做一名有温度的海中教师,是海南中学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理念。
海南中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全国名校,在职教师中,有10名全国模范教师和优秀教师、14名省级优秀教师、13名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2名特级教师、16名国家级骨干教师、26名省级骨干教师、246名高级教师,担任省级各类专业教学学术委员会常任理事以上职务的教师达42人。这支师德高尚、专业精湛、乐于奉献、成功幸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海南中学发展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海中作为海南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师德师风建设理应成为全省各中学的表率。海中的教育不仅要追求更高的教育质量,也要追求更高的教育境界,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新时代,海南中学的教师应有更高的责任与担当。
我理想中的海中教师,应该是一个对学生有爱心的教师,是一个教学行为规范的教师,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是一个彰显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有思想有建树的教师。基于这样的理解,海南中学始终将打造和保有一支德高业精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工程来抓。成为一名有爱心、有技艺、有底蕴、有魅力、有思想、有建树的教师,就是我们说的“有温度的海中教师”的内涵。
师德师风建设直接关系到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的质量。考虑到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校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努力构建了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2017年11月,学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和副校长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少数”,领导小组成员以身作则,坚持“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不搞表面文章、形式主义,将师德师风建设的每一步工作都落到实处。在开展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突出师德建设,以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纪律性、先进性引领教师的大局意识、责任心和工作态度;在平时的师德活动中,突出党性教育,以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全体教师师德师风的提升。占教工总数一多半的277名党员教职工,已成为海中师德师风建设的中坚力量。2012年6月,我校党员教师屈韬的班上,一名学生的父亲被劫匪杀害了,这巨大的打击几乎要使他的家庭彻底崩溃,屈韬老师迅速发动班级学生及其家长捐款,其中他个人就捐助了8千元。在之后的工作生活中,他还不断关心和爱护着这个学生,使该生很快从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走出来,并顺利地考上了北京大学。屈韬老师于2014年当选 “海南省最美教师”、2016年荣获 “海南省委教育工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7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打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是海南中学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精神保障。校园文化主要体现在全体成员的精神世界、价值追求、行为习惯和舆论氛围上,要创造有利于教师发展的文化环境,必须弘扬主流文化,积极引领教师的精神追求,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学校五年规划提出,要全面加强师德建设,积极引领教师的精神追求,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全面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以生为本、以校为家”“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自2010年开始,我校在每年的教师节期间,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活动月系列活动,组织评选全校性一年一度的海南中学“十佳教师”“十佳班主任”“十佳教坛新秀”“十佳教育工作者”“年度突出贡献奖”和“师德标兵”。在每年的元旦期间,我校还开展年度“感动海中人物”“感动海中集体”奖评选活动,彰显师德、弘扬正气、树立典型。
“书香校园”建设打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是促进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举措。“先读书,再教书”,做一个博学多才、有思想、有内涵的教师,提升教师的人文情怀和教育教学艺术是海南中学对每位教师的要求。从2010年开始,学校将教师的读书活动纳入教师年度考核项目,把每年四月份定为“读书月”,组织全校性的读书活动。学校各级干部、各学科组长率先垂范,为师生作读书报告,开设阅读专题讲座,推荐阅读书目和交流读书心得,邀请省内知名专家来校作读书辅导报告。为了更好地交流读书心得,海南中学教研室在校园网教师频道开设《凤栖笔谈》栏目,及时上传教师读书心得和文化教育随笔,为教师的读书交流搭建平台。
在教研与教师培训工作中,始终注意将师德师风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理念与技巧的培训当中,是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另一项重要举措。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的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每年都有大批新鲜血液补充到我们的教师团队中。如何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已摆在了教师培训工作的突出位置。为此,学校出台了《海南中学名师工作室培训方案》,在师徒结对活动中强化对年轻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方案》明确规定,“为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形势需要,着眼于学校现实与未来的发展,延续我校的历史荣光,弘扬‘爱校敬业、团结奋进’的优良校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决定开展‘名师工作室’从师学习活动,在校内聘请一批师德高尚、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工作室首席导师和导师,指导青年教师尽早熟悉我校的教育教学要求和管理制度,胜任本职工作,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在“指导教师的资格与责任”中也明文规定:“受聘担任导师的教师,必须拥有高级教师以上职称、德高业精、在校内外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在得到海南中学学术委员会的推荐、聘任之后,方可具备担任指导教师资格。导师应本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共同参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导师负责从教育理念、专业思想和教学技巧三个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学校认为,青年教师是海中的未来,他们的思想素质与业务素质关乎海中教师团队的未来,关乎海中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为他们指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老教师作为他们的导师,在将精湛的教学技艺传下去的同时,也将高尚的师德、优良的师风传递下去。自2014年名师工作室成立以来,每年均有五至六名青年教师当选“海南省教坛新秀”,几乎囊括了海南省各类学科教学竞赛一等奖,在“海南中学十佳班主任”“海南中学十佳教师”“感动海中人物”“海南中学特殊贡献奖”等学校年度评优活动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都达到了50%。
2018年6月6日,高考前夜,这个夜晚注定是不平静的。台风“艾云尼”带来的一天风雨让人们对即将开始的高考忧心忡忡,高考遇上台风是在海南高考40年的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事情。那天夜里,高三年级全体班主任来到了宿舍,为即将走上考场的孩子们“守夜”——所谓“守夜”就是高考期间值夜班,解答学生疑问,疏导学生心理。这项传统在海中已经延续20年了,今年也是如此。那天晚上,我和班主任们轻轻走过学生宿舍的窗前,窗外是交加的风雨,窗内是安然入睡的学子,心中不禁感慨——风雨不动安如山,道是无晴却有“情”,这份“情”里有教师的仁爱之心,有几十年不变的师德传承,就有了我们海南中学师德师风建设的成效:
过去五年,中国高中六校联盟优秀班主任论坛先后推出我校优秀班主任徐地银老师的《幸福教育》、解爱群老师的《良知之教》、汪晓风老师的《健康教育》、贺航飞老师的《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和赵华英老师的《用人文关怀滋润学生的心田》系列德育文章,结集出版。在国内名校中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和一定的辐射作用。
过去五年,有1位教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位教师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5位教师获“海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海南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有200人次荣获海南中学“师德标兵”“感动人物奖”“十佳教师”“十佳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过去五年,校工会组织全校教师为困难师生及其家庭捐款约112万元,2017年海中教师为病危的同事、同事的孩子和学生三次捐款共90万元,让三人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有着许许多多的这样动人的故事发生在我的身边,这样美丽的教师簇拥在我的周围,确实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他们已经融进了我的生活乃至生命之中,是我生命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分割,也不能分割。他们富有爱心,敢于担当,充满智慧,与时俱进;他们坚毅如铁,柔情似水,博学多识,文质兼美;他们献身教育,热爱生活,执著做事,平淡为人。他们是一个有温度的集体,而且我相信这份“温度”会保持和传承下去,因为海南中学的师德师风建设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