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拉西坦辅助常规治疗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
2018-02-22刘春霞
刘春霞
[摘要]目的 探讨奥拉西坦辅助常规治疗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拉西坦辅助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MMSE、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MSE、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MMSE、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注意力、记忆力、地点定向、时间定向、语言、视空间、执行能力评分及MoCA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注意力、记忆力、地点定向、时间定向、语言、视空间、执行能力评分及MoCA总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注意力、记忆力、地点定向、时间定向、执行能力评分及MoCA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且治疗期间的心电图、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异常。结论 奥拉西坦辅助常规治疗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高于常规治疗。
[关键词]奥拉西坦;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8)12(a)-0095-04
脑梗死作为一种多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病死率、致残率及复发率[1],患者脑梗死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2]。寻找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成为医务人员关注的重点。有报道表明促智药辅助治疗脑梗死较常规治疗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3]。本研究通过比较脑梗死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后与奥拉西坦辅助常规治疗后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旨在探讨奥拉西坦辅助常规治疗脑梗死患者認知功能障碍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4.00±9.54)岁;平均病程(7.21±3.31)d。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5.00±8.62)岁;平均病程(7.61±2.69)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在医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MMSE评分。本研究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4],经磁共振(MRI)或头颅CT证实者;②近期未服用任何类型促智药者;③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疾病者;②既往有严重精神疾病、痴呆、癫痫等疾病者;③对奥拉西坦过敏者;④脑梗死前已有认知功能障碍者。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方法,给予降低颅内压、营养神经、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和降血脂等常规治疗,合并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及对症处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拉西坦(商品名:欧来宁,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033,规格0.4 g×24粒)辅助治疗,0.8 g/次,3次/d,餐后口服,治疗时间为2个月。
1.4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MSE、ADL评分、MoCA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尿常规及肝肾功能。采用MMSE评分评定认知障碍,满分为30分,得分<27分为异常;0~18分为重度认知障碍;19~23分为中度认知障碍;24~27分为轻度认知障碍。其增分率=(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治疗前得分×100%。增分率≥20%为显效;增分率12%~<20%为有效;增分率<12%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应用MoCA评分评定认知功能效率[5],满分为30分,包括注意力(4分)、记忆力(4分)、地点定向(4分)、时间定向(4分)、语言(4分)、视空间(5分)及执行能力(5分),评分与认知功能成正相关。采用ADL评分评定日常生活能力,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好。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ADL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MMSE、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MSE、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MMSE、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oCA总分及各亚项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注意力、记忆力、地点定向、时间定向、语言、视空间、执行能力评分及MoCA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注意力、记忆力、地点定向、时间定向、语言、视空间、执行能力评分及MoCA总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注意力、记忆力、地点定向、时间定向、执行能力评分及MoCA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心电图、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异常。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梗死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包括记忆、思维、学习、计算能力及定向功能减弱[6-7]。有研究显示,脑梗后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将影响患者对康复训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增加了患者向痴呆发展和致残率升高的风险,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8]。因此,在患者发病早期改善认知功能障碍十分重要。
奥拉西坦作为一种促智药,能够改善脑组织循环代谢以及激活、保护或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9]。奥拉西坦的作用机理为[10-14]:①促进磷酰乙醇胺和磷酰胆碱合成,稳定脑部神经细胞膜结构及功能,从而修复损伤的神经组织;②通过作用于中枢网状结构的拟胆碱能神经,激活乙酰胆碱,提高大脑皮质及海马体的乙酰胆碱转运,激活脑部胆碱能通路;③促进缺血缺氧的脑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增加蛋白质和DNA的合成,改善和重构脑部缺血区的组织微循环,减轻脑损伤所致的脑水肿,改善记忆障碍。
MMSE常用于评估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可准确、迅速、全面地反映测试者的治疗状态和认知功能缺损程度。MoCA可快速筛查测试者的认知功能异常,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具有高敏感性[15]。ADL是对测试者完成日常生活所需的必要活动能力评定,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好[16-1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MMSE、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注意力、记忆力、地点定向、时间定向、执行能力评分及MoCA总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奥拉西坦辅助治疗脑梗死的治疗效果高于常规治疗,由于奥拉西坦在营养、修复神经的同时,激活了脑部神经的胆碱能通道,改善了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并且改善了大脑神经细胞缺血缺氧情况,修复了坏死组织,减轻脑水肿,同时逆转了由于电休克或东莨菪碱引起的学习记忆障碍和大脑皮质层、海马体的Ach水平下降,提高了大脑皮质层的联络纤维突出可塑性以及增强海马体对胆碱能的摄取能力,促进了大脑的神经功能恢复,从而可更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障碍,改善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社会及家庭的负担。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提示奥拉西坦辅助治疗脑梗死具有安全性,值得臨床推广应用。本研究虽然使用了MMSE、MoCA、ADL多种量表评估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水平,但由于本研究入组患者发病机制多数为脑血栓形成,极少数为脑梗死及腔隙性脑梗死,因此本研究未能就不同发病机制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讨论,对于奥拉西坦辅助治疗不同发病机制的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探究。
综上所述,奥拉西坦辅助常规治疗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高于常规治疗。
[参考文献]
[1]刘艳阳,刘佩军,雷德宝,等.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6,23(3):204-206.
[2]谢龙舟,陈爱,徐靖文,等.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5,22(3):173-174.
[3]舒凯,席桂发,牛洪泉,等.奥拉西坦胶囊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评价[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4(5):474-476.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5]陈峤鹦,朱美红,徐学青,等.早期头皮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 21(1):97-98.
[6]陈娜,陆连生,吕晓培,等.奥拉西坦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5,37(10):1485-1487.
[7]周飞,朱幼玲.奥拉西坦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恢复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淮海医药,2012,30(3):195-196.
[8]雷军,邓红亮,张萍淑,等.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6,14(5):1-2.
[9]吴宏波,王涛.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8):43.
[10]吉智,范秀博,何媛,等.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5):43-46.
[11]张刘洋.奥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5,31(7):616-617.
[12]胡雪,王恒敏.奥拉西坦联合血栓通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6):116-117.
[13]陈雪明,杨小华.奥拉西坦对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6,22(11):2237-2239.
[14]陆媛,梁兴伦,陈缵珅,等.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8):5128-5129.
[15]刘军莉,许慧宁,代青湘,等.MoCA量表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评估的临床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502-5503,5508.
[16]杨灼兰.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BMI及ADL评分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8,30(8):110-111.
[17]杨萍,李然,郑程程,等.通心络胶囊佐治腔隙性脑梗死伴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6,15(7):742-746.
[18]王桂臣.奥拉西坦与吡拉西坦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35-38.
[19]曲娜,那丽莎,栗昭生,等.奥拉西坦对脑梗死急性期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92-94.
(收稿日期:2018-07-04 本文编辑:任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