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民生新闻主播的几点思考
——以《直播海南》为例

2018-02-23周文培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主播民生受众

周文培

《直播海南》开播14年来,致力于为老百姓维权发声,解决百姓生活困苦,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和认可,创下收视佳绩。节目内容既是党的权威政策解读传达者,拥有丰厚的政治资源,又用敏锐视角揭露曝光社会丑陋现象,舆论监督各行各业的良性发展。在当地老百姓心中,有事儿找《直播海南》一定能得到解决。作为栏目的新闻主播,拥有知名度、美誉度和观众认可度,深受观众的普遍欢迎。时代在飞速发展,科技水平在进步,我们不能一直沉浸在过去的荣誉里,主播自身需要不断革新,找准行业定位,大大提高新闻素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勤反思、常提升才能符合日益进步的时代需求,符合不同形式题材的创作表达,符合多元播出渠道的语言格调。新闻工作者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1 从节目定位来看,民生新闻主播应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新闻主播的工作是完成新闻稿件配音和节目直播主持,当拿到新闻稿件时,主播只是看稿顺稿,还是带着问题意识去思考;报道的目的是什么;我们需要帮助社会解决什么问题;受访者当时的心境是怎样;不同专题报道语态语调是否恰当;不同题材声画处理是否得当,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积极思考的。习近平指出,面对受众阅读习惯和信息需求的深刻变化,一些媒体还是按老办法、老调调、老习惯写报道、讲故事,表达方式单一、传播对象过窄、回应能力不足,存在受众不爱看、不爱听的问题,时效性、针对性、可读性有待增强。主播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发现新问题和新变化,才有新思路和新举措让报道更具感染力,才能二度创作讲好新闻故事,并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帮助百姓解决问题。由此可见,主播应带有问题意识,使新闻传播影响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拉斯韦尔在其名作《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中,开宗明义提出了5W分析框架:“描绘传播行为的便利方式必须回答以下5个问题: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运用这一分析理论,以《直播海南》时政稿件为例,主播传达党和政府声音时,通常采用郑重的态度、抑扬顿挫、字正腔圆“播”的方式。权威性是播新闻的主要特点,主播化身党和政府的“代言人”。此时,主播心中应有问题意识:民生新闻节目受众定位是谁,报道将取得什么效果?有了问题意识就有针对性,面对普通百姓说话自然以平民视角、亲切朴实语调解读信息,主播报道的目的就是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改文风”改的不仅仅是文字,还有宣传报道理念和主播叙事方式。当下,民生新闻主播不能再做只看着提字器发声的“传声筒”,配音和主持工作不能空洞、乏味、机械化。笔者认为,工作中主播必须带着问题意识和责任意识,站在百姓立场分析问题,帮助百姓排忧解难,才能在多元媒体时代获得长足发展。

2 从受众市场来看,互动型民生新闻主播更具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高度重视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互动型主播灵活多样,改变“我说你听,我播你看”的模式,通过节目互动、多平台互动、情感深层次互动,加强节目舆论引导力和传播影响力。主播自我才华、气质和语言特色怎样符合时代变革?主播在多元竞争中,互动传播怎样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首先需要对民生新闻节目的受众群体进行分析。

《直播海南》的收视群体男性占57.3%,女性占42.7%,男性比女性略有偏多。比如,女性收视喜好偏于家庭、教育、市场行情变动等信息,女性观众对情感类专题更愿意参与互动。主播在此类稿件处理时就不能平淡如水,语言表达讲究煽情的艺术性,像和朋友拉家常一样话语生动,才能和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主播表情丰富聊着周围发生的人和事,交流感互动才能拉近观众和节目的距离。

少年占8.7%,青年占18.5%,中年占54.1%,老年占18.7%,不同的年龄群体对新闻信息接收方式有所差别。《直播海南》直播时间是每天傍晚18:00——19:00,这是大部分观众放学或下班回家的时段。为了不失去这部分观众,通过互联网传播节目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打破单向传播模式,采用双向互动传播。这需要主播在语言表现上具有平等平视的姿态,通过微博、微信让观众参与观点表达和互动更有价值。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当下,个性化宣扬的时代,观众需要话语权和知情权,观众期待真实感和互动感强的新闻主播。《直播海南》的节目宗旨之一是传递爱心,通过电视播出新闻当事人的感人故事,紧接着新媒体推送传播,短短几小时就能通过手机“轻松筹”等方式完成几万元的线上筹款帮助求助者。互动型主播增强社会群体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也发挥了民生新闻节目真正的作用和力量。

干部、管理人员占34.8%,个体、私营企业占6.4%,公务员、雇员占13.6%,工人占8.4%,学生、无业占35.9%,其他占14.9%,不同的知识水平和职业分工对节目的需求和主持人风格喜好有所不同。通过对受众收视调查分析发现,观众厌恶自说自话,浅薄生硬,拿腔拿调的播报方式,端庄大气、机智灵敏、亲和互动型主播受众群更广。观众乐于见到主播通过新媒体交流互动,观众的心理诉求不光是服务受众,而是尊重百姓的意见和理解百姓的所思所想。笔者做过测试,通过栏目的官方微博、微信和粉丝观众进行互动,可针对节目内容进行探讨,或亲切问候自然交流,也可做一期新媒体直播,通过互动大大增加了观众对节目的兴趣,也提升了观众对节目的忠诚度。

由此可见,互动型主播是时代所需,已不再拘泥于传统新闻节目样态的画中人,而是出现在观众手机里,走进百姓“朋友圈”中唠家常似地讲述故事的新闻人。民生新闻主播不能只处在方寸之间,需要走进百姓生活,站在百姓立场思考,评说百姓关心的事情,为百姓排忧解难,才能具备核心竞争力持续赢得受众市场。

3 从生存态势来看,塑造民生新闻主播的品牌

在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如何加强主播品牌形象管理,怎样提升民生新闻节目的整体品牌形象,如何在竞争中出奇制胜,十分值得思考。《直播海南》重视新闻主播的品牌塑造,通过形象包装和拍摄个人宣传片,打造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实践中发掘主播的潜力。但是,品牌战略的思考还处于初始阶段。在媒体激烈竞争状态下,需要有影响力、号召力、品牌力的主播,并以此整合媒体资源,提升媒体形象。只有将主播特点和栏目品牌形象匹配进行推广,主播风格就具有标志性,从而发挥重要作用。

民生新闻主播必须具有较高政治素养,社会责任感,坚持正确导向,引导社会热点,才能更好地塑造品牌形象。主播和栏目进行捆绑,融为一体,在节目中形成自己品牌式的风格吸引受众,继而带动电视台和栏目的关注度和品牌力提升,形成良性循环。笔者认为,品牌是区分的标识,提供认知的差异,具有排他性。品牌塑造是为了在观众心中建立和产生独特的印象。主播只有加强自身的专业品味和素养格调才能具备品牌影响力。《直播海南》时常会推出主播的宣传海报,设置环节让观众和主持人互动交流,规范主播参与台外的商业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互动,形成品牌效应。毫无疑问,主播的因素对受众市场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明星主播造就品牌栏目,相互促进才能发挥更大的品牌影响力,大大提高收视率和关注度,迅速赢得广泛的社会赞誉和显著的舆论权威地位,才能继续成为行业带头人和改革创新的领军者。

4 增强主播“三个”意识,顺应时代发展,把握时代机遇

增强主播“三个”意识才能提升新闻主播节目控制力、语言表达能力、市场竞争力。“三个”意识,即创优意识、精品意识、竞争意识。近年来,“新闻主播”的亮丽称谓赢得追捧,引得无数年轻男女想要入行,然而,到底什么是新闻主播,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主播,民生新闻主播又必须具备哪些素养?笔者认为,不能一味追求年轻化、形象化,而是有创优意识、精品意识、竞争意识的主播才能更具有生命力。

具备创新意识,主播会有开拓创新的精神,钻研业务的热情。精品意识是一种价值意识,在打造探索中能够让主播自身功底充分发挥作用。具备竞争意识,主播会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比如,《直播海南》每年都会有台风专题报道,主播需要随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信号中断迅速整理语言救场,插播紧急求助信息沉着应对,播出感人温情画面把控情感的“度”,等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新闻主播何尝不是如此。主播必须有多年的职业训练和生活感悟,大量采访积累,还要有学者般的钻研精神,才能具备深刻思考和高度提炼的新闻素养。

新闻制作的播出过程是串连式环环相扣的,作为关键性的“最后一棒“,主播只有不断提升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勇于开拓创新,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才能紧跟融媒体时代的步伐,塑造区域品牌优势,提升新媒体传播力。在思想感情、审美情趣、生活阅历、学识修养上不断攀升,讲真话、多互动,谈热点、塑品牌,聚焦点、强意识,才能持续赢得市场和观众。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共中央文件研究室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主播民生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人气』主播
第一次做小主播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中国蓝主播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我是小主播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