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编辑+”

2018-02-22章雷

知识窗·教师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文字编辑出版业图书

章雷

新时代背景下的美术编辑需要重新定位,更准确地说,是美术编辑角色回归。作为理想状态,美术编辑的角色应是“美术编辑+设计师”,同时摒弃文字编辑为主,美术编辑为辅的陈旧观念,让他们处于平等地位,建立文字编辑和美术编辑和谐沟通、取长补短的渠道,避免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脱节,同时鼓励美术编辑提早参与图书的编辑流程,与文字编辑共同进入角色,甚至在某些适合美术编辑为主导的图书上,让他们成为主角,从图书选题策划论证阶段就开始介入,把美术编辑的正能量充分发挥出来,使图书的内容及形式都有完美展现。

对于中国传统图书出版行业,可以借用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在其代表作《双城记》中的一句名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是指图书出版作为提供人们所需要的精神产品的重要形式,正日益形成一个不断增长的产业。随着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精神产品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图书出版业总体发展趋势呈现不断上升的势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出版业正向着产业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出版行业的整体规模不断扩张。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是指数字出版业成为当今出版业发展最迅速、最具潜力的领域之一。从世界范围来看,以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技术革命正在改变和重塑着出版业,并形成了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格局。出版正处在一个转型期,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年轻人对于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电子阅读的兴趣远大于纸质图书。在各种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的时代,数字出版带来的变革必然会对以纸质书籍为核心的图书出版产生影响。面对数字化浪潮的巨大冲击,传统图书出版业显得十分被动。

在大数字时代的背景下,我国图书出版业正处于体制转型时期,产业结构、人事制度、市場环境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出版业的快速发展,图书出版的装帧设计领域也不再是铁板一块,一边是各种设计工作室和自由设计师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扩大了装帧设计队伍,丰富了书籍装帧风格;另一边是许多出版社对美术编辑部门人员进行缩减,有的出版社甚至取消了美术编辑岗位。美术编辑被边缘化、被撤岗的现象不再是新鲜事,大量美术编辑被动或者主动地转岗。

美术编辑的生存环境因为结构转型出现了尴尬,甚至是令人痛苦的变化。“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中最经典的一段话,这虽然是丹麦王子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下对他自己的拷问,却也是人类普遍面临的人生抉择,映射出了人类在命运面前共有的彷徨和选择,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哈姆雷特,在出版环境发生巨大质变的当下,我们每个美术编辑都面临何去何从的抉择。

是否今后出版业的发展就不需要专业的美术编辑?美术编辑岗位真的可有可无吗?出版社美术编辑应该如何实现自身转变与角色定位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探讨美术编辑陷入这一尴尬局面的原因。

笔者认为,就目前而言,绝大多数美术编辑的岗位职责是名不副实的。按照理想状态,美术编辑的角色描述应该如下:第一,视觉编辑者。美术编辑作为信息的视觉架构者,面对以文字、图片形式表现的内容,应通读理解编辑意图,了解整体信息的层次与组织结构,然后将其转换为相应的视觉形式。第二,视觉创造者。美术编辑在担任视觉编辑外,还肩负为出版机构的品牌及营销推广等建立统一视觉形象的任务。第三,视觉管理者。美术编辑是视觉规范的建立者,统筹各种视觉元素的来源,所以美术编辑需要对摄影师、插画师、图片编辑等多种岗位职能进行业务指导与管理。第四,视觉培训者。美术编辑面对自身定位的转变,不仅需要让自身职能规范化与专业化,还需要对专业人员及外围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视觉素养,推广美术编辑理念,在前期增加相应的视觉方向感,提高后期美术编辑的成效,增强美术编辑与出版的各个环节的衔接,为出版物视觉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做好准备工作。

美术编辑的工作内容应该如下:第一,参与图书构思方案的创编,规划和设计出版物的封面和版面;第二,组织美术稿件,包括对稿件进行组织和加工审核;第三,对于装帧与插图,进行吻合原著风格及版式要求的设计、修改或编排、组稿等;第四,核对封面、版面和插图,并最终定稿;第五,在设计中与文字编辑合作完成整体编辑任务,保证编辑质量。

由上可知,作为理想状态,美术编辑的角色应是“美术编辑+设计师”。但目前绝大多数情况下,出版社美术编辑只担任了“设计师”的角色,“美术编辑”的角色基本缺失。在出版流程中,美术编辑的参与性严重滞后,大多还停留在被动从属地位,往往还是按照文字编辑的发稿单,望文生义地设计版式和封面,将自己的工作只停留在为图书设计“衣裳”的层面。这种局面的产生,既有出版社的大环境影响,又有美术编辑自身的认知问题。在这种低层次认知条件下,社会上的诸多设计工作室和自由设计师让美术编辑显得越来越没有竞争力,他们变得可有可无,逐步游离于出版环节之外,美术编辑也因此陷入了尴尬的囧境,这种尴尬局面也导致出版社和美术编辑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双输”。

怎么办呢?解铃还须系铃人——美术编辑的角色定位是关键。新时代背景下的美术编辑需要重新定位,更准确地说,是美术编辑角色回归。如果把美术编辑与设计师粗暴地画等号,那他们和文字编辑只能简单地校对稿件的文字对错又有什么不同?

作为出版社层面,自己要摒弃文字编辑为主,美术编辑为辅的陈旧观念,让他们处于平等的地位,建立文字编辑和美术编辑和谐沟通、取长补短的渠道,避免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脱节,同时鼓励美术编辑提早参与图书的编辑流程,与文字编辑共同进入角色,甚至在某些适合美术编辑为主导的图书上让他们成为主角。如从图书选题策划论证阶段就开始介入,把美术编辑的正能量充分发挥出来,使图书的内容及形式都有完美展现。传统图书在电子阅读形式的冲击下能够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传统图书有别于电子阅读的体验功能,它是具有温度和感情的信息载体,它具有五感,即视、听、触、味、嗅,人们翻阅纸质图书的过程是一个独特的审美体验,而这个工作是需要美术编辑的积极参与,并通过与文字编辑的合作共同实现的。

美术编辑要充分运用自身的专业优势,转变工作思路和角色定位,加强文化修养和专业素质,积极主动地参与编辑流程,用恰当的视觉语言传达书稿内容,达到图书形神合一。换而言之,美术编辑应把片面的外在形象设计提升到全方位的视觉传达设计与信息设计中来。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对图形、图像、文字、色彩、形式、结构、行为、空间等视觉符号的组织、创意和设计,以视觉语言的表达方式进行信息传达的。视觉传达设计中以清晰、有效的信息传达为核心,通过对复杂的信息梳理、架构和视觉化的创意表现,有利于特定信息的传达,易于受众的理解和接受,为受众提供信息终端产品或服务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美术编辑和文字编辑一样,都是为了一个根本目的服务——准确、有效地传达文稿内容,并以优美而适宜的形式,具备更高的表现力,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达到这一目标的具体途径,就是要求美术编辑改变以往只注重设计书籍外观形式的片面做法,不停留在书籍的封面、版式层面,而是从文稿的选题、体例论证开始入手,让自己的设计理念提前介入,和作者、文字编辑一起,积极参与编辑策划活动。美术编辑在充分透彻地了解图书内容之后,可运用视觉传达设计手段,大胆提出看法,合理完成信息梳理,注重调节整本书的节奏感,突出重点层次,使图书看上去赏心悦目,调动读者的阅读欲望,从而给予图书一种完整丰满的表现层次,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协调统一,更准确地对图书定位,并完整表达图书气质,使其成为风格独特的优质图书。这种做法即编辑设计,是书籍设计的核心部分。美术编辑要像电影导演一样,从剧本框架搭建入手,把握整场电影的框架维度,以作者文稿为基础,注入视觉传达元素,重新创建最适合的阅读系统,将视觉化、审美化注入书籍编辑设计的全过程,让文稿的信息传递更合理有效,更具有美感,使书中文字、图片均能“诗意地栖居”,使读者读来犹如春风拂面。

综上所述,美术编辑在未来的出版格局中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只要每个美术编辑认清自我,完善自身素质,转变工作方式,真正实现“美术编辑”+“设计师”的回归,美术编辑的春天还会到来。

路就在脚下,何去何从?美术编辑就像猛犸象一样倒在出版转型的冰原上,还是像凤凰涅槃般,重新创造出一片崭新的天地,答案就在我们身边。

(作者单位:江西人民出版社)

猜你喜欢

文字编辑出版业图书
融媒体时代文字编辑如何转型为策划编辑
文字编辑工作者的新闻素养提升方法
班里有个图书角
曙光初现了,出版业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后期编辑在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中的重要性分析
新闻出版业“十三五”规划调研座谈会在长沙召开
向左跳?向右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