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018-02-23海南省儋州市西华中心学校陈广旺

新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正方体长方体导图

□ 海南省儋州市西华中心学校 陈广旺

一、用数学知识去认识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如果学生能在生活中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说明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数学意识。比如,二年级的学生去买橘子,买了3斤橘子,每斤6元,收银员收了18元,他马上想到3×6=18(元)。在新知识的教学中,引入生活实际需要的问题,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为今后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起到示范的作用。与此同时,这些实际中的数学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主动去构建新知识做好铺垫。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先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现在老师要去买篮球,一个篮球80元,要买12个,需要付多少钱,谁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这个问题会激起学生的好强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后,再次在生活中遇到此类乘法的实际问题时他就会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去解决。课堂上不断地训练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的一条途径。

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特点等精心地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能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学习数学知识。比如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中,我这样设计教学活动:先让学生在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中标出 “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之后展开纸盒,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的“上”面与“下”面,“前”面与“后”面,“左”面与“右”面的面积分别相等。同时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是等于这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即是把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转化为求这六个面的面积。最后引导学生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以及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此教学活动中,借助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具有直观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对课本知识也较容易地掌握和理解,与此同时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会得到提升。

三、强化形象及抽象思维结合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阶段,中低年级主要由形象思维为主,高年级是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依据学生这一认知规律特点,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教具、实物模型,抑或是利用多媒体教学等进行教学。这样符合学生的直观认知,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比如在教学五年级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时,给学生小组内提供一些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小组之间利用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长方体,记录好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小正方体的数量以及体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每组数据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体积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后会发现会发现长方体的体积刚好等于它的长×宽×高的积,即得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若让学生直接想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那是很难的,借助小正方体的体积来引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学生更容易推导出。小正方体的实物模具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认知,学生在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过程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

四、核心问题引领教学,培养学生认识知识的本质

王文英老师认为核心问题起到统整,引领,揭示要点的作用。核心问题指向所学知识的本质,通过它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并促成其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它是整合所学内容的关键和重点。以三年级《认识分数》为例,分数的本质就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可以先通过举例子让学生明白以“数量”来表示分数和以“份”来表示分数,要想得到分数必须“平均分”,再引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比如三年级的《认识分数》可以通过核心问题一步一步引出分数的本质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分数的认识》的核心问题可以确定为“表示分子的数,与表示分母的数有什么联系?”因为分数对于学生来说很陌生,之前的知识经验里没接触过分数。什么时候才用分数来表示,什么是分数等一系列的问题会使学生感到困惑。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核心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刻的认识“分数”的本质。在核心问题确认后,可以再提几个辅助问题来推动“核心问题”的提出。分数的表示前提是“平均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原有的分东西的经验,引入“现在有1个桃子,要分给2个同学,怎么分才公平”,这就是潜在说明分数的表示前提是要“平均分”。每人的“一半”就是“二分之一”,认识“二分之一”后,通过类比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最后给出核心问题:“这些分数中,表示分子的数和表示分母的数有什么联系?”学生通过谈论后会发现,“分子的这部分”来自“分母”。

核心问题的提出要围绕着教学目标来展开,不然教学效果会恰得其反,通过教学核心问题,知识点层层推进,重难点迎刃而解,在学生认识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中,问题具有目的性,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问题能聚焦,指向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具有深意,顾及当下,又能着眼未来。用核心问题去引领教学,教学效果会得到提高。

五、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又叫作“心智图”,它用画的方式来记录思考和创作的过程,是一种组织结构性的思维工具。它可以通过关键词、连线、色彩等信息来组织构建和重组记忆链接,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表现出来。通过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从而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逻辑化、系统化,做到知识点清晰,重难点突出,知识点的联系明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散学生思维,提高逻辑概括能力以及提高学习的高效性。

目前小学生所接受的学科教育中,数学学科是最能训练逻辑思维的学科。为让学生今后能适应生活和学习,必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在众多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方法当中,思维导图无疑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比如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总结出小学阶段所有的换算的单位,由关键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单位,重量单位派写出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归纳总结出此类换算知识体系。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教材中的知识具有“螺旋上升的趋势”。所以前后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关联,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复习、分类和归纳。而这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思维导图,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思维导图来整理和归纳知识,在这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会得到不断的发展。

猜你喜欢

正方体长方体导图
拆拼长方体
给正方体涂色
拆拼长方体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抓不变量巧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