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运算能力

2018-02-22刘兴娟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负数算式运算

刘兴娟

运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是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进行运算,并理解算理,能够根据问题条件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可见,运算能力的构成并不只是简单应用机械重复已学的法则和公式,还包括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验、选择与主动建构。

运算是学好数学的基本功。初中阶段是培养数学运算能力的黄金时期,初中代数的主要内容都和运算有关,如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分式的运算、根式的运算、函数计算和解方程。初一是初中三年打基础的一年,掌握好各种运算本领和计算能力对学生至关重要,中考也越来越重视学生要具有“坚韧的计算毅力”。下面就结合初一“有理数的运算”,谈一谈初中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方法。

一、透彻分析概念

对概念的分析要透彻,不能停留在文字表面。省掉知识产生的实际背景,直接进行运算教学,学生会对所学知识缺乏真正的感悟和体验,短期看似节省了时间,但容易出现知识漏洞,造成很多学生“看似会做,动笔就错”的现象;缺乏对运算内涵的深度分析,从而采取重复的训练加以补救,“治标不治本”,从长远看,并不利于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学生在学习负数时与学习“0”、分数、小数相比较而言,学生难以理解负数的实际意义。曾经是运算符号的“+”(加)和“-”(减),放在数字的前面成为性质符号,在进行有理数运算时因多次出現负号而犯错误,这种错误甚至到了初二、初三仍旧会发生。

教学中,要把概念、公式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例如,对绝对值的理解。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知道5的绝对值是5,-5的绝对值还是5。却不知道当a<0时,a的绝对值是什么。应该是a的相反数-a。

例如,“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应该详细地给学生强调“数字相同,就只有数字前面的符号相反”,同时,举例,-3和3是一对相反数,而-2和3不是一对相反数。

二、重视探究活动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归纳总结法则,一名学生表述不全面,就多名学生不断进行补充调整,教师从旁引导,最终得出有理数法则。新课标也指出:“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如果直接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告诉学生,经过大量的练习,学生也能熟练地掌握运算技巧。但由于没有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出现知识漏洞,导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法则的探究过程成为重要的一环。例如:

(1)下列一组算式的结果应该如何计算?请同学们思考:

(-3)×3=_____;

(-3)×2=_____;

(-3)×1=_____;

(-3)×0=_____.

(2)当学生写出结果并说明道理时,让学生通过观察这组算式等号两边的特点去发现积的变化规律,然后再出示一组算式猜想其积的结果:

(-3)×(-1)=______;

(-3)×(-2)=______;

(-3)×(-3)=______.

通过对两组算式的对比观察,归纳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猜想能力和表达能力。结论:正×正=正,负×负=正;负×正=负,正×负=负,简称“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乘积。

三、合理诠释法则

学生计算自然数的乘法已经非常熟练,并且能联系生活实际给出相关背景解释。引入负数后就不同了,“负数与正数相乘”尚且能用有理数的加法来解释,如连续降温。但“负负得正”就不容易解释了。

例如,有理数的乘法,如果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2 cm,现在水位在水文标尺刻度的0处,3天前水位在水文标尺刻度的何处(规定水位上升为正,下降为负)?显然3天前水位在水文标尺刻度的6 cm处,这就可以表示为(-2)×(-3)=6。因此,“负负得正”也是可以通过客观实践证明的。

四、总结规律,应用技巧

(-1)×2×3×4=_________;

(-1)×(-2)×3×4=_________;

(-1)×(-2)×(-3)×4=_________;

(-1)×(-2)×(-3)×(-4)=__________;

(-1)×(-2)×(-3)×(-4)×0=____________.

通过对以上算式的计算和观察,学生不难得出规律:多个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的符号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的符号为正。只要有一个数为零,积就为零。下面我们就在实际做题时应用这一规律:

因此,简单地记为口诀“先确定符号,再计算数值”。

五、强化练习

学生运算能力的巩固与养成需要经过模仿阶段、逐步熟练阶段以及自动化阶段。而学生要达到运算的自动化阶段,除了需要概念与法则的正确了解外,还需要适当的重复训练。

1.坚持每天练习

选几道计算题写在纸上,在限定的时间内做完,然后小组打分,自行订正,教师收上来统计出差题目,集中讲解。

2.上好习题课

习题课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通过习题课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在教学中主要配置三组练习题:一是巩固性基础题,即直接应用公式或法则的题目;二是变式性中档题,即对基本题进行适当的变形;三是综合灵活性难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适度渗透整体思想等数学思想。

例如,有理数的运算:基础题直接使用法则,以符号的判断为重点,主要是单一的运算,题目中的绝对值不大,目的在于熟练掌握法则和准确定符号;中档题,适当加大绝对值或形式适当复杂,可将小数,分数进行混合运算,重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难题则是较复杂的混合运算,重点是处理运算顺序,适当设置运算技巧和方法,如互为相反数的和为0,凑整,整体代入的思想方法,然后逐步向合理、灵活的高层次方向发展。

六、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

实行点卡晋级制。每张“学士”卡3个点为满,5张“学士”卡兑换“硕士”点卡,3张“硕士”卡兑换“博士”点卡,分别给予不同的奖励。

1.开展作业评比活动

要求先改错,再完成当天作业。优的个数达到3个,发放“学士”点卡一个点。通过评比,使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每次作业,养成书写认真和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2.组织小组间竞赛活动

(1)课上回答问题加分;(2)小组成员上白板答题做对加分;(3)当堂小测加分。题量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可以设置4到6个。一半基础题,一半能力提升题(包含技巧题),做完小组交换打分,时间大约10多分钟,小组长统计得分情况反馈给课代表加分。

每两周统计小组得分情况,前三名小组成员发放点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七、及時复习,“温故而知新”

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学生如果不能将概念、公式烂熟于心,就会混淆法则,不能够正确运算出结果。例如: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与减法法则混淆,(-5)+(-3)与(-5)-(-3);

(2)有理数的乘法与乘方法则相混淆3×3与33;

(3)乘法对加法的分配率a(b+c)=ab+ac,而除法没有分配率,将36÷(6-9)=36÷(-3)=-12错误计算为36÷(6-9)=36÷6-36÷9=6-4=2。

题不在多,而在于精,把一些“经典”的题多做几遍,把做错的题当新题,隔几天拿出来再做一遍,也是一种高效率的、针对性较强的学习方法。

八、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

良好的运算习惯对于提高基本运算能力极为重要。学生做题出错,基础不牢固,考试成绩起伏大,大多是由平时的不良习惯所致。

1.仔细审题,这样运算起来方法会更正确、更合理,数学运算速度会不断提高。减少出现差错,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的情况。

2.认真书写,严格地按照解题格式答题。

3.使用草稿纸,做完题之后及时检查,易错点可以多算一遍。

4.不懂就问,独立完成作业。

5.归纳总结,整理错题。

有这样的学生,每天都很认真地学习、做题,可一直在做很多相似的、会做的重复题目,而不会做的题目要么是没遇上,要么就放在一边不闻不问,导致成绩不理想。这就要求学生要自己总结,对所做的题目进行分类,哪些是会做的,哪些是不熟的,哪些是不会做需要求助的,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每个学生的错题都具有个性特征,整理错题本,不只要求得出正确的答案,还要求学生写出错误原因,加深印象。可以从开学就建立错题本,坚持这一做法,既避免了犯同类的错误,减少了不必要的失误,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靠一朝一夕,也不能时紧时松,只有坚持不懈,一抓到底方能有成效。老师也应以身作则,板书时、批改作业时,都要作出表率,促使学生养成正确、合理、快速进行运算的习惯,提高运算能力。

在学习有理数的运算过程中,由于引入了负数,出现了新知识与原有小学非负数的旧知识不同的情况,新知识的图式结构与原有图式相冲突,必须通过顺应来完成。教师的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实际经验,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实际学习,切不可急于求成。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来接受新知识,要允许学生出错,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矛盾斗争中逐步建立起新的平衡。

数学教学既要重视数学内容的形式化、抽象化的一面,也要重视数学的发现、创造过程中具体化、经验化的一面,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数学基本素质。提高学生有理数运算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马复,史炳星,章飞.数学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周长生.为不教而教[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负数算式运算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有趣的运算
怎么写算式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学好乘方四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