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郝丽杰:须眉虽强巾帼不让

2018-02-22何胜男

军工文化 2018年7期
关键词:中子反应堆实验

何胜男

“我从中学时代就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考报名时也不假思索选择了物理专业。然而当我迈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才发现,学习物理专业的学生少之又少,而学习物理的女生更是屈指可数,这一度让我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是不是女生就不适合做物理工作?然而,天生的韧劲又告诉我,不去尝试,怎知不行。从本科到硕士,从博士到博士后,我一路默默坚持地走来,直至今日,方发现自己成为班级里仅存的几名坚持专业走下来的苦行僧,那个时候从未想过一个青春的爱好会成为终身的职业,我想这就是我们理解的不忘初心。”谈到自己的职业历程,郝丽杰自信的眼光中透露出几分笃定。

如今的她,是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核物理所”)中子散射研究室主任助理、中子散射实验室非弹性组组长,带领团队先后支撑了四台中子谱仪的设计、建设、安装、调试等任务。作为课题负责人及子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然基金委重大科学仪器项目”“国家973项目”等大型科研项目。2016年,被评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巾帼建功标兵”。

这就是她,须眉虽强,巾帼不让!

这就是她,行走在“微观”世界的追梦者。初心不改,追梦前行!

不忘初心,学成归国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的中子散射事业百废待兴,而日本无论在科研条件还是技术水平上都走在了世界前列。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考虑,留在日本继续工作无疑是更好的选择。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回国时,郝丽杰坚定地说:“我从出国的那一天起,就没想留在国外,一心想学成后回国。当时只是觉得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就在日本多学了两年,读完博士后才回来”。“毕业时正值中国先进研究堆刚刚建成,准备投入使用,我国中子散射事业急需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恰好我学的也是中子散射,发自内心地想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为国家的中子散射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所以就来了……”几句话道出了郝丽杰的初心。就这样,这个喜欢物理的女孩带着她最初的梦想,与大石河畔的核物理所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千就是十几年。

“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这是“两弹一星”元勋彭恒武面对记者提问时的回答。这也是无数个像郝丽杰这样的科研人员用实际行动传承和践行着老一辈科学家高尚的爱国情怀。

卷土重来,攻坚克难

回忆起回国时初见反应堆的情景,郝丽杰说,与在国外见到的差距太大了。反应堆还处于土木施工阶段,周围尘土飞扬,像国外那样直接开展实验工作的条件还不具备,一切都要从零做起。然而,就是这样的“零起点”才更加令人兴奋,因为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建造谱仪,同时可以从谱仪的建设中学习到过去没有机会接触的知识,这样的机会不是人人都有,这样的时代不是人人都能遇见。虽然当时我国的中子散射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但是有高通量的研究堆,有国家的大力支持,有中子散射团队的齐心合力,中子散射事业蓬勃发展的时期指日可待。

“只要团队合力,困难总能迎刃而解”,郝丽杰的实干精神显露无疑。为了攻克德国引进的热中子三轴谱仪安装完和调试任务,她在德方专家不能如期来华指导的情况下,为了不拖延实验进度,带领团队深入钻研。没有专业的技术指导,就翻阅相关资料,没有操作说明书,就从每一个电机开始调试,直至四十几个电机全部调通。為了赶在反应堆出束之前将谱仪启动,整个三轴谱仪团队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假日休息,只要有问题就要及时解决。常常,面对谱仪纹丝不动一筹莫展,常常,为了摸清线路连夜攻关。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反应堆开堆的那一刻,热中子三轴谱仪顺利观测到了中子束流,而这距离这个团队从零接手这台谱仪仅仅3个月的时间。当完成第一条中子谱线测试的时候,团队成员们露出自豪的笑容。

在郝丽杰身上,很容易看到一种“敢为人先,百折不挠”的韧劲,再难再复杂的实验任务,在她手上也都变得清晰而富有创造性,最终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有一次,实验要给一个样品测试,需要将实验温度降至液氦的温度(4K)左右,才能达到用户要求。但是,当大家把样品装进冷冻机后,总是达不到理想的温度。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整个团队陷入了困境,百思不得其解。时间一秒一秒地飞逝,第二天的实验任务必须如期开始。作为技术负责人的郝丽杰在查阅了冷冻机的机械结构图后,果断决定拆卸冷冻机,逐一排查。可是上山容易,下山难,谱仪科学家不是万能,冷冻机更不是中子谱仪,怎样能保证冷冻机拆开后原封不动组装回去?怎样保证找到故障原因而顺利解决?都成为摆在谱仪负责人面前必须当机立断的问题。郝丽杰带领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仍是迎难而上。当大家把整台冷冻机剥茧般一层一层打开检测,逐一排查,直到打开最底层,才发现是芯里的真空层漏了,和外界有热量交换,致使不能降到合适的温度。经过技术处理,最后按照原理图重新装上,温度迅速降到了预定的理想温度,保证了测试的顺利实施。在实验面临的紧急关头,作出果断的对策、正确的决断,是一个谱仪负责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它需要的是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判断的自信和魄力。

像这样的突发事情不只一件。由于中子的特点,要求屏蔽体不能有任何空隙,十几吨重的屏蔽体尺寸稍微不合适,地面不绝对水平,衔接中就会有空隙。十吨重的东西要用毫米去计算它的缝隙,难度可想而知。在中子谱仪屏蔽的“一个缝”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郝丽杰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对科学实验认真负责的态度。

郝丽杰不仅要承受谱仪数据分析的巨大工作压力,还要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习它的电子设备、存储系统、软件系统和相关附属设备的作用,直到这些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才能开始测试。这和在国外的学习经历完全不一样。“在国内,谱仪科学家要扮演多种‘角色”,郝丽杰笑着说,“但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从无到有、从头学习的过程,才成就了现在我们坚不可摧,能打硬仗的队伍。因为喜欢这份事业,所以如饥似渴地去学习,去探索,去解决难题,去完成一个看似不能完成的工作。”外人眼中的磨难和艰苦,在郝丽杰眼里变成了对这些问题、困难满满的感激。人生何尝不是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中度过的呢,用什么样的心态看待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问题,郝丽杰已经给出了她的答案。

为人谦和,虚心求教

在日常工作中,郝丽杰是一个诚恳谦和的人。工作中虚心请教老专家,耐心听取年轻人的思路和想法,遇到问题,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分享给大家。考虑到工作性质决定了反应堆运行时要一周不分昼夜地加班,团队中年轻人多,家里孩子都还小,郝丽杰主动承担了很多工作,甚至牺牲了自己很多休息时间,无怨无悔。郝丽杰笑着说,我们都练就出了坐着睡觉的“特异功能”,也练就出了睡觉和实验迅速切换的模式。

家人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也是郝丽杰安心工作的必要条件,她对家人充满了感激之情。家人也因为她从事的神圣的工作,对国家作出的贡献而感到自豪。

而今,郝丽杰正是凭着这样的坚持与钻研,用自己独特的微观视角,从初见反应堆的不知所措、到大跨度转型升级、再到独挡一面的行家里手,进而不断突破创新,在自己的逐梦之旅中昂首阔步,直至成为现在游刃有余行走在微观世界的追梦者。

猜你喜欢

中子反应堆实验
散裂中子源大气中子辐照谱仪研制成功
迷你核电站,更小更强更安全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俄罗斯首座反应堆成功并网发电
物质构成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基于Mezei算法的FeCoSi中子多层膜极化镜优化设计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
第一个不稳定的丰中子双幻数核