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新闻节目表达方式的影响因素

2018-02-23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2期
关键词:播音员新闻节目听众

丁 玎

任何新闻节目的立足点都是新闻事实,因而都应真实表达、如实传递。但因为不同媒介形态对新闻内容的传递方式有很大影响,所以新闻节目就会产生千差万别的节目样态。广播传递信息的核心载体是声音,因而播音员的语言表达就成为新闻播得好不好,也就是内容传递得清楚与否、准确与否的衡量标准。

影响广播新闻节目表达样态的因素有很多,可以将其分为播音员个人风格、表达能力、节目时段、节目风格设定、播音的心理动因等。

1 播音员个人风格对节目表达方式的影响

播音风格,是播音员播音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播音风格在播音员长期的播音实践中形成并得到受众认可,是播音创作成熟的标志,受时代、民族、阶级的制约,也受地域、语境的影响。

播音员的播音风格是影响新闻表达的重要因素,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青音曾说,播音员主持人其实是将自己的身份在节目中符号化,把自己性格特点中与节目相符的部分结合起来,久而久之便成为听众熟悉的主持人,也自然形成了播音员的播音风格。

播音员主持人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结合自身性格特点、个人特色与条件,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表达风格。同一条新闻,不同的播音员产生的播读效果就会不一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主播郑岚播音风格大气端庄,表达自然晓畅;播音员忠诚播音稳重,风格独特;播音员雨亭风格活泼,富于变化,平易近人。总的来说,有亲和力、真诚、大方的播音员主持人更受听众青睐。但这并不意味着播音员都要都变成一种风格,而是应结合自身特点,逐渐形成能被听众接纳、更贴近传递新闻需要的风格。

2 播音员表达能力对节目表达方式的影响

播音专业的初学者经常会对播音产生误解,以为学习某个播音员的语调就具备了所谓的“播音腔”。其实不然,播音的本质就是说话,就是表达。播音需要规范,但需要规范的是吐字归音和语法规则,也就是语音语法要规范,符合普通话的使用习惯。播音绝对不是拿腔拿调,有的播音员即便走上工作岗位,还是没有找到正确的表达方式,因此就会出现各种形式的调,如保险调、唱调、主持人调,等等。

影响播音员表达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吴郁曾在《当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一书中系统分析播音员主持人的能力素养,若将其他一些因素也囊括进来,我们可以把播音员主持人的能力素养概括为: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而且播音员主持人的素质会产生动态变化。

播音员主持人的政治素质是第一位的,播音员主持人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本质是新闻工作者,必须要有极强的政治意识。专业素质不仅局限在对普通话的要求上,更体现在新闻素质上。在一档新闻节目中,播音员可能既会播报新闻,也会进行电话连线,甚至可能和嘉宾进行交流,提问控场,这也就对播音员的新闻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心理素质是需要长时间的实践锻炼出来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评论员白岩松曾说,主持人一定要有一颗“大心脏”。所谓大心脏,更多强调的是这种临场不乱的过硬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自然更不必说,当下,播音行业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其实就与行业从业者的文化素养参差不齐有很大关系。真正能够在这一行业中立足的人,不仅专业能力过硬,而且在不停学习,广泛涉猎,不断汲取知识,武装头脑。只有这样,才能为播音员主持人的未来发展积蓄力量和后劲。

3 节目时段对节目表达方式的影响

广播节目的风格与节目时段也有很大关系。晨间节目,节奏明快,清新悦耳,在轻松的氛围中引导听众开始新的一天。例如,大连新闻广播的《大连全新闻》和《我爱早高峰》等栏目,就立足大连,打造晨间时段精品节目,打包新闻内容,将新闻信息准确、高效率地向受众传递。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频率的晨间节目《新闻纵横》是央广的老牌节目,以“新闻纵横,追问新闻”为立足点,挖掘新闻深度,梳理当日清晨和前日晚间的重要新闻资讯,版块设置多样,内容详实丰富。这些节目的设置都紧随听众的生活节奏,贴合听众的收听心理和需要,早间时段的节目节奏不适宜过快,也不应过慢。早间节目新闻主播应把握好节目节奏,恰当安排音乐等节目元素,结合节目需要,突出节目的主体风格。

而晚间节目则相对可以放慢速度,目前全国新闻广播频率更多地将新闻评论节目和新闻谈话节目放在晚间时段。一方面,可以对当日全天资讯进行梳理;另一方面,可以围绕某些新闻进行评论,帮助听众扩展新闻视野。晚间节目则需要播音员在准备节目时,尽可能充分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形成基本认知,放慢节目节奏,慢慢引领听众进入到节目中。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频率《央广夜新闻》主打“理性决定深度”,每天晚上3个小时,为听众梳理全天重要资讯,结合记者的录音报道,邀请两位特约评论员对当日新闻做盘点和分析,听众和网友还可以通过微博与节目进行互动。

绝大多数广播频率都会在整点设置新闻版块,将最新的资讯向听众广播。白天听众的工作节奏相对较快,因而新闻更新速度也应适应绝大多数听众的节奏。大连新闻广播上下午整点时段的《1033快新闻》,就力争做到新闻报道的快速、准确,把新鲜丰富的资讯集合在半小时内,能够做到新闻传递快捷而集中,保证时效性。

当然,不同新闻频率的频率定位不同,对节目的要求也不一样,所以要因定位而异,因新闻而异,因风格而异。

4 节目风格设定对节目表达方式的影响

如果在考虑风格问题时只考虑到播音员主持人的风格,其实并不完整。一档节目的存在、延续及其风格形成,会受到该广播电视台风格的影响、频率风格的影响以及节目定位的影响。

节目风格或清新或明快或严肃,都会影响到整档节目的定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在2009年改版之前的一档新闻评论节目《新闻观潮》可以说是《央广夜新闻》节目的前身,该节目的风格轻松明快,两位评论员和一位主持人围绕当天的热点话题进行点评,老百姓关心的事情,都会作为当期选题进行盘点梳理。主持人向菲、青音和蒋术结合节目风格和节目定位,引导评论员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和点评,融合听众对事件的看法和观点,为新闻事件的评述寻找新的切入点,丰富了节目内容。

除此之外,电视节目也有很多值得广播节目借鉴的经验。海霞曾在《电视新闻播音主体的自我解放与角色定位》一文中写道“央视晚间体”呈现出来的一种“软性化”趋势,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播音员成为与观众平等的朋友,产生与新闻内容和节目节奏一样的心理感受,也就是“信息共享,认知共识,愉悦共鸣”,以此彰显一种人性化的新闻呈现方式。时至今日,央视《晚间新闻》栏目依然延续着这一风格,主播彭坤富有活力、充满人情味儿的播音方式,拉近了栏目和观众的距离。

同样,央视的早期新闻栏目《本周》也是首屈一指的金牌节目。主持人贺红梅自己也讲到《本周》这一栏目,具有亲和力、趣味性与和谐性的表述方式。亲切而不谄媚的播音方式,不像是播音,更像是与人交流,拉近主播和观众的距离,设身处地为观众着想,提高观众的收视兴趣。

对于广播节目来说,如何让没有画面作为辅助的声音,变得更加有活力、亲和力和人情味儿,是每个播音员主持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5 播音的心理动因对节目表达方式的影响

要想让新闻事实呈现得更加完整、打动人心,尊重事实只是基础,更要求播音员产生与新闻内容一致的新鲜感和兴奋度,从心里产生不可不说的倾诉动因和欲望。

对于广播新闻来说,声音的呈现能力和表现力决定了新闻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但能够真正控制声音的不是简单的技术层面的技巧,而是播音员主持人在尊重稿件、理解稿件的基础上,调动自己的表达欲望实现的。广播新闻节目播音员有时新闻播得不清楚、不明白,首先是自己没有理解新闻的含义、新闻产生的背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播报这条新闻,找不到这条新闻让自己兴奋的新闻点。其次,就是广播节目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广播播音员在节目直播过程中几乎是全能手,常会遇到急稿播报、电话连线、设备操控、调整节目播出单等情况,由此,为保证节目安全,播音员往往对新闻内容不够专注,播报方式上墨守成规,出现模式化和固定腔调的问题。

我们常说播音是稿件的“二度创作”,播音员在处理编辑记者稿件时,会引发自己对稿件的感触,但往往播音员的“编辑思维”过于薄弱,不能充分理解新闻内容,也就不能把自己的情绪调动到最兴奋的状态。心理上没有变化,播音也就成了念字。加之,为了保险和播出安全,播音员根本不与听众交流,做不到对听众足够真诚,也就很难拉近与听众的心理距离。

新闻文稿是播音的基础,广播新闻节目的细分类型又是多种多样的,播音员主持人平时必须做好课下功夫,提高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度,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让播音风格优势最大化。播音员主持人也要有意识地将自己融入节目,让节目风格和播音员相互影响和促进。更重要的是,播音员主持人需要不断学习,真诚表达,从而不断提升和改进节目表达方式。

[1]张颂.播音主持艺术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吴郁.当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3]付程.论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影响力[J].现代传播,2003(8).

[4]贺红梅.谈《本周》节目的四种表述方式[J].电视研究,2007(11):63-65.

[5]海霞.电视新闻播音主体的自我解放与角色定位[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3):83-85.

猜你喜欢

播音员新闻节目听众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浅谈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纯洁性
纸媒是怎么做起一档新媒体音频新闻节目的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电视新闻节目的后期编辑技术与创新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论播音员主持人的新闻敏感性
表达心情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