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媒体时代下的纪录片传播

2018-02-23乐美真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2期
关键词:纪录片传统媒体受众

乐美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变革,我国媒介传播形式从报纸、电台、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逐渐转向互联网、视频、微博、移动客户端等新兴媒体。任何形式的传播都离不开媒体,纪录片也一样。我国当代纪录片的发展与媒体事业的发展是一样的,作为较早出现在受众面前的纪录片,它的发展能映射出现代中国电视发展的进程。如今的时代是一个全民都可以拿起手机拍摄记录的时代,越来越便捷的纪录形式和不断革新的传播模式,使众多新兴媒体不断发展壮大。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也为纪录片的传播带来了创新,形成了纪录片传播的新格局。

1 传统媒体时代与新媒体时代的纪录片传播

在1958年之前,我国纪录片大多都是由新影厂和八一制作厂制作的电影纪录片。影片时间不长,大多都是新闻简报或取材于当时的战争题材,都是通过电影银幕呈现给观众的。新时期以来,纪录片的时长增加、题材内容也更加丰富,随着电视机的普及,电视台逐渐成为纪录片播放的主要平台。《丝绸之路》《话说长江》等大量优秀纪录片通过电视台向观众放映,并一度书写了中国电视的辉煌。而随着互联网、数字媒体、新兴媒体等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传播的纪录片遇到瓶颈,传播方式简单、播映量少、与观众的信息交流不及时等都成为阻碍纪录片广泛传播的原因。而现在,纪录片借助视频网站、社交媒体、电脑、手机等来实现传播的及时性与互动性[1],提供给大众更简便快捷的观看方式。

2 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传播改变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带给纪录片最直观的改变就是传播方式和形式的变化,无论是传播手段的增多还是传播形式的改变,都使纪录片的传播越来越注重通过新兴媒体去展现。传统媒体制作的纪录片或许已不跟不上这个时代的发展步伐,要想纪录片能够实现全方位传播发展就必须顺应时代潮流,通过新媒体手段实现其更好的价值。

2.1 传播方式的增多

以前的纪录片传播大多通过电影银幕、电视等传统媒体来实现,虽然显得正式严谨,但很多时候大众并不能很好地去了解它、关注它。网络时代的到来拓宽了纪录片的传播方式,网络、数字电视、手机、iPad等都将成为纪录片传播的方法途径之一。人们通过这些新兴媒体可以及时有效地关注世界各地的信息以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观众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在网上搜索自己感兴趣的纪录片,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施观看纪录片,这大大扩大了纪录片的传播空间,延长了其生命周期,使原本看似“不近人间烟火”的纪录片更贴近人们的生活。

2.2 传播形式的改变

人们所熟知的纪录片像《舌尖上的中国》《大国崛起》《话说长江》大多时长较长,常见的有30分钟、45分钟、1小时等类型,这在电视上播放非常适合。而如今,为贴合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任何事物都讲究简洁便利,纪录片的传播形式也发生了改变,原本较长的纪录片也会缩短,变成只有25分钟甚至只有几分钟的内容。就像《指尖上的传承》系列纪录片,这些纪录片每个题材都有3分钟和25分钟版本,虽然时间短但制作依然严谨讲究、内容丰富、构思精巧,可以说是形式上与传播上的变革创新,满足人们在碎片化时代不同场景下的观看。就像这纪录片里说的那样“方寸之间,展现精华;分秒之间,承载历史”,如今的纪录片通过这“方寸之间”也能很好地呈现在观众面前[2]。

3 新媒体时代对纪录片传播的影响

3.1 传播群体大众化

传统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的受众通常是电视台观众和少量院线观众,不仅传播人数较少,传播时间地点也会受到局限。而新媒体时代,纪录片在保持原有受众的基础上,通过众多视频网站和移动客户端等巨大的受众群体,达到培养新的受众群体的目的。新媒体及时、开放、海量、互动等种种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体验优势,促使其受众人数迅猛增长。不论是长期观看电视的中老年群体还是沉迷于智能科技产品的时代青年,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观看纪录片,提升纪录片本身影响力的同时,也推动了整个纪录片行业的壮大。

3.2 传播主题多元化

早期我国纪录片主题大多都是英雄主义题材、战争题材或具有教育意义的题材,在当时符合社会发展现状和需求。很多时候,纪录片承担着用影像表达国家民族认同、形成民族自豪感的重任,通过传播国家观念和民族文化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关注。而现在纪录片主题不断实现多元化,从关注事到关注人,尤其是关注社会中的底层群体,通过他们的故事去刻画现实,通过关注他们的内心去传达纪录片的主题理念。这使人们在制作纪录片时更注重主题内容的多元化、生活化。如纪录片《雨后》讲述的就是一个北漂青年在一场北京暴雨后窘迫又挣扎无奈生存的故事。这部片子不像其他纪录片描述国家描述历史,而是从小人物角度出发,拍摄一个平凡人最真实的生活故事,这样的片子更多时候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激发观众内心的情感体会[3]。

3.3 全媒体互动传播

近两年,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变成了传播媒介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力量。纪录片在新媒体环境下实现高效、及时的传播,再联合传统媒体的作用,形成全媒体互动的局面。以往需要大制作、精筹备、高创作团队才能完成的纪录片制作,在如今科技发达、互动频繁的时代也能做到一部手机、一台相机就“人人”可以记录下身边的故事。2017年2月,一部名为《黑象》的纪录短片在视频网站播出后短短一个星期就有超过1 400万人观看。这是因为片子与泰国大象旅游业背后的黑幕有关,在年轻人尤其是爱好旅游的人中引起了强烈共鸣。随后,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纷纷报道,众多明星名人微博主动转发,引起更多人关注,上线10天,点击量破5 000万。可以看出,通过视频网站、微博、朋友圈等新媒体平台,再加上传统媒体的关注,纪录片可以达到全媒体互动传播,更加全面、立体地展现内容。

3.4 现实问题

在感受到新媒体时代给纪录片带来的良好机遇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随之而来的现实问题。新媒体环境下所带来的低门槛制作吸引了一大批纪录片爱好者加入创作队伍中,然而,缺少一定的设备和制作,使大部分制作出来的纪录片内容不精、画面不佳,形成了良莠不齐、量多而质不精的局面,容易使观众丧失观看纪录片的兴趣。而今网络时代信息众多纷杂,在娱乐信息、商业性、利益化充斥着影视艺术作品的今天,“曲高和寡”的纪录片未必能迅速吸引观众的眼球、符合观众的胃口。这就需要纪录片创作者注重民族个性发展与价值取向,制作出贴近大众生活、服务受众群体,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的纪录片。

4 结语

新兴媒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媒体的创新和完善,新媒体时代下的传播形式和效果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而我国纪录片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至今,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展现着优秀的品质和特色。纪录片应借助新媒体的强劲势头,通过与传统媒体的连接融合,实现纪录片传播的多渠道、多方位、多元化,从而更好地为大众服务,实现自身价值。

[1]杨智慧.新媒体时代我国纪录片传播发展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4.

[2]张成军.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传播[J].电视研究,2013(9).

[3]宋雅娟.新媒体时代我国纪录片传播发展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6(11).

猜你喜欢

纪录片传统媒体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纪录片之页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