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环境下地方电视新闻节目的突围探析
2018-02-22宋双双
摘 要 报刊、廣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和互联性得到了加强,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渐明显。专业媒体、机构媒体、自媒体、平台媒体共同构成了目前中国新的新闻生态系统。在媒介融合的新时代下,各种互联网客户端,自媒体平台成为大众越来越青睐的新闻信息来源通道,传统的电视媒体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影响逐渐削弱,地方电视新闻节目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地方电视新闻节目如何突围创新成为亟待解决的事情。
关键词 媒介融合;地方电视新闻节目;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21-0090-02
1 媒介融合的出现
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各种社交平台纷纷出现,新型的新闻传播载体的出现并没有取代旧的载体,而是相互融合、优势互补。媒介融合即不同形式的媒介机构打破传统的模式为受众提供更丰富的讯息与新闻服务,因此媒介融合不只关注技术,更是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迅速便捷地接收准确有效可靠的信息。媒介融合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但不同地区的新闻机构对融合这一概念的接受程度不同。
越来越多的媒体具有个人性、草根性、技术赋权等特点,通过强有力的议程设置权力,形成公共议题,舆论动员受众,激发社会情绪,使受众具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这种双向互动性的新媒体优势对电视新闻节目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未来新闻业舆论场将以“受众—媒体—受众”的形态存在,即受众作为信息头引发媒体的深度报道,媒体的信息失实引发受众对新闻媒体的监督和声讨,受众中的流言引发媒体的核实和监督。这种互相监督、互相核实的媒体与受众关系对电视新闻节目发起了挑战,如何更好地接收受众的反馈,树立权威的公众形象,稳固并扩大受众群体,地方电视新闻节目唯有不断创新探索发展之路。
2 地方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
1)形式创新。“宇宙第一网红”咪蒙在热点事件中的每次发声都能抓住受众的情绪,赢得10
万+的关注度。徐沪生“一条”采用精品短视频的形式,快速打开了倡导网络新生活的窗口。这些成功的案例背后,是探索出了注重体验产品形态,把握公众情绪和立场,满足受众需求,对接社会热点的结果。地方电视新闻节目在挑战和危机下,也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济南电视台《有么说么》栏目作为济南电视台地方新闻节目的代表,一开始就被称为特色新闻节目,浓郁的济南味,贴近济南、贴近济南观众。在保持新闻报道基本原则不变的同时,将曲艺的表现形式与电视灵活的表现手法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新闻的老面孔,使电视新闻节目变得与众不同,获得新闻信息的同时又不乏生动有趣。
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公众话语权得到了充分的解放和发挥,信息的传递不只是像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一样单向传播,在大数据,智能化的新媒体时代,媒体的互动性,反馈性增强。同时,新媒体新闻信息传递不受时间限制,方便,简单,快捷,而且图片、视频、文字结合,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地方电视新闻在形式上要创新,将电视新闻节目与地方特色相结合,让受众体验到在新媒体平台上体验不到的获得新闻的乐趣。
2)节目内容创新。媒介融合不只关乎技术,而是做一切关乎受众习惯的事件。新闻传播的信息源是传播过程中的关键,媒体平台要充分利用新闻素材,即我们眼中看到的新闻素材和实时发生的信息,准确有力而且又有深度地,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和传播渠道,为受众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有么说么》栏目在节目内容上创新,“故事会”“阿庆哥说济南”“说节气”“泉水故事”等节目内容的加入使得受众在了解严肃新闻的同时,以轻松愉悦的方式获取知识。济南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一般是济南的中老年人,因此节目内容在选择上更倾向于选择济南人喜闻乐见、发生在济南人身边的新闻事件,并通过轻松愉快的形式传达给受众。
碎片化、娱乐化和通俗化的新媒体阅读方式,对我们建立把握复杂社会的认识论和稳定的价值观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作为电视新闻节目,应不断对社会发展中那些重大的社会公共议题保持关注,不断打破受众的信息茧房、认知极化等偏见,用精品的电视新闻内容承担起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
3)复合型新闻采编人员。电视新闻节目形式与内容的创新对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的要求也在提高。要想作为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记者,必须要具备临场发挥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不仅仅是能在电视荧屏上进行现场新闻的报道,也要具备摄影和摄像的能力,在人员不够或者特殊情况下能独立采访拍摄。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后期剪辑制作的能力和撰写采访稿的能力。可以说记者越来越往综合性方向发展,而不只是单一具备某种能力。
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现状要求新闻采编人员参与整个媒体生产系统的设计与决策,指挥调度各类新闻报道,并对新闻产品进行制作、加工、组合,协调媒体生产系统和经营系统的关系。因此,济南电视台加强对新闻采编人员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新闻采编人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3 创新突破
1)加强与新媒体平台的融合。电视媒体有其相对于自媒体平台特有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电视新闻节目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使新闻具有现场感,全方位地向受众展现一条新闻消息,但是电视新闻媒体弊端在于时效性不如新媒体平台,保存性差,新闻信息稍纵即逝。将电视新闻节目内容与新媒体结合,优势互补。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是面向受众、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新一代内容生产、传播和运营体系,以内容的生产传播为主线,不仅服务于人民日报旗下的各个媒体,更是为整个媒体行业搭建了一个支撑优质内容生产的公共平台,聚拢各方资源,形成融合发展合力。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不断探索创新,根据媒介市场重新进行自身媒介定位和产品设计定位,与新媒体融合,建立自己的公众号、新闻客户端平台。电视新闻节目也可以依托新媒体平台,利用大数据和算法媒体,进行新媒体的个性化推送,进而提高自身影响力,获取受众反馈数据。
2)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素养。新闻编辑人才是媒介产品生产系统的设计和决策中心,也是媒介产品生产系统的指挥和调度中心,加大对新闻采编人员的创新培训,在保证业务能力的同时,加强对于信息的挖掘能力,培养优秀的新闻采编人才队伍,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是电视新闻节目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新闻采编人员首先要坚持政治正确,遵守社会主义法律法规,严格把握新闻的方针和政治政策方向准确,具备一定的政治知识。其次,在专业知识方面,要具有“新闻眼”意识,了解并掌握新闻业务、编辑业务及其相关领域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除此以外,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语言学等基础知识也应有所涉猎。注重培养自身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现代化操作能力等综合能力。
3)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权威和公信力。对于电视新闻语体而言,每一新闻语篇都是社会现實的直接反应,具有强烈的社会时代语境,对受众会产生社会认知心理,这也是电视媒体的权威和公信力的体现。在讯息传递迅速的自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更多地承担了探究信息本源、了解事件真相、进行深度报道的责任,因此,电视新闻节目应注重内容的采集和加工,为受众报道有内容、有思想、有深度的好新闻,而不只是停留在传达信息的表层。
报刊、广播、杂志等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经营惨淡,究其原因也于自身的媒体定位、受众定位以及功能定位未能与时俱进有关。新京报作为传统报刊媒体并没有因新媒体的盛行而没落,而是将定位从“负责报道一切”改为“品质源于责任”,负责任地进行新闻事件的深度挖掘和深度报道,增强了受众对新京报权威和公信力的信赖。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栏目、南方周末、东方早报等传统媒体的生存现状也给予了电视新闻节目很多的借鉴和
启示。
参考文献
[1]吴依霖.大数据技术下如何用数据可视化讲好新闻故事[J].新闻传播,2018(8).
[2]李晓艳.新媒体视野下电视媒体的突围探析[J].新闻传播,2018(8).
[3]王玉生.广播电视新闻采写[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2).
[4]李水仙.电视新闻语体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10).
[5]斯蒂芬.奎恩.融合新闻报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0).
作者简介:宋双双,青岛科技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2016级本科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