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享学课堂”,培育体育核心素养
2018-02-23江苏省泰州市汪群小学
□ 江苏省泰州市汪群小学 邱 飞
体育学习说到底就是增进学生体能、提升学生体技、发展学生体健的过程。这个过程要让学生感受、体验到体育学习的快乐,让学生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体育教学应充分开掘学生潜能,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让学生体育学习成为一种“享受”。构建“享学课堂”,能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
一、融洽关系,夯实“享学课堂”根基
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基石。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良好体育教学的内在要求和当然要素。真正的体育教学不仅是师生的体育学练,更是师生、生生心灵的相互接触。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性人格,关心、爱护学生,尤其要保护好学生体育运动安全。要密切关注学生具体学情,把握好学生运动负荷,让学生在学练过程中,既能得到发展,又不超过自身运动阈限。
比如一次教学“蹲踞式跳远”,在做好徒手操、拉韧带准备运动后,即将进入教学正题时,笔者隐隐约约听到学生小声嘀咕:“今天数学作业真多!”随即有几位学生假装身体不适,要求请假回教室。正想当面批评学生,但转念一想,如果在体育课的课始就批评学生,一定会挫伤学生体育学习心理,更加打击学生体育学练积极性。于是,笔者用神秘语气问学生:“接下来,我们玩一个游戏,有谁愿意参加?”一听说游戏,学生顿时来了劲,纷纷要求参加。就这样,学生被吸引参与到体育学练中来。然后,笔者再赋予学生角色,比如青蛙、兔子、猎豹等,调动学生体育学练积极性。为得到“猎豹”称呼,学生对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等动作主动观察、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育学练就不再是外在胁迫,而是内在需求。
二、制定规则,构建“享学课堂”保障机制
良好的规则有助于形成体育课堂教学秩序,保障学生体育活动安全,且能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发掘学生体育学练潜能。过去,体育课堂学习规则往往是由教师单向度制定的,甚至沦为“霸王条款”。事实上,如果学生对体育学练规则缺乏认同,就容易形成心理排斥、抵触现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协商,共同制定规则。规则和秩序是构建“享学课堂”的根本保障机制。
体育课一般40分钟,除去准备运动、组织教学、整理放松外,也就短短十几二十分钟。在这么短时间内,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和学生制定规则,以保证活动正常有序。一位教师教学三年级“拍球接力”,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要求学生击掌后才能跑出。许多学生为了小组能获胜,没有击掌就跑。为此,学生纷纷喊不公平。于是,有学生甚至提前拍球走,有学生还未到终点就折返,结果课堂秩序大乱。当教师意识到问题后,引导学生制定规则,对未击掌、未到终点、抢跑等违反规则行为作出具体规定。由于规则来自学生,因此学生都自觉遵守。这样,既保障了学生体育学习顺利开展,又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维护规则的意识、习惯。
当学生制定出规则,规则深入学生内心时,体育“享学课堂”构建就有了保障。作为教师,要摒弃“一言堂”,多和学生平等对话、协商,让学生主动学习、修订、完善规则,让规则入脑入心,让规则落到学生体育学练实处。如此,学生在体育学练活动中将会更积极,行为将更规范,意识将得到延续和增强。
三、积极评价,盘活“享学课堂”
构建“享学课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关注学生体育学习心理。要展开积极评价,盘活“享受课堂”,让评价成为学生享学之动力。实践证明,学生是非常希望得到教师认可、赏识的。作为教师,应不吝惜表扬、激励,帮助学生树立体育学练信心。通过积极评价,让学生体育学习成为享受快乐、体验成功喜悦的过程。
教学“跨越式跳高”,由于杆高,一些学生尤其是女生心生畏惧。为此,笔者运用心理学“进门槛效应”,首先降低杆子高度,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暗示,让学生克服心理恐惧,消除学生“习得性无助感”,增强学生跨越信心和勇气。然后边示范边讲解,从助跑到起跳,从跨越腿到摆动腿的动作,从过杆动作到落地动作,都细细分解,引导学生思考、揣摩、尝试。由于学生克服了心理障碍,因此模仿得非常认真。他们前腿高摆、后退有力登地,逐步规范动作。由于动作规范,当笔者稍稍提高杆的高度后,学生也能通过自我暗示、鼓励而轻松过杆。当学生超越自我而过杆后,一种成功体验、一种幸福体验、一种瞬间精神享受,让学生体育学练欲罢不能。他们积极调整杆的高度,努力超越自我。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当学生在教师激励下,通过自主模仿、探究,完成体育学练时,其获得的享受是不言而喻的。
构建“享学课堂”就是通过适当方法,让学生以乐观、积极心态去进行体育技能、体能学练;就是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将经验与同伴分享;就是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出发,让学生体育学练成为学生本质力量的解放与舒展。“享学课堂”有效发展了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让学生体育学习真正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