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闽清县白樟镇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2018-02-22傅起民苏宝财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乡村振兴

傅起民 苏宝财

摘 要 自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各级政府工作关注的重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当前农村的发展也进入全新的历史阶段,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是福建省农村工作的主线,正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关键措施。基于此,以闽清县白樟镇为例,探究白樟镇生态农业发展,总结出该镇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启示,旨在为福建省其他地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 乡村振兴;生态农业;闽清县白樟镇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33.066

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共发布了15个关于指导三农的一号文件,最近一次文件更是对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指导。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在文件中的具体表现为“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和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长期以来,高成本、低质量、高污染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对福建省农业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许多县域的农业环境承载力逐渐逼近红线,由此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迫在眉睫。基于此,通过分析闽清县白樟镇农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并结合其他省市生态农业的建设经验,探索福建省生态农业发展的路径。

1 生态农业的概念及成效意义

1.1 生态农业的概念

生态农业是在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等规律,运用系统工程和现代科学技术,协调发展与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化农业生态[1]。

1.2 福建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福建省作为全国5个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之一,凭借其生态环境基础较好的特点在生态农业方面获得了许多令人肯定的成绩。至2015年,福建省共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省级生态示范区分别为13个和44个,示范区面积已达全省国土总面积的44%之多;在生态农业试点建设方面,已建成厦门同安、漳州芗城、东山县3个国家级的生态农业建设试点,以及安溪县、长乐区、连江县等12个县(市)省级生态农业建设试点[2]。近几年,福建省生态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转型发展。

白樟镇作为闽清县内的一个典型工业重镇,近年来由于产业转型,开始在生态农业方面做文章。截至目前,白樟镇内已经发展了以羊顺农庄、白云山种养区为代表的生态农业试验点。作为一个长期以来依靠工业拉动GDP的典型乡镇在时代的推动下努力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样的做法将会大大促进该乡镇乃至周边乡镇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对于该镇的生态农业发展经历研究,将为福建省内许多带有工业镇或生态禀赋不突出标签的乡镇提供经验借鉴,為大量可能重新返贫的人民群众带来福祉。

2 白樟镇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

2.1 白樟镇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白樟镇处于闽清县西南,与闽清县城相距约11 km,全镇面积80.8 km2,其中,耕地面积约933 hm2,山地面积约5 467 hm2。气候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全年雨量充沛,年均温在19.7 ℃左右。农业用地类型以河谷平原和低丘陵坡地两大类为主。前者地形平坦开阔,耕地土壤多为灰泥,集中连片,具备较好的耕种基础,灌排方便,土壤熟化层深厚,土壤肥沃。后者坡地梯田分布地形分散,坡度较陡,田块形状不规则,落差较大,农田基础设施差,水土流失明显,土壤存在浅、砂、瘦、旱等障碍因素,农作物复种指数低,耕地总体质量低。

2.2 白樟镇农业生产及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白樟镇全镇种植面积约1 367 hm2,年产值达2 700多万元,蔬菜品种主要以秋葵、西红柿、菜豆、白菜、芋头和莴笋等为主。近两年,白樟镇农业产值保持在4%的增速,完成规上企业产值310 600万元,同比正常-8.8%,在利用外资建设中,农业投资项目较少,同比增长-96.4%,农民纯收入13 063元,较上一年增长-0.02%,开始呈现负增长的态势[3]。目前,白樟镇平原及山地有很多闲置土地,流转土地项目仅白洋村和下炉村发展规模较大,其他行政村依旧在摸索招商阶段。直至目前,白樟镇在白云村、下炉村、白洋村建成以白樟政红菇林、三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金山岭农场为代表的农业生产化龙头企业,在白洋村和园头村新建了两个蔬菜专业合作社,并建立白洋-园头、前庄-小园、白南-半山等3个千亩蔬菜生产基地。

目前,白樟镇采用的生态农业模式包括丘陵山地农林复合模式、水田高优生态农业模式以及亚热带休闲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在平原地区以水田高优生态农业模式为主,该模式以水旱轮作种植方式,采用“稻—西红柿—秋葵”“西红柿—水稻—菜”等传统种植技术,科学配置作物种群,全面提高光温水的转化率和生产力。在丘陵山地地区,主要种植生态公益林、杂果树及用材林,在整治水土流失和涵养水源的基础上配合养畜及食用菌养殖。

3 白樟镇生态农业发展制约因素

3.1 生态农业发展成本高

受土地资源的限制,白樟镇的土地多为林地,并且地块分散。在生态农业生产中,生产者大部分为自由生产者,农户的组织化程度较低,规模处于不上不下的境地。这样的农业生产效率普遍不高,再加上农民素质普遍偏低,对于生态农业的理解不够透彻,在肥料施用和设施种植等方面都处于一知半解的程度,最终导致低产出、高成本。这种情况是当前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2 生态农业企业自身能力不足

在生态农业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生态农业企业规模小的问题严重限制了生态农业的有序发展。由于现在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还是以传统的承包制责任为主,造成企业融资不足,自身流转资金仅够发展较为成熟的固有生态模式,并无多余的资金去探索发展新模式,最终造成生态农业的规模难以扩大,严重阻碍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大大降低了国际化的速度。

3.3 严重缺乏专业人才

由于白樟镇一直以来都是以工业拉动经济发展,对于农业发展并不比其他乡镇有优势。正是如此,许多当地就业人群在选择就业时多往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流动,也间接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越来越少。一方面,白樟镇的13个行政村中农业生产者大多在500人左右,并且年龄多是50岁以上的上辈人。这群人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习惯于传统农业耕种,不利于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对农业方面的人才不够重视,对于引进第一产业的人才也一直处于滞后的状态;对于当地有意向留乡的人才挽留不及时,在就业和培养方面也没有采取具体的措施,导致缺乏人才。

4 推进白樟镇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

4.1 政府支持,搭建科学的组织化大平台

白樟镇应加快调整生态管理职能,综合设置县域政府生态管理能力提升路径,包括制度路径、组织路径、人力资源路径、政府文化合作路径、政企与政社合作路径等[4]。由县域政府带动各乡镇培养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态管理能力,将行政、社会、法律及市场等几个职能结合起来,切实为老百姓营造一个接地气的大环境,积极引导农户成立新型经营主体,从涉及生态农业的经营主体中挑选出具有能力、有影响力的主体配合县市级的农业协会搭建生态农业组织化大平台。通过政府的帮助,白樟镇应加快大平台内各个机构的资金流转,刺激当地企业扩大自身的有效规模,从而带动当地贫困农户就业。

4.2 转变农民观念,提升农业素质

发展生态农业的重点在于转变农民的传统种养观念。白樟镇应通过开展农业生产培训班,为农户介绍生态农业发展的必然性,加快转变农户的观念,让更多的农户主动投身于生态农业发展中。同时,白樟镇应通过电视、网络、函授等形式宣传生态经济学的常识,让农户意识到滥用化肥农药的危害,不仅关系到农作物的收成和自己的收入,更关系到环境保护等问题。此外,白樟镇应通过建设乡镇示范点的形式宣传生态农业发展的典型事迹,用真实的事迹让农民切实体会到生态农业发展的优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规划,合理进行生态农业投入。

4.3 加大生态农业的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

政府应将扶持生态农业的具体项目列在下发的扶持三农文件中,并在扶持龙头企业的项目中逐渐向生态农业项目倾斜。各级财政部门需要为生态农业的良性发展提供针对性的扶持资金,同时结合政府贴息等有效措施引入各界社会资金,形成政府作为引导者,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力量、信贷投入为补充力量的资金投入新机制[5]。政府应与银行紧密起来,根据当地情况创新抵押方式,解决“企业+农户”的联保问题。对于当地具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企业和龙头企业,政府应重点扶持,制定灵活的借贷机制,帮助农业龙头做大做强,进而推进当地生态农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4.4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生态农业要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持,技术支持又离不开专业人才。乡村要想振兴就必须培养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越来越留不住人,面对当前现状应从两个方面进行改进。1)挖掘当地现有农业人才,将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农户聚集起来成立三农服务队,利用老带新的方式先发展起具有当地特色的服务队,并保持一定的农业技术人员基数。2)重点引进专业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挽留机制,增加下乡人才的补贴和福利。3)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摸清农民的实际情况,以此加快实现农民增收脱贫、人才发挥优势的双赢局面。

5 结语

为了实现我国乡村振兴,加快生态农业探索是我国农村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特别是类似于白樟镇这样一直以来以工业为经济增长重点的乡镇,长期以来忽视农业发展,浪费了镇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白樟镇发展生态农业不仅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及经济效益,还能为福建地区许多类似的工业镇或者生态基礎一般乡镇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巩前文,严耕.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进展、问题与展望[J].现代经济探讨,2015(9):63-67.

[2] 陈彩棉.福建生态产业发展现况与对策[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9(3):80-86.

[3] 闽清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闽清年鉴[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6.

[4] 陈泽斌,王小平.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8(5):210-212.

[5] 林童.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视角的福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3.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乡村振兴
长沙市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生态文明视野下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京郊建成70家生态农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