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的生存发展

2018-02-23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2期
关键词:广播电台类节目舆论监督

翁 鑫

进入21世纪以来,媒介传播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社会大众从倾听者变成了诉说者,借助网络、通讯软件、电台等方式能够迅速查询信息、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媒介传播改变了传统的媒介运作方式,为社会大众带来了成本最低、速度最快的发声途径。而对于社会舆论传播来说,广播电台是舆论传播的一大途径,如何促进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的生存发展,成为广播电台急需解决的现实性问题。

1 广播电台舆论监督类节目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广播电台的发展呈现下降趋势,人口覆盖率也有所下滑。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带来,移动用户占比大幅提升,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不受关注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广播的覆盖情况。一直以来,舆论监督类节目的主要责任是监督政府工作,被视为广播电台的特色栏目,具有弘扬和维护百姓利益的作用,大众称其为“百姓的代言人”。监督的工作基本上都是舆论的焦点问题,是社会大众身边的一些事,与群众的关系非常广泛。但目前,受新媒介的影响,广播监督类节目的生存发展遇到了不少的挑战。

首先,在地级的舆论监督类节目中,缺乏技术及资金支持,舆论监督类节目发展资金不足,使广播监督节目的多元化发展受到阻碍和制约,尤其是在资金上与上级媒体相比相差很大。其次,与地级舆论监督类节目相比,为了提升收视率,区级及更小些的节目使地级舆论监督栏目发展面临很多问题,从而导致其难以生存发展。另外,在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发展缓慢,受众关注度有所下降,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对广播电台舆论监督节目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新媒体以其信息传播速度高效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吸引着更多的受众,严重影响了广播电台的发展。

2 新媒体时代做好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的重要性

新媒体时代,多媒体格局得以确定,大众发声时代到来,新媒体是信息的第一传播者,各方逐渐实现平等对话,多媒体平台成为人们发声的首要途径。在信息传播上,新媒体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新媒体具有广泛性、速度性及传导性等特征。而作为舆论引导及监督的一大途径——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如果不规范消息的传播,不重视自身建设,就有可能使传播的消息危害社会。在新媒体格局下,广播电台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截止2016年,我国已办理台站执照的无线电台站达到了443.46万个。作为全媒体格局中的重要一环,数量众多的广播电台对舆论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对舆论的传播与引导作用巨大。尤其是专业的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其能更好地发挥引导舆论及社会监督的作用。因此,新媒体时代要做好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就要先做好自身建设。

3 新媒体时代中做好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的措施

从广度、烈度上来看,我国的网络舆论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舆论场,网络舆论的正确引导及监督是广大传播媒体的重要任务,任何的风吹草动都能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内传遍整个网络。为了正确引导舆论走向,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要找准角度、正确解读,准确抓住社会热点的中心,积极化解社会矛盾。

3.1 增强监督思想意识,提升主持人素质

首先,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要以党的原则为基础,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起正确的监督意识。目前,随着新媒体时代社会舆论传播特点的变化,如何正确引导、监督舆论成了国家越来越重视的问题。由此,作为社会舆论监督类的节目,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将正确的意识传导给大家,积极地为人民答疑解惑,紧紧抓住时代的特征,将舆论引导到正确方向作为自己的首要责任。

其次,要从大局出发,在提升自身政治嗅觉的基础上,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观众能正确解读国家的方针政策。还要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客观解读,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联系起来,以传播正确舆论为原则,将真相传达给群众。另外,要注重提升这类节目主持人的专业能力素质,使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保持从容淡定,感染并引导听众,主持人要拥有优秀的心理素质及临场应变能力,注重提升自身临场发挥能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准则,确保对新闻事件的解读符合正确的政治思想,具备高政治素养及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从实际出发,做好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3.2 关注群众需求,增强社会责任

作为沟通民生民意与国家政策制度之间的一座桥梁,广播电台的舆论监督类节目是国家和中国共产党思想落地的一大途径,是人们了解国家政策制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选题上,节目应该站在推动国家工作的高度上,从大局出发,重视节目选题的质量,从而促进广播电台舆论监督类节目的生存发展。舆论监督类节目的选题应是国家关注的,因为其包含的“舆论”与“监督”是人民比较关心的话题,所以,舆论监督类节目可以选择一些人民普遍关注但又易存在误区的话题。如:国家制度政策的相关解读及诸如医疗改革、食品安全、养老金改革等民生话题。通过对这些相关事件的解读,解答大众疑问、将国家相关政策介绍给听众,让大众放心,使国家管理更易推行,既是选题的意义所在,也是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的社会责任。同时,为了吸引听众,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要避免小而泛、无意义的主题,要紧扣政府及大众的联系点,增强选题的实际意义,体现新闻的整体意义。

3.3 正确解读、批评舆论话题,充分把握舆论监督的角度与尺度

一般来说,话题解读的角度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并且各个角度具有不一样的特点及精彩之处,因此,新媒体时代下,在对话题解读的把握上,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的角度及尺度的把握往往比较困难,在话题解读的角度上比较难以抉择,难以掌控话题解读的深度。并且,由于电台是属于言语较为自由的场所,话题解读大多事关国家相关的政策制度,因此,许多主持人可能会出现过度解读或过度批评等问题,所以相关的限制规定也比较多。就舆论监督方面,从不同的角度上进行解读效果会不一样。因此,舆论监督类节目的工作者要关注话题重点,从群众最关心,最有意义的角度进行解读。并且不应歧视对待或者片面支持单一方,在进行监督批评时,应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当事人;做好事实调查,增强当事人的话语权和解释权的平等性,不传播谣言,增强言论说服力。另外,应注意不过度解读或故意将听众向极端方向引导,注重地区的均衡关注,不一味的批评、指责;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不能为监督而舆论、为吸引注意而舆论,应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另外,为促使问题的解决和事实的水落石出,舆论监督类节目的工作者应牢记节目本意,正确地把握话题选取的角度及解读的深度,不能过分割裂人民与政府的关系,要尊重舆论传播的规律,不能为了报道而报道,报道不应违背客观事实,呈现“一边倒”的状态。。

[1]杨春慧.浅谈广播电台舆论监督类节目的多元化运作[J].科技传播,2016(13).

[2]陶悦.做强载体 做活内容 做精团队——浅谈移动优先战略下传统舆论监督类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J].新媒体研究,2017(22).

[3]刘强.舆论监督类热线节目监督职能探索——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新广行风热线》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7(21).

猜你喜欢

广播电台类节目舆论监督
广播电台播控系统的监测技术研究
AOIP技术在广播电台播控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探究微信平台在广播电台的应用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新电视时代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与应对策略
新闻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如何提升传播能力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青海取缔23个非法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