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提高小学教师德育工作效果的研究
2018-02-22冯金霞
冯金霞
摘 要:教师在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对于塑造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思想习惯、道德素质、人格品质的形成期,这些特质会影响学生日后的人生发展。因此,教师应当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思想状态,给予学生充分地表扬和赞赏。从点滴细节抓起,大力宣扬中华优秀的传统美德,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并且注重与家长的联系,正确地引导家长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习惯。
关键词:小学教师;德育教学;管理工作
教师应当从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提高道德修养水平,这些优秀的品质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小学教师的德育教学,对学生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学教师的德育工作应在学生纯洁的心灵上种下爱与希望的种子,学生养成优秀的行为习惯,直至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开展德育教学的态度
(一)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心理变化,为学生的成长负责。教师的良好修养能够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优雅的谈吐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的个人涵养对学生影响甚大。例如,教师在处理学生违纪问题时,采用训斥和诘责的语气,还是和煦、宽怀的态度。教师的表现不同,对于学生而言产生的影响也大相径庭。不可否认,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无论是学生的性格、智力还是思维方式,都各有不同。这便需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因材施教,尤其在德育教学中,教师应当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分析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二)培养学生传统美德
无论是《弟子规》还是《三字经》,都是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诚如《论语》中所讲“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所以,对于学生的德育教学应当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切实服务学生,使之更加清晰地认清自身存在的缺点,遵守社会和道德约束的基本要求。例如,学生处在小学阶段,难免会与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和摩擦。此时教师会根据学生产生矛盾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进行说服教育,使学生明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团结友善才是同学之间的相处之道。
二、进行德育工作的方法
(一)小处着手积善明德。教师开展德育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道德品质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个过程需要时间的积淀。教师需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在学生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多走进教室,检查学生的座位以及学生自己卫生情况,要求学生保证自己座位四周没有垃圾,同时向学生讲解“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学生从小处着手,并坚持不懈养成习惯,才能收到实际的德育效果。因为学生受到自身年龄的制约,上课时的自律性有待提高,并且极易受无关因素的影响。因此,应当不厌其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说服教育。
(二)构建平台修身养性。教师的德育工作同教学工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教师在自己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渗透德育的教学工作,更好地发挥德育“润物无声”的教学特点。教师在授課时开展道德教学,通过合适的教学内容引出教师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进而促进学生的思想品质提升。例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讲述细心作业的重要性。学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难免出错,此时教师根据学生的错误抽出时间,增加专门的更正环节。指导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明白自己错误的原因,并通过自己的演示,向学生传递严谨的作业态度。在教师讲题的过程中,提问学生解答相似的问题,以此锻炼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指点,在提升解题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自己做事急躁的状况。
三、建立家校常态化联系
(一)指导家长教育方法。作为孩子的首任老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极为巨大。因此,教师优化学生的德育教学环境,应当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教师指导家长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告知家长不应只是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应建立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家庭环境。家长朋友应当明白“堵不如疏”的道理,合理驾驭信息技术,帮助孩子从网络信息中获益,已经成为当下教育的趋势。家长自身也应当发挥表率作用,同孩子多交流,了解孩子心中的诉求,并通过有益的学习娱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二)沟通信息保驾护航。学生在成长阶段难免会遇到诸多问题,想要学生“成长无烦恼”,需要教师和家长建立长效的沟通机制。家长的问题及时向教师反映,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制定帮助计划。同时教师的德育教学方法,也离不开家长朋友的密切配合。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成长必不可少的两部分,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同学校之间的沟通越频繁,双方的信息交流就会越顺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就越有益。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切实提高自己德育工作的效果,需要给予学生人文关怀的同时教育学生学习传统美德,指导学生从基本的小事做起、修身养性,最后建立家校常态化联系,提高德育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姚启凤.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效率的提高[J].课程教育研究,2018(27):175-176.
[2]袁利平.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