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创作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因子
2018-02-23江苏省常熟市莫城中心小学马雪芳
□ 江苏省常熟市莫城中心小学 马雪芳
随便翻翻目下的教育报刊,有关教师“专业成长”的话题、文章比比皆是。是的,教师只有走专业成长之路,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得益于自己,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得益于学生。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其文化修养更会感染、熏染于学生,使学生在离开学校以后,仍能自主阅读经典著作、记录生活、思考人生。一个拥有阅读、记录、思考习惯的人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的。假如一个民族的绝大多数是由这样的人员组成的,那么这个民族一定是一个积极向上的民族,一定是一个坚强有力的民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意义更重大。
研究近代一些教育名家、教育大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发现没有一位不是儿童文学创作的爱好者,直至后来,既是一位教育名家、大师,又是一位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如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他不仅对共产主义教育事业赤胆忠诚,而且还是一位勤于笔耕,写有大量教育专著和论文的教育理论家,他一生共著有41部著作、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文艺作品”。(《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8月)如选入教材的《我不是最弱小的》《世界多美啊》等许多儿童文学精品,成为了我国小朋友的既有极强人文性又极富趣味性的精神食粮。再如国内的语文教育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一边做着语文教育家,一边做着教育文学家。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教育文学作品,仅收录在5卷本的《叶圣陶教育文集》中的教育文学作品就有长篇小说1部、短篇小说24篇、童话寓言12篇、散文13篇、诗歌6首。(《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难怪《叶圣陶教育文集》的编者情不自禁地赞誉叶老为我国卓越的教育家和文学家。同样,叶老的一大批儿童文学精品如《瀑布》《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青石》《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等被选入教材,成为了滋养一代又一代我国少年儿童精神健康成长的特级营养品。完全可以这么说,中外这两位教育大师,如果在他们的教育生涯中缺少了教育文学创作这一块,他们能登上世界级的教育家地位恐怕就要大打折扣了,至多是称他们两位是教育家吧。其实在这方面,是教育家同时又是教育文学家的可谓是俯拾皆是,单近代国内的就有如蔡元培、闻一多、陈鹤琴、陶行知、郑振铎、朱自清先生等等。完全可以这么说,是教育文学的创作,才最终成就了这批教育大家!
学生为何要学习语文?答案无外乎重点在5个方面,就是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思的能力,并运用这些能力学好其他各门功课,最终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继续让语文伴随着自己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幸福而快乐地度过自己的人生!如此而已。
学生要学好语文,当然要有好的语文教材。因为教材是个例子,学生学习了这些例子以后,还要用这些例子指导自己再去学习更多类似的文章,以阅读量的积累,实现使自己的精神成长得更优秀的目的,同时收获到作文水平的质的提高。纵观小学语文教材,收入的作品无外乎寓言、童话、儿歌、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节选)、实用文等。以教育部组织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的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为例,教材共收入寓言1篇、童话2篇、儿歌9首、诗歌4首、散文3篇。苏教版2017年6月出版的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共收入寓言1篇、古诗3首、诗歌1首、故事3篇、散文16篇、小说 2篇、报告文学(节选)1篇。
经典文学是人类精神的最高成就,是语言的艺术。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儿童文学创作,其意义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自己过好内在生活的好习惯。如果说阅读是心灵的呼吸的话,那么写作就是外在的自我与内在的自我的交流的物化了。千万不要把儿童文学写作想得很复杂、很神秘,其实是极其平凡的一件事。开始的时候你可以写一些简单有趣的儿歌。如笔者初期创作的儿歌——摇摇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少吃滋味多,多吃滋味少,等等。坚持创作,你的儿歌写作的生活性、趣味性会更强,你就会悟得儿歌创作的“诀窍”,就是要讲究“朗朗上口”“饶有趣味”。再比如笔者创作的寓言《柳条》《喋喋不休的青蛙》等,先在学校的黑板报上刊登,后被《常熟日报》《苏州日报》《扬子晚报》等报纸录用。同样如此,坚持寓言创作,你也会悟得寓言创作的“真谛”,就是“故事要小”“道理要大”“寓意要隐”。再比如儿童散文。笔者一有这方面的“灵感”,就赶紧提笔写作。因为我知道,灵感这东西她来得快,去得也快,你不立即把她“逮”住,过后再动笔写作,即使写出来,也不是当时的那种“情”和“味”了。笔者从一踏上教育工作岗位,就开始散文创作,坚持不懈,终于收获到了丰硕的成果,出版散文集2部,另有200多篇散文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散文创作带给我的不单是出版和发表,更重要的是让我深切体悟到了创作散文的精髓,就是一定要有“情”有“味”,如果一篇散文少了这两点,一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散文。再比如儿童小说创作。笔者初期创作的儿童小说《愧》(原载上海《少年文艺》,1986年第3期)描写了一个聋哑少女的形象,故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得到了《少年文艺》编辑的专门评论。同样如此,长期的儿童小说创作,让我悟得儿童小说创作的“关键”,就是“故事性强”“人物形象个性鲜明”。限于篇幅,笔者不再一一列举自己创作的其他儿童文学作品及真切的体认。总之,其他学科的教师业余可以不创作儿童文学作品,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是一定要在儿童文学领域里“下水”的,因为你从事的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学”的教育教学工作。这好比是一名游泳教练,你只熟记游泳要点,而自己是一只“旱脚黄牛”,怎么能教得会人家如鱼得水似地游泳?更重要的是,当一个语文教师真正喜欢上了儿童文学创作,他在业余时间里的内在生活就过得充实而有意义了。他不会因为社会表面的人心浮躁和急功近利而受到影响,他知道自己所要的东西,他知道自己怎样去获得他所要的东西,从而内心异常宁静,在他的宁静的内心世界里,收获着只属于他的精神果实,任何外力都剥夺不了。如此,写着写着,他就拥有了真正的写作习惯,一天不写就感到欠缺和不安。这样他的写作水平就越来越高,精神成长就越来越优秀,与其他教师的段位差就越拉越大了。
2.真切感受到各种文体的精神内核。文学为什么要分出那么多的体裁,一言以蔽之曰:精神内核不同。儿童文学同样如此:儿歌,以趣味性引领孩子走进世界;寓言,用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让孩子约略感悟到里边的道理;童话,在有趣的故事里,让孩子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儿童散文,通过津津有味的文字在孩子的心间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日后慢慢开出善良、丰富、高贵的花朵;儿童小说,在一波三折的故事里,让孩子与主人公一起同呼吸共命运,一次又一次的“精神之旅”,孩子的精神就成长得更强壮……教师的儿童文学创作的终极目标不是在于作品在报刊上得到发表,获得所谓的社会承认,而是渐渐提高自己的对于各种文体的写作能力,慢慢走进各种儿童文学题材的核心,为自己驾轻就熟地教学各种题材的课文打下坚实、雄厚的基础。
3.课堂教学臻达有情有趣有效境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其职责是什么?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的习惯、能力。儿童文学是童心文学。当一位教师真正喜欢上了儿童文学创作,并且基本进入了儿童文学的创作状态,他的内心一定是丰富安静舒坦的。因为他的身心几乎一直浸淫在单纯、率真、纯美的儿童世界里,故他一定会比其他教师更热爱、更喜欢学生。一个热爱、喜欢学生的教师,一定是一位学生的“上帝的代言人、天国的引路人”,他“爱学生远胜于爱国家与教会”(杜威语)。学生要是遇上这样的教师,真是他一生的造化了。当一位教师真正喜欢上了儿童文学创作,并且基本进入了儿童文学的创作状态,他的整个人的精、气、神就越接近似学生的“小舅舅”的角色,既使学生与教师有点“辈分”感,又使学生一直想“黏”着这位老师,这样教师的人格魅力、学识修养就成为了学生的典范。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充满真情,又具有不一般的、独特的对各类课文的教法及学法指导、指引,这样他的课堂一定是充满温暖、激情、趣味的。在这样的课堂里,你要学生的学习不真正发生也难!这样的课堂教学会让学生越学越有趣味、越学越有思想、越学越有智慧。学生面对这样的德艺双馨的教师,他的内心是愉悦的,激动的,他喜欢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招一式。加上教师从心底里给予学生最高的地位,尤其是关爱学困生,“倾听花开的声音”,当好学生平等中的“首席”,学生自然会由内而外服膺教师、敬重教师、爱戴教师,说不定在一些学生的心田里已经默默地埋下了长大后也要当一名像自己的老师那样的教师的种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