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审美情感的思考

2018-02-23

新课程研究 2018年36期
关键词:美美想象环节

情感是一切文学艺术的生命,没有情感,就没有想象,也就没有艺术创造。审美情感,是人对客观存在的美的体验和态度,它贯穿于审美过程始终,是审美活动的条件和动力。如果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缺少审美情感的参与,就无法走近作者,走入文本,从而始终以旁观者的角度被动、客观地进行浅层感知,那么教师即使进行反复引导也只是在唱独角戏,语文教学的价值根本无从体现,因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其语文素养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审美鉴赏与创造,即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这一要求的提出对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大有裨益,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激活学生的审美情感。笔者认为,拥有审美情感的阅读才是真阅读,激发审美情感的课堂也才是活课堂,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的审美情感呢?

一、因声求气,以大声朗读激活学生的审美情感

笔者认为,大声朗读应该是语文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它具有神奇的力量,会让学生拥有灵性的耳朵、聪慧的眼睛、美好的情感,可以唤醒学生表达自我、抒发真情的潜在欲望,从而激活学生的审美情感。特别是教师的朗读,除了能给学生以示范外,还能进行辅助讲解,用声音体现语言文字的表达作用。

比如,在教授《春江花月夜》一课时,笔者进行了这样的尝试:不仅为学生范读全诗,还将大声朗读贯穿始终,以读代赏,效果良好。整堂课都围绕一个“美”字,分为四个环节展开: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写。其中第一环节是美美地听:笔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在舒缓明快的《春江花月夜》古曲声中,组织学生进行“入静”活动,引导他们美美地听范读,带领他们走进诗境中,去想象诗中的画面,去感受诗中的感情。第二个环节是美美地读,要求学生大声朗读,注意语音、语调,注意节奏、抑扬,重在读出情感。在第三个环节中,笔者让学生挑选喜爱的诗句品读语言的精妙。在第四个环节中,要求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就喜爱的诗句进行扩写,以朗读表演的形式进行课堂展示。

诗歌中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有着和谐的韵律,最适合出声朗读。教师通过声情并茂地范读,能使学生感受到古典诗歌的格律美、音韵美;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而激活审美情感,进入诗歌的情境。虽然朗读的环节耗时较长,但却为诗句的品读、感悟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巧妙设问,以深入文本激活学生的审美情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谈到提问的重要性时,曾风趣地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课堂如何设计提问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智慧。提问有“巧”和“笨”之分,精妙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激活学生的审美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而笨拙的提问则很难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当前,语文课多存在“碎问碎答”的情况,即提问只重视数量,而忽视了质量:或“随口而至”,只做是与非的简单判断,而缺乏深入思考的价值;或“循循善诱”一步步向教师的“板书”靠拢,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这样的课堂看似热热闹闹,但因审美情感的缺失,而直接限制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比如,在教授《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中,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提问:认真品读“梦中”部分,思考诗人的“梦”,是美梦,还是噩梦?请结合诗句及背景资料,表达你的看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课堂上关于“美梦”和“噩梦”的论辩拉开了帷幕,在论辩中,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跟随李白一同进入梦境,通过分析意象、品味词语、鉴赏修辞手法,来体会感情,在探讨中理解了李白“诗仙”的浪漫艺术和“诗人”的理想境界。实际上评论界对于本诗“梦境”的说法并不统一,这一问题的设置也并非要学生得出一致的答案,而是要激发学生自身的审美情感,探讨诗歌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在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同时,不断走进作品,读出属于自己的“梦境”,这既是一种审美过程,也是一种思维的创造过程。

三、表演体验,以角色扮演激活学生的审美情感

角色扮演作为合作教学的一种方式,要求教师创设特定的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并与学生开展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堂讨论,这种方式充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改理念,可以把一些抽象、枯燥的知识通过灵活的形式展示出来,更适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教授《兰亭集序》一课时,笔者在置疑探讨部分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①郭沫若认为《兰亭集序》这篇文章前面写的极乐,接下来却突然转到悲痛——“悲得太没道理”,你是怎样认为的?②教师补充时代背景材料。③展示课前学生提出的难以理解的语句(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进行课堂讨论。在课堂讨论环节,笔者提出了角色扮演的要求,要求学生将自己假想成王羲之,以内心独白的方式,阐述对语句的理解。于是课堂上上演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师:逸少先生,您为何而痛?

生:我与众宾客徜徉于美丽的山水之中,享尽欢乐事,虽可暂时忘却世事烦恼,但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渐渐消逝。伴随着时间的消逝,有许多东西也在随之消逝,往日的美好归于沉寂,短暂的生命也终将消逝,故发出“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悲叹,但也正是有了死的必然,才更显生的可贵,希望在有生之年有所作为,而非终日为玄学所扰。

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试图以作者的视角去关照天地,关注人生,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阐释文本的内涵,这样,无论是对王羲之还是对待生死,学生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体会。

卢梭说过,我们这个时代的错误之一,就是过多地使用了冷静的理智,好像人除了理智以外,就没有什么可利用的了。单单凭理性,是不能发挥作用的,它有时候可以约束一个人,但很少能够鼓励人,它不能培养任何伟大的心灵。审美情感是伟大心灵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激发审美情感不仅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更是培养优秀人才和伟大心灵的重要途径之一,激发审美情感,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美美想象环节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快乐的想象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跳舞美美的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营救美美周
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