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时代手机媒介视觉传播的特征和局限研究

2018-02-23王炳韧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8期
关键词:符号媒介受众

王炳韧

视觉传播在网络日渐发展的背景下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会,网络不仅包括视频、音乐、文字等众多元素,而且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技术功能等,提高了公众接受信息的效率与质量。作为第五媒体——“移动网络媒体”中占据较大份额的手机媒介,对它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全面,需要我们去深挖剖析。

1 手机媒介概念

手机媒介是通过手机终端,将网络技术和无线通讯作为凭借,进行各种媒体内容的传播载体,为手机上网提供一个全新的服务平台。在传播系统中,强调一个传播方式的定向原则,依据特定的传播内容、传播环节和传播方式,达到最大化传播效果,同时能形成强大的传播体系,被称作继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

2 视觉传播概念

视觉传播就是用视觉符号传递信息,对于手机媒介中的手机持有者扮演了发送者和接收者的对立角色。在视觉符号传播中,传播是视觉符号更深层次的表现形式,它在人们通过器官的观察所表达出相应符号的基础上,进行信息传递。视觉传播是一个环节复杂且拥有整体性质的传播活动,不仅仅是单纯将信息传播出去、发布出去。我们可以将视觉传播具体解释为,信息的传播者以视觉符号为依据对特定的视觉文本进行制造加工,借助某些传播载体将视觉文本的成品呈现在大众面前,受众自主选择对作品进行体会和记忆的过程。

3 手机媒介视觉传播特征

3.1 定制化

手机的移动便携性使手机成为人类形影不离的搭档,而手机媒介也真正成为最受欢迎的大众媒体。同一时刻,手机的便携性也让手机具有显著的保密性,从而加剧了视觉传播个性。传统媒体因为并不是给特定受众传播信息的媒介平台,而传播的信息内容也不具有针对性,使用户在挑选信息时需要花费较多时间。但是手机媒介巧妙地解决了这项难题,依托于移动手机应用客户端,对各种信息来源进行有效分类,让用户可以更直接地寻找适合自己的有效信息。与传统的传递方式大不相同,现在受众可以直接参与信息传播过程,根据自己的意愿建立自己觉得具有个性的文本,强化受众使用体验。

3.2 形象化

不同于文字需要较高的文化素养,图像和造型符号具有较广泛的认知度。智能手机的普及使人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传播自己创造的视觉符号,不仅如此,视觉符号同时也赋予了不同国别之间用户进行信息交流的可能性。手机媒介凭借极快的信息传播速度,通过视觉符号表达的信息传播渐渐降低文化间的差别,拓展了传播受众范围。因此,通过视觉表达信息的形象化传播信息方式将会是手机媒介发展的巨大推力。

以广受欢迎的社交网络服务网站Facebook为例,只要我们在手机上下载Facebook的手机应用并注册账号,便可以随心所欲地与全世界不同国别的用户分享图片、视频,而且不用担心语言的隔阂。无法用不同语言交流的人,可以用视觉符号进行交流,而手机媒介恰恰依托这种方式来实现不同语言的人际沟通,具有较广泛的受众基础。

3.3 立体化和高效化

手机媒介的综合性体现在视觉传播内容的多种形式结合。一方面,图像的拍摄并不影响文字的使用,用户可以在图像中添上必要的文字,既能表达所要传达的信息,也能留给受众思考的空间。另一方面,手机的摄影功能更能表达出手机在媒介传播方面的优越性,在视频中加入字幕和音效等,让人们可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共同接受信息,从而实现空间和时间同步,让信息更加立体化。基于无线互联网,用户可以随时运用手机的摄影功能,在不被时空干扰的情况下进行文本传播,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传播效率。

3.4 交互性与共享性

手机媒介的交互性和共享性是它有别于传统媒体模式的重要部分。传统媒体正是因为缺乏信息之间的互通,在用户日益增长的互动性需求促使下,造成了用户损失。而手机媒介的核心优势便在于具有良好的互动性,用户使用如表情符号和图片符号,简洁清晰地进行情感交流互动,显著降低了信息传播所需要的时间精力,弥补了文字传播的弊端。而在这种手机用户社群之中,用户间的交流同时也创造了视觉传播的共享性特征,即其他用户可以在互动交流之中,再次获取符合自身需要的信息内容。例如,在使用微信朋友圈进行视觉传播时,好友之间可以相互获取图片或视频资源,并进行储存和转发等。

4 手机媒介视觉传播局限

4.1 碎片化阅读

受众的阅读和交流方式都因为手机的便携性特征而改变,在智能手机上,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海量信息查阅和阅读,但海量信息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就是阅读的碎片化。长时间的碎片化阅读对人们的阅读能力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即一种惰性化依赖。受众习惯于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而网络信息同时具有较低的深度和广度,不利于人们养成理性思考和逻辑判断能力,有时甚至会被网络信息误导,产生错误观念。

4.2 传播技术局限

对于视觉传播的信息而言,图像和影像所占据的空间较大,使屏幕较小、数据传播速度较慢、存储量有限的手机在传播过程中难以取得较好效果。伴随人们对上传下载图片、在线观看视频、手机游戏等行为的需求不断扩大,4G通讯技术逐渐难以满足用户的更广泛需求,加之手机移动运营商在网络流量中的高额收费,使技术突破和技术实用化,这是目前视觉传播有待解决的重要难题。

4.3 内容低俗化

伴随智能手机功能的革新,浏览网页、观看视频变得轻而易举,一方面促进了视觉传播的广度,另一方面也使低俗化视觉信息乘虚而入,给受众和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这种低俗化视觉信息,主要包含虚假造谣、暴力色情等图像和视频内容。低俗化内容在传播中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基础广的显著特点,因此,不利于形成积极健康的手机媒介文化,同时间接影响了手机媒介的用户体验。

4.4 视觉霸权

由于视觉符号和符号所产生的效果已经超越文本,受众对视觉符号的依赖性以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视听内容已经成为受众认识事物的普遍方式。依托于视觉传播的手机媒介更是扩大了视觉符号的传播作用,使人们置身于一个仿真的视觉虚拟世界之中,而这种由影像构建的社会和现实之间已然不具备明显的界限。受众在手机媒介中获取的影像逐渐取代了用户的自身体验,并形成了对世界的认识基础。以沉迷手机游戏、朋友圈炫富等行为为例,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视觉信息对受众的现实生活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控制和消极影响。

5 结语

基于手机媒介和视觉传播的定义,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分析,论述了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手机媒介的特征和局限,指出了当前手机媒介面临的问题和不足,为后续的相关对策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手机媒介作为现代的新兴媒介形式,以视觉传播作为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其视觉文本的丰富性和广阔性,使手机媒介迅速成长为当前媒介传播的重要形式。如果能够在合理使用和科学开发的基础上,针对行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手机媒介在视觉传播领域将具备更广大的发展空间和研究价值,并促进整个传媒行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黄健.新媒体浪潮[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1.

[3]张珊珊.媒介融合下手机媒体信息传播的现状及趋向[J].新闻世界,2013(6):162-163.

[4]宋小青.视觉传达符号与设计的互动性研究[J].电影评介,2006(19):68.

[5]段艳强.手机媒体经营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

[6]陈轶群.媒介融合背景下手机媒介在危机传播中的角色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3.

[7]张浩.当代视觉文化传播的特征与影响分析[D].兰州:兰州大学,2007.

[8]宋明.手机媒体的信息传播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 ,2011.

[9]曾玉梅.网络时代视觉传播对行为的影响[J].新闻前哨,2010(4):22.

[10]童晓渝,蔡佶,张磊.第五媒体原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符号媒介受众
学符号,比多少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符号的由来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书,最优雅的媒介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