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课堂 提高效能 培育素养
2018-02-23
(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
今天,在新的教学理念与先进媒体技术的“包装”下,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素材丰富多样、学生兴趣盎然。然而一节课下来,往往给学生留下的却只是几个印象深刻的画面、素材或者个别问题的争论片断,难以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以至于部分教师感叹,搞得那么辛苦,效果还不如一支粉笔、一张嘴有用。如何让热闹的课堂教学提高其效能,寻求有效地培育核心素养的途径呢?[1]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效能=教学目标X教学效率。效率高不一定就效能就高,效率高而不能实现教学目标,会导致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效能,首先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让这堂课就有了“灵魂”,然后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策略、选择资源和技术等等,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效率。[2]
下面就本人的一堂课——高一《经济生活》第四课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例,谈谈对新课程教学探索的体会和认识。
一、教学目标以生为本,纲举目张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在平常的备课中,许多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重点放在教师怎样“教”,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或者即使有留意到学生的“学”的目标,但是目标模糊,叙述不科学。这是我原来确定的部分教学目标,如下:能力目标。[3]
(1)通过大量实例,理解基本经济制度合理性和优越性。
(2)结合事例,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及鉴别、分析、判断等能力
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强调了教师要做什么,而不是学生通过学习,预期应该取得的学习结果。这样的教学目标指导下,容易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侧重于教师一方如何教,而忽视学生学习的具体要求,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能的提高。[4]
教师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所以教师在备课中,不仅要备教师怎样“教”,更要备好学生如何“学”。
为了赋予这堂课的“灵魂”,应该从新课标入手,认真钻研解读,结合自己教学经验和理解,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并参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科学地叙写教学目标。如下:
新课标要求:列举实例,阐释实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依据新课标要求,具体确定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事例,回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各种经济成分。
(2)能够根据现实数据,科学地归纳和解析公有制实现形式及其主体地位的表现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3)根据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发展的事例,比较和区分各种经济成分,并说出他们的地位和作用。认同不同经济成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4)根据所学,归纳和阐释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原因。认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适合国情,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
只有把这堂课的“纲”举好、“目”才能全面张开。高效能的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实际变化为目标。教学目标以生为本,科学化、具体化,可评价化,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能。[5]
二、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化解
“举一纲而万目张”,“纲”举好了,就应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设计是否科学、紧凑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高低。因此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策略优化组合,动态生成知识
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是要坚持以生为本,让学生充分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老师的教学目标和设计,一切是为学生服务的。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策略设计为“情景导入→展示学习成果→点评归纳→案例分析→精讲点拨→判断运用→精讲知识→建构知识线索”。运用表格、案例、视频、时事材料等创设情境,设计一个个探讨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去关注生活、理解生活,逐步化解教学重难点,深化学生的认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板书(见板书)把本课内容的逻辑思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随着教学环节的进行,逐步展现出来。当所有教学环节完成后,本课的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也就自然生成,一气呵成,学生也一目了然。
板书: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具体内容(是什么)
(1)公有制经济
地位:主体地位的表现
成分:
实现形式:
(2)多种所有制经济
地位:成分
(二)必然性(为什么)
(三)坚持和完善(怎样做)
3.打破常规,整合资源,优化教学
本人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打破了原来教学常规,没有按教材内容的原来顺序来设计教学环节,而是大胆地对知识内容进行整合,把国家的各种经济成分用三个图表形式进行对比区分(表1我国存在的几种经济成分比较,表2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区别和联系、表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然后运用导学案来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从而解决了部分教学目标。既有效地解决部分教学目标,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培养集体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4.潜移默化,培育素养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储备知识的过程,也是渗透有精神信念、情感价值观等主体性因素和政治学科素养及能力的培养。在讲授本节重、难点时,坚持运用学生熟悉的典型事例、视频和时事材料贯穿在其中,运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更好地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增强政治认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适时引导,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思考、分析、归纳,让学生逻辑思维得到发展,促使其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与情感意志等不断变化发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从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6]
三、教学情境独具匠心,有的放矢。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4]结合社会时政背景,选取生动直观的情景素材,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拓展眼界,又能锻炼学生辨别、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更能有效地突破本课的重难点,促使课堂教学效能最大化。
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在选取素材时,尽量贴近学生认知水平,我选取了四个新闻视频和案例作为教学的情景素材,如下
导入新课环节:观看新闻材料,展示最新的中国500强企业的各项数据。设问:从材料中反映了我国什么经济现象?[7]
教学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回答,教师导入本课主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中国著名的公司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回忆说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新课教学环节:
情景一:继续利用上面新闻素材,追问:由此可见,我国有哪些经济成分?它们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什么作用?展示不同经济成分的表格
教学活动:学生思考,能够科学地分析和归纳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准确地填写知识表格
设计意图:结合材料说出并且能区分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认同我国的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突破重难点)在探讨问题中,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科学地描述和阐释事实。
情景二:放映材料,最新的广东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设问:广东的公有资产不占有优势,反映什么问题?
教学活动:学生阅读材料并思考分析,教师必要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
设计意图:结合材料说出并且能准确区分公有制主体地位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认同不同经济成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增强制度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情景三:承接过渡,问:为了增强国有经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们来看看中国工行是怎样做的?观看中国工行的发展历程。
教学活动:学生看材料,思考回答,教师适时引导。
设计意图:结合事例,学会区别混合所有制,能够解析股份制是公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突破难点)拓展学生的思维面和知识迁移能力。
这堂课就是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导向,教师适时指引,促进学生思考、探究,分析、归纳,从而完成了学习目标。在独具匠心的情景创设中,帮助学生学习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逐步化解了一个个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实现得更加有效率,学科核心素养也得到有效的培育。
[1]《高中思想政治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张云平等编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第30页。
[2]《学与教的心理学》主编:皮连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五版
[3]《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洛林·W.安德森,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1版(2009年11月1日)
[4]尚亚丽.基于自主学习的成人网络课程设计[D].东北师范大学,2005.
[5]程雄飞.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题命题存在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6]杨秀云.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地方课程资源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3.
[7]赵旭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优质高效课堂[J].才智,2010(6):236-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