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2018-02-23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40期
关键词:圆锥直观图形

(南平第二实验小学 福建南平 353000)

时代飞速变迁,随着以“互联网+”为特征的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当代学生已悄然成为信息化时代的原住民,网络信息成了他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组成部分。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由此可见,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是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一种必然选择,也是当下教师所必备的基本教育素养。在此,笔者谈谈以下认识。

一、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驱动人们主动地去探究认识未知世界,从而丰富知识,发展能力。正如当下的“手游”以强大的吸引力让人们情不自禁,原因在于它具有极大的新颖性和挑战性。因此,教学应改变传统方式,且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充满新颖性和挑战性的学习素材,让数学课堂呈现一种声画影音于一体的可视化数学情境,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驱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如教学《数字编码》一课,教师将各省、市、区的居民身份证号和不同银行的银行卡号用Excel表格提供数据,让学生对数据进行筛选排序,根据筛选情况探究编码规律,感受编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体验数学应用价值。再如教学《密铺》一课,可应用Seewo白板提供各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圆……),让学生直接动手拖拽拼摆,验证哪些图形能密铺,哪些图形不能密铺,直观感受“不重叠、无空隙”的密铺特征。最后,可以进一步利用“百度百科”搜索欣赏美丽的密铺图案,体验数学的魅力。让数学课堂不再是空洞泛味,而是充实有趣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

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增强学习主体性,促进“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在《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使教师的“教”更加生动有趣,使学生的“学”更加快捷高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习资源整合利用,创造出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促进教师改变教学方法,使之成为名符其实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更加独立自主、生动活泼地去探究数学知识。可以说,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在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建构和几何模型的形成过程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促进了“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如教学《圆锥体积》时,教师先用三个渐进式问题(1)圆锥体积可用“底面积×高”计算吗?(2)如果要探究圆锥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你会选择以下哪种方法(A.不等底不等高;B.等底不等高;C.等高不等底;D.等底等高);(3)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有何关系?学生经过思考后,问题聚焦在“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有何关系”,这时,如果老师直接告诉学生“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其结果是学生缺少了知识形成的体验;或用圆柱、圆锥容器开展小组实验,其结果是优秀生做、后进生看,优秀生说、后进生听,实验活动成了一种花俏的形式。要是我们改变策略,应用信息技术中的VR技术创设实验模拟情境,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平台走进虚拟空间,动手操作、直观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最后将自己的发现传送到互动教学空间分享交流。这样一个融合直观性、趣味性、思考性和挑战性于一体的探究活动,其学习过程必然是生动活泼的,学习收获也必然是丰富而深刻的。

三、借助信息技术使数学知识 “直观化、可视化” ,促进学生发展数学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抓住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如Seewo白板、GGB、Excel、PPT、3D、VR、微视频等)把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变成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内化数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

如教学北师版《观察物体:天安门广场》一课,如果要学生画图,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们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中的3D效果,让学生应用平台动手操作,将景物360度旋转进行拍照,从不同角度观察体会直观图形。再如在复习平面图形计算公式的推导时,教师可以利用Seewo白板,让学生将图形拼摆转化,并将图形面积公式制作成直观化、可视化的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更加直观地厘清图形面积公式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知识结构网络化。

四、应用网络信息技术资源,促进学生拓宽数学视野

网络上储存着大量的学习资源,若在教学中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促进学生拓宽数学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教学北师版《生活中的比》,学生认识了比的意义和比的各部分名称后,让学生从网络检索阅读“比号的来历”、“黄金分割比”等知识。再如教学《确定位置》时,学生认识了“数对”之后,再通过网络检索阅读“GPS”导航定位知识,将知识加以拓展延伸,使学习更加兴趣盎然,从中感受到数学符号的简约美。

在网站上还有许多知识讲解、习题疑难解答等微课视频,可提供给学生随时随地利用移动终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有目的的选择学习。还可以利用 “一起作业”等平台,为学生送推碎片化的分层作业,通过平台系统对学生的解答情况进行数据分析、错题诊断,再次有针对地设计习题进行二次分层练习,达到点面结合的个性化辅导。这些对于课堂学习都是很好延伸和补充。

总而言之,在当前教育技术手段革新的大背景下,对于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有效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思维活动,从而发展学生数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和推广意义。

猜你喜欢

圆锥直观图形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直观构造中的代数刻画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简单直观≠正确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分图形
找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