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网络直播伦理失范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2018-02-23段晋星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主播伦理受众

段晋星

“方正证券预计,2016年直播市场规模达到150亿元,2020年将达600亿元。”[1]在此期间,互联网巨头也进入到网络直播行业,一些明星偶像也加入网络直播,网络直播已从草根直播转为“品牌”直播。网络直播与各行各业紧密相结合,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也为大学生开辟了新的文化消费渠道。网络直播中的一些伦理失范现象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一定影响。

1 网络直播伦理失范现象

1.1 内容方面

网络直播内容鱼龙混杂。网络直播盈利的主要方式是网红经济,其实质是“粉丝经济”,网络主播凭借自身在直播平台的影响力,通过视频的点击率和粉丝打赏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在利益的诱惑下,有些网络直播主播为吸引更多粉丝,博人眼球,突破道德底线,直播内容充斥着低俗色情、庸俗无聊、暴力血腥。网络直播内容质量不仅不符合伦理道德要求,还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

1.2 言行方面

网络直播中言行失当。网络直播是一个人际交往和展示自我的平台,但网络直播平台也成为一些网络直播主播的“秀场”,例如,有网络主播在直播过程中“晒”名牌包包、奢侈品、大量现金等,引起一些粉丝盲目跟风。在网络直播中有些主播的言语行为不当,有用语不文明现象,使用一些低俗词语,对社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阻碍文明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

1.3 伦理意识方面

网络直播中伦理意识淡薄。中国优秀文化与伦理道德源远流长,伦理道德是人格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社会人际交往的重要纽带。一些网络直播主播伦理道德意识淡薄,缺乏人文关怀理念。据报道有网络主播直播做慈善公益的过程,但实际情况与直播内容不符,利用慈善公益,获得更多关注度。在这个过程中,既欺骗了爱心人士,也使被帮助者受到伤害,对社会公益事业造成负面影响。另有相关媒体报道,在车祸现场,当事人或目击者将车祸现场进行直播,一方面是对当事人、受伤人员及其家属的不尊重,另一方面是满地狼藉、充满血腥的画面会对受众的视觉产生冲击和对受众心理众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2 网络直播伦理失范现象的原因

2.1 利益方面

网红营销模式有一条较完整的生产链,从主播招募、培训、上岗以及发展延伸项目。网红经济可以产生相当可观的收入,且投入回收速度很快。网络直播行业竞争激烈,网络直播平台间和主播间还存在不良竞争的现象,利益的趋势使一些网络直播主播放弃道德伦理底线,出现失范言行,甚至有些游走于相关法律法规边缘。

2.2 受众方面

“尼尔·波兹曼曾经谈到,互联网时代正在构建一种娱乐化的大众媒介,这种媒介提供的肤浅甚至恶俗的快乐是欲望发泄式的,是缺乏思索和精神参与的,几乎所有的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2]过度娱乐化,缺乏社会责任感,会对受众造成降低文化品位和引导错误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在网络直播中,也显现出一些受众的低俗趣味和猎奇心理,网络直播一味地迎合受众,则会不断降低道德底线和文化品位。

2.3 监管方面

2016年,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网络直播乱象管理的法规政策,法律法规在进一步完善。对网络直播的监管既需要法律法规的强制约束,也需要道德伦理的自我约束。有关部门加强对网络直播监督管理的同时,也需要对相关平台和主播组织培训,引导行业良性竞争,维护行业生态环境,营造生态健康的网络环境和发展优秀的网络文化。

3 网络直播伦理失范对大学生的影响

3.1 人生观

青年是人一生中奋斗的重要阶段。自古有“勤能补拙”等谚语警示后人要勤奋刻苦。一些网络直播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心态,做出超出道德底线的言行。人生观与价值观、学业观、职业观等紧密相关,人生观影响着人生方向和选择态度。人生观的树立,不仅影响个体发展而且影响社会发展。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重要角色,也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3.2 学业观

大学时期是人一生中知识积累和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大学生是网络直播受众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有主播网络直播现场撕书,并表示读书没有意义,会对大学生的学业观产生不良影响。网络主播中也有一部分是在校大学生,不规律的作息不仅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而且其学习时间安排不科学,会影响学业完成质量。

3.3 职业观

职业的选择多种多样,每种职业都有其意义和责任。作为一名网络直播主播,需要清楚了解其所从事职业的职业观、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在网络直播中传递“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有助于职业理想、人生理想的实现。

4 相关对策及建议

4.1 完善监管制度和创新审查制度

随着网络直播的兴起,网络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呈现爆发式增长,网络直播中的乱象也层出不穷。2016年11月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可见,我国对网络直播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使网络直播走入法治正轨。在加强监管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管理模式和细节,净化网络空间。网络直播是互联网技术进步的产物,需结合其特点,创新审查制度。对网络直播的监管让网民参与其中,对网络直播的审查,将网络直播规范与网络直播平台和主播的信用等级相联系。

4.2 加强伦理道德意识的培养

树立网络主播的职业观,提升从业资质。从职业品德、职业规范和职业责任等方面提升网络主播的职业素养,增强网络直播平台和主播的社会责任意识以及强化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和具体实践应用。受众不只是简单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会对接收到的信息解码后,进一步思考是否符合其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加强受众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有利于建设有序的网络直播行业环境,提升全民道德素养。

4.3 加强媒介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培养

文化素养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媒介素养是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加强网络直播主播的媒介素养和文化素养,提升网络直播主播对媒介的正确使用能力,在内容方面选取“正能量”信息传递给受众,形式方面采取既符合文化素养的需求又符合丰富多样的展现形式。另一方面,加强受众的媒介素养和文化素养,有利于受众“抵御”不良内容,杜绝网络直播中失范现象造成的不良影响,对产生的负面影响具有“免疫”功能。

网络直播的未来发展是人才的竞争,是“内容为王”的竞争,是高品质媒介产品的竞争。大学生要做优秀内容的生产者和“正能量”的从业者,在直播中展现正确的人生观、学业观、职业观,履行社会义务,发挥大学生的优势,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奉献一份力量。网络直播与大学生紧密联系,网络直播对大学生的生活、价值观、行为方式、学习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1]顾春晓.投身红海一直播如何引领直播洗牌革命[J].广告人,2016(10):204-205.

[2]罗敏.网络直播的伦理失范与发展前景[J].青年记者,2016(10):39-40.

猜你喜欢

主播伦理受众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人气』主播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第一次做小主播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中国蓝主播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我是小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