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2018-02-23
(云浮市云安区石城镇石城中学 广东云浮 527525)
一、什么是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表现为:思想品德差,或有违法乱纪行为,或经常违反日常行为规范,不思学习,成绩较差。老师对他们进行教育,他们常常是不理不睬,甚至顶撞,更有甚者与老师发生冲突,导致伤害事故发生。
二、问题学生的成因
1.家庭原因:包括只爱不管或只管不爱甚至不爱不管的家庭教育方式;父母文化背景,特别问题家长更容易造就问题学生;不稳定的家庭结构;极端的家庭经济背景;家庭成员间的不和谐关系等。
2.学校原因:包括以升学为主要教育目的;低效、无效的教育;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
3.社会原因:包括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伦理文化冲突导致社会价值流变带来的负面影响、社会上不良社会风气及腐败现象的影响、网络的负面影响等。
4.自身的原因:包括思想性格的不成熟、缺乏基本道德判断能力、基础学力欠缺、同伴关系失败等。
三、对问题学生的管理对策
1.建立问题学生档案
建立档案必须考虑问题学生的类型。结合我校实际,我们认为主要有这么几类:学习问题生、品德问题生、心理问题生、身体问题生、综合问题生。其中以单亲家庭的子女、留守子女、农民工子女居多。建立档案必须考虑问题学生的界定。如何来界定?学校主要是采取班主任申报,年级组控制总量,政教处审批备案的流程来界定的。一般每班应控制在3人左右,最多不超过5人。
建立档案必须考虑问题学生的资料记录。记录什么?最基本的学生情况要有登记,如班级、班主任、学生姓名、监护人姓名、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建档时间。然后就是存在的问题分析,如家庭教育情况、品德心理及人际交往情况、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思想特征、学习情况等。再就是解决问题的对策记录,主要由责任人对问题学生分析后有针对性的提出来。最后还要有不良行为记录和帮扶效果,由班主任和政教处记录。
建立档案的目的在于教育的针对性。针对学生的不同错误,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改正错误,重新做人。建立档案的目的更在于平安和谐校园的建设。通过档案,使问题学生的管理走向常态,防患未然。
2.利用规章约束
要利用学校规章的约束力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干预。学校和班级在建立规章时,要组织学生主动参加。要让他们充分酝酿,积极讨论,做到人人提建议,个个表态度,使整个形成过程成为学生认同内化规章的过程。这样的规章学生认同度高,当然对学生的约束力就强。即使学生出现问题行为,老师用其进行对照处理,他也会心悦诚服。如果在行进过程中,经常组织学生对规章进行学习,对照检查,让规章的内容和精神得到强化,学生就会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减少或者免除问题行为的发生。
3.提前预防
事实上,每个学生都不希望出现问题行为,尤其老师更是这样。要做到少出或者不出问题行为,我们就得治本。要进行前瞻性的思考,要根据人地时空做出有预见性地分析,要制定计划,预期落实。我们不但要有问题行为的意识,更要有预防问题行为的行动,这样才能将问题行为扼杀在萌芽之前。比如对学生进行规类档案管理,利用晨会班会或者其他时间经常给学生讲道理提要求,对个别学生进行谈心嘱咐等都是可取的办法。
4.适时而又合理的批评。
(1)把握尺度,在我们的教育中时常发现。批评学生时,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批评过后,过了一会儿,觉得意犹未尽,又会重复批评一次,接着还是批评。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批评,会使学生极不耐烦,讨厌至极。其实在第一次批评的时候,学生可能已经接受了老师的正确观点,并下决心进行改正,但是在第二次挨批评时,学生就会出现厌烦的心理,如果再来第三次,厌烦心理就会成几何数增加,甚至由此演变成反抗心理。
(2)留有余地在批评学生过后,要留有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自己去责备。这样学生就不会有一种“穷追猛打”之感,反抗心理就会锐减;相反,如果教师总是喋喋不休地批评学生,学生就会将心扉紧闭,对批评一概充耳不闻。
(3)怒责之后莫忘安慰。如批评之后最好也说上一句:“也许,我的话重了些,但愿你能理解我的苦心。”听到这类结束语,学生会有勉励之感,认为这一番批评虽然严厉了一点,但都是为了我好。相反,“懂了没有”“如果再犯,我决不饶你”等穷凶极恶、命令式、威胁式的结束语,只会给学生留下一个可恶的印象。这对以后的管理极为不利。
四、落实问题学生教育长效机制。
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不是很容易的事,往往采取了措施,不能立即见效果,教育难度相当大,往往使教育转化工作半途而废。因而落实问题学生教育长效机制,使其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结对跟踪帮扶制。学校把问题学生的跟踪帮扶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之中,要求做到每一位问题学生至少有一位责任教师,品德问题生至少有一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帮扶成效采取每学期一考核,每学年一汇总。对工作中有明显起色的责任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对在教师帮助有明显进步的学生给予宣传和表彰。
2.家校联系制。联系形式可以是教师家访,也可以是家长校访,还可以是电话联系、网络联系、书面联系。联系的时机一是问题学生思想行为有异常表现时,二是问题学生生病或生活有困难时,三是在问题学生有明显进步时,四是问题学生缺课时。联系时责任教师要坚持先报喜后报忧、多报喜少报忧的原则,并将每次的谈话要点记录在联系卡上,放入问题学生档案中。
3.定期“会诊”制。根据转化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及时对问题学生的转化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地调整转化思路,采取更为有效的转化策略。我们规定定期“会诊”必须有管年级的副校级领导和蹲班级的党员、中层干部参加。
转化一个问题生比培养一个优秀生更重要,我们坚信教育家霍懋征所说的“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我们更坚信只要在思想上重视了,行动上持之以恒了,方式方法上优化了,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一定会走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